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艾健康 | 三九补一冬 | 冬季艾灸与“三九灸”
冬
夏补三伏,
冬补三九,
三九补一冬,
来年无病痛。
一转眼,就快小雪了。下周开始,潍坊要进入“零下”啦,天气越来越冷,这时人体阴阳呈现阴盛阳衰,平衡被打破,好多疾病随之复发。为了平稳的度过冬季,一些注重养生的伙伴已提前为“三九灸”做准备了。
冬季艾灸,祛除寒邪
冬季
冬季是寒邪的致病
①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
②寒邪凝滞。寒邪侵袭易使人体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滞阻塞而不通。“不通则痛”,因此,寒邪易引起“痛痹”。身体“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③寒性收引。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的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或关节挛急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
所以,冬季是阴气旺盛之时,阳气在此时比较微弱,因气温较低,阳气敛藏,毛孔闭塞,气血不畅,如果不及时护住人体阳气,就可能会让外邪趁虚而入,导致百病缠身!。
中医认为,人体气血的循环,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都是以阳气为根本。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只有经络通畅,气血才能正常运行。寒湿等病邪闭阻经络,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而艾灸散寒除湿的功效非常显著。
在天气寒冷之际及时培补人体阳气是非常重要的养生之法,不仅为度过一整个隆冬天寒做准备,同时也为来年一年的健康体魄打基础。
什么是“三九灸”
“三九灸”、“三伏灸”都是“天灸”
天灸是中医传统灸法中的一种,根据季节所要预防和调理的疾病,用艾条熏烤进行穴位的刺激,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北宋年间,民间广泛应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各种疾病。
“冬病冬防”从三九天开始
①“三九”即为二十四节气“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在节令上为“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②在三九天艾灸,可平衡阴阳、通经活络、温阳祛寒,更能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③“三九天”是一年之中阴寒之气最盛的时候,此时天寒地冻,阴盛阳衰,养生宜大补阳气以驱寒。
总之,“三九灸”能温和阳益气,驱寒除湿,活血通经止痛,健脾益肺补肾等。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
2020年“三九灸”时间一览
有的人还加上了40天的九前固本,从11月1日开始到12月10日
哪些人不能错过“三九灸”?
1、呼吸系统问题:咽炎、气管炎、哮喘、鼻炎等。
2、胃肠疾病:胃寒、胃痛、慢性胃炎、腹泻、腹部畏寒等。
3、妇科问题: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炎症、子宫肌瘤、不孕不育、乳腺增生、产后腰痛、女子宫寒等。
4、男科问题:男子阳 痿、早泄等。
5、骨关节问题: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滑膜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6、体质虚弱问题:体弱怕冷、手足发凉、失眠多梦、经常感冒等。
7、儿童三九灸:以身柱为主。也可灸大椎、神阙。
典型症状的三九灸法
1、呼吸系统疾病艾灸调理取穴:
过敏性鼻炎取印堂、迎香或远端取穴风池、大椎、肺俞;
哮喘取穴天突、膻中、中府、尺泽、列缺、肺俞、定喘;
支气管炎取穴膏盲、膈俞、胆俞、天突、膻中、定喘、肺俞;
慢性咳嗽取穴天突、列缺、合谷;
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取穴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大椎、风门、肺俞。
2、消化系统疾病艾灸调理取穴:
腹泻、胃痛、胃肠炎、厌食、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主灸任脉。主要穴位:中脘、下脘、神阙、天枢、关元、足三里,可以配合中焦的其它一些穴位。
3、运动系统疾病艾灸调理取穴: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等。主灸督脉和膀胱经。主要穴位:大椎、风池、肩井、天宗、肾俞、腰阳关、腰眼、环跳、足三里、丰隆、委中、承山、太溪等。
4、妇科类疾病艾灸调理取穴:
痛经、宫寒妇科问题及性冷等症状,主灸穴位:命门、肾俞、八髎、神阙、关元、中极、子宫、归来、三阴交、太溪、涌泉。
三九灸注意事项
1.三九灸不宜大汗,不是出汗越多越好,艾灸过程中注意保暖。
2.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3.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4.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5.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艾灸方法
轻者,每九的第一天施灸效果最佳。
重者是每九的头三天要连续施灸。
隔姜灸或手持艾条温和灸都可。
每穴15-20分钟左右。儿童艾灸时间略减。
准备好艾条、艾柱、艾绒
灸起来吧!
好艾条
艾福堂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