清上蠲痛汤,龚廷贤称之为一切头痛主方,不问左右、偏正、新久皆效。

清上蠲痛汤,见于《寿世保元》,为明代龚廷贤所拟,是根据宋代《和剂局方》之“川芎茶调散”及金代《内外伤辨惑论》之“羌活胜湿汤”合方加减衍化而成。
当归(酒洗)一钱、小川芎一钱、白芷一钱、细辛三分、羌活一钱、防风一钱、菊花五分、蔓荆子五分、苍术(米泔浸)一钱、麦冬一钱、独活一钱、生甘草三分、片芩(酒炒)一钱五分。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疏风通络透邪,活血理气除湿。
1、主治
一切头痛主方,不问左右偏正,新久皆效。
2、加减法
左边痛者加红花七分、柴胡一钱、龙胆草(酒洗)七分、生地黄一钱;
右边痛者加黄芪一钱、干葛八分;
正额上眉棱骨痛甚者,食积痰壅,用天麻五分、半夏一钱、山楂一钱、枳实一钱;
当头顶痛者加藁本一钱、大黄(酒洗)一钱;
风入脑髓而痛者加麦门冬一钱,苍耳子一钱,木瓜、荆芥各五分。
气血两虚,常有自汗,加黄芪一钱五分,人参、白芍、生地黄各一钱。
无论年深日近,偏正头疼,又治肝脏久虚,血气衰弱,风毒之气上攻,头痛头眩目晕,心胸烦热,百节酸疼,脑昏目痛,鼻塞声重,项背拘急,皮肤瘙痒,面上游风,状若虫行。及一切头风。兼治妇人血风攻注。头目昏痛,并皆治之。
3、方解
本方是针对“头痛”证而设。
痛证的原因虽多,但不外乎于“不通”,外邪(如风寒湿热)阻滞脉络固可引起不通,而脏腑的机能失调、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亦可阻滞经脉而不畅,故治疗必须通经脉以解决邪郁,升清泄浊以濡养筋脉肌肤。
方中羌活、白芷、细辛、防风,辛温以疏散风寒;
羌活、独活、苍术,苦温驱风而胜湿;
菊花、蔓荆子辛凉以疏解风热。
因病在头部,惟风药可到,数味风药合用,上能散头部之邪结,外可解泄肌肤经络之阻滞。
根据“治风先治血”、“久痛必瘀”的认识,故方中配以当归、川芎,辛温行血活血以养血,使“血行风自灭”。更佐以黄芩、麦冬,苦寒泄热而养阴,可缓祛风除湿诸药之燥,再以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使散而不耗伤正气。
可见本方辛而不燥,温而不热,苦而不寒,泄而不降,既可升散风邪,又能苦泄浊阴,而适用于各种头痛之证。
4、临床应用提要
头痛病因病机复杂,然莫不以“风”为主要致病因素。
《素问・太阴阳明论》指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金元・李杲《兰室秘藏》有“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之说。
清上蠲痛汤中,川芎、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苍术诸药(量轻不超过3g)轻清上达,以疏风通络松透伏邪;黄芩清泄少阳相火,菊花、蔓荆平肝息风,截断“风火相煽”;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行气止痛;麦冬养阴护津,以免风药升散伤津损血;甘草调和诸药。故本方有祛上部之风寒湿热诸邪,化头部诸经气血之郁滞,引气下行,从而蠲除头痛。即使是虚证、热证也可放心用之。诚如龚廷贤所说:“为一切头痛主方,不问左右、偏正、新久皆效。”
陈桂苍应用本方治疗头痛,按其病情随证加减,扩大了治疗范围,如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性头痛、月经性头痛、上颚肿瘤及脑瘤引起的头痛等,皆可应用。
日本医家矢数道明认为,对于用古方随证施治而不见疗效的顽固性头痛、慢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月经头痛、上颚脓肿疼痛,以及脑脓肿所致的头痛等均可用之而奏效。
应用本方尤需注意不可妄自增大药量其理在于“风”药质轻味薄,性本升散,其量不超过3g,则轻清上达高巅之性益彰,且不宜久煎,オ能符合古人轻用“风药”治疗头痛之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