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应在理清责任的前提下相互补位
王营
“我反对家长批改孩子的作业,有百害而无一利,孩子自己不会检查订正了,老师也没法掌握真实情况、反思教学。”11月10日,一名小学校长在杭州市教育局的“家校共育座谈会”上发言时表示。当天,市教育局邀请家长代表、教师代表、教育专家等探讨如何减轻学生、家长负担。
会前,市教育局对家长最为困扰的问题做了调研,并对其进行了梳理,包括家长群太多、作业负担重、打卡负担重、志愿者任务重、竞争负担重、家长过度参与班级管理等。除了家长吐槽,老师也有话说,认为部分家长的焦虑、对孩子期望较高是学校的一个痛点。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相继出台一系列规定,严禁教师让家长批改学生作业,并将此纳入教师师德师风和学校绩效考核,有的地方还实施评优一票否决制,对此笔者完全赞同。这本来就是教育的一个常识,制定这些措施无非是要进一步理清家校职责,强化教师的教育责任。但是,通过网络反馈的信息看,有一个现象却令人担忧,一些家长以此为噱头,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教师,既期望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又想当甩手掌柜。有这种想法和做法不仅理论上讲不通,也会在实践上带来教育孩子的彻底失败。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学校和家庭,教师与家长,虽然教育场所不同,教育方式各异,但教育的目标却是一致的,都希望孩子成人成才。家校只有密切协作、大力支持、互相补位,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谐发展。若双方互想指责,或者一方对另一方要求过高,力图推卸自己在教育孩子上应尽的责任,必然会导致南辕北辙,将孩子推向失败的深渊。就杭州家长对学校和教师反映的这六大现象,应当一分为二辩证地看。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在理清家校责任的前提下,通过双方协商,达成和解和共识。
第一类现象:家长群太多,钉钉一个、微信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甚至还有小队群。家长群是家校联系的重要平台,通过家长群,家长可以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学生的一系列信息,既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家长反映的这一现象在某些学校确实存在,群太多,发布内容重复也的确增加了家长的负担,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完全取消家长群也不现实。唯一办法是通过双方协商,取消一些没有必要的重复家长群。
第二类现象:作业负担重,要家长批改,表现为各科作业布置太多(包括书面、非书面),有的教师在群里上传作业电子稿,要求家长打印、批改、拍照上传。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是完全错误的,作业太多确实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一点有关部门正在下大力气整顿。但是,严禁家长批改孩子的作业,并非指家长对孩子完成作业情况可以不管不问,家长要对此进行必要的督促和监督。
第三类现象:打卡负担重,教师布置的很多任务都要拍照上传,家长无暇顾及。过度打卡和拍照增加了家长的工作负担,但孩子的一些好习惯需要在家庭生活中培养,比如热爱劳动的习惯,当孩子主动干家务活时,家长随手拍照上传,既是对孩子督促,也是对孩子的褒奖,应当不会增加家长多少负担。一些实践性作业,学生无力完成,家长借此机会陪伴孩子,孩子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增加了亲情,这些要求看上去似乎也不过分。
第四类现象:志愿者任务重,家长要以志愿者的身份打扫教室卫生、轮值“安全岗”,假日活动小队也由家长组织、带队。一些学校确实以志愿服务为名,要求家长承担了一些本该教师承担的任务,比如监考、看自习等,这是必须予以纠正的。但既然称得上是“志原”,家长就可以参加,也可以不参加。每学期在与班主任协商的基础上,拿出一天时间来学校听听课、参加一些孩子的活动,与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交流一下思想,我想不至于增加家长多少负担罢?
第五类现象:竞争负担重,在家长群公开学生的考试、作业情况,组织各种竞赛,如一年级就有8分钟口算竞赛、拼音竞赛、跳绳比赛。考试成绩、作业情况以及各种竞赛成绩属于学生的隐私,家长可以找教师私下了解。教师在家长群里公开,徒增家长和孩子精神和心理负担,违反了有关规定,对此家长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及时制止教师的这一行为。
第六类现象:家长过度参与班级管理,将本是教师的职责转嫁给家长,如让家长催其他家长缴学费、提醒其他家长打卡,让家长代写学校活动报道等,家长代劳后教师给孩子一定的奖励。过度参与班级管理不好,由家长代劳的工作奖励孩子也不可取,但可以的发挥班级家委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家委会成员协助班主任对班级工作给家长一些提醒,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综上所述,六大现象的存在,其中一些是违背了教育的常识,一些是由于家校职责不清,只要家长和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并非不能解决的难题,家校之间若能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因难。事实证明,家校关系处理得越得当,孩子就越优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