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最美瞬间 品读文化烟台】“所城里社区图书馆”唤醒三百年老祠堂 创新设计碰撞老城韵味,成为市区文化新地标

《书屋古韵》 摄影:王映霞

今年夏天,由拥有近三百年历史的所城里张家祠堂后院改造而成的“所城里社区图书馆”正式开馆,为市区文艺图景新增了一抹亮色。当天,众多烟台籍知识分子、文化名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在此进行了一系列讲座。未来,图书馆将面向社会长期开展老故事、老照片、老物件及书籍的征集工作,并进行保护性整理归纳,为当地文化研究提供实践性素材。

顺着所城里大街最西头小巷路口的标示牌一路寻去,坑洼的碎石路尽头,出现一条齐整的青砖小道,推开一扇古老的原木色大门,眼前豁然开朗,一处幽静的小院呈现眼前,这便是新落成的所城里社区图书馆。这里是时彦街13-14号,原是有近三百年历史的所城里张家祠堂后院,经过著名建筑师董功的保护性改造,成为所城里的一处文化聚集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处阅读与休闲的安静空间。

推开原木色窄门,一株绿植盈盈伫立在玻璃窗外的天井,黑色直线造型的钢结构门框窗框、连廊时尚现代,与青砖灰瓦白墙的古旧小院混然天成,显得文艺范儿十足。所城里社区图书馆总占地323平方米,由张家祠堂后院东、西、北三侧平房与祠堂大厅北墙围合成一个院落修旧如旧改造而成。西厢房变身为咖啡厅,一道道屋檩和粗大的房梁呈“A”字型,原木本色显出古朴的风格。

“因为年代久远,这个棚顶熏得很黑,我们用钢丝刷一点一点把表面的污渍刷掉,露出原来木头的肌理。”工程的设计方———北京直向建筑驻场建筑师赵丹介绍说,改造中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窗、门等所有的新加结构都与老建筑保持一定的距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对老建筑的一种尊重。记者发现,一个梁底部用黑色工字钢包住了。“由于年代久远,这个梁已经被白蚁吃透了,已经不能承重。”项目的发起方——中国创源文化传媒公司驻场经理王一丞介绍说为保留房子原有的结构,因此做了这样一个加固。原木色老门板,小木窗上铜质“执手”,就连院子里的地面都是由旧砖、旧瓦、旧石板拆下来拼出的效果……在改造中,砖、瓦、门板、甚至连窗户上的执手和风钩,所有的材料都是在烟台“淘”的老料。

记者看到,图书馆内不仅有阅览室、儿童绘本区、讲堂、展厅和休闲空间,还设有大量烟台及胶东半岛历史和地方文化的专题藏书。“所城里社区图书馆藏书5000多册,是烟台将要在滨海广场广仁艺术区内兴建的大型书店——芝罘学馆的先行派出机构,它既是一个地方研究和知识分享的站点,也是服务社区的公益平台。”图书馆馆长解焕新告诉记者,“今后,这里将定期举办各种读书会、讲座、工作坊、展览和社区娱乐休闲活动,开展关于开埠文化、所城史话、民俗物语等主题的讲座,都是免费开放的。”

图书馆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古老的韵味给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图书馆邀请了以设计秦皇岛海边孤独图书馆和福建船长之家而闻名的著名建筑师董功和他的直向建筑事务所对老建筑进行保护性改造,在充分尊重老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将现代的元素融入古老的建筑,使老建筑重新焕发生机。

同时让人们感受到老建筑的活力和亲和力的是图书馆里举办的《所城里照相馆》展览,作者是现居成都的烟台籍著名摄影师张晓。张晓此次专程回到故乡,为图书馆的开馆进行在地创作,将在所城里工作和生活的人居民用艺术的角度呈现在大众面前。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此外,所城里社区图书馆还将面向社会长期开展老故事、老照片、老物件及书籍的征集工作,并进行保护性整理归纳,同时也欢迎读者为图书馆捐书,将好书与更多的人分享。

开馆仪式后,精彩的讲座和对话活动也让市民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董功在现场首次公开了芝罘学馆和所城里社区图书馆的设计细节及其背后“新旧共生”的设计哲学,张晓则向大家分享了自己与所城里居民在摄影互动过程中的感受,还有多位烟台籍的文化名人就故乡和文学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对话和讨论。

YMG记者 钟嘉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