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读完《人类简史》:我们人类是如何从动物,成为现在的模样

“我们从何而来,将走向何处去?”这是大哲学家罗素五岁时坐在自家院子的秋千上向自己的保姆提出的问题,也是千百年来,无数的哲学家、历史学家穷尽毕生精力想要寻求的答案。

在地球这个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地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每一种动植物都有着自己的亲戚,就像老虎有东北虎、孟加拉虎、爪哇虎,豹子有猎豹、金钱豹、黑豹等等。但是人类,却只有我们这独一无二的种群,为何如此呢?

本书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教授在书中讲述到,曾几何时,地球上生活着六大人种:尼安德特人、梭罗人、丹尼索瓦人、鲁道夫人、匠人以及我们智人。

但是,智人凭借着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最终在进化繁衍的历史长河中残酷地战胜了我们的兄弟姐妹,成为人类族群里的唯一。究竟智人和其它人类族群相比有什么优势呢?我们的这些特点优势又将会把我们这个族群引向何方,在接下来的内容里我们将一一向大家道来。

在谈及本书内容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本书的作者,大名鼎鼎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他1976年生于以色列,毕业于牛津大学历史学专业,现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是当今史学界的怪才,他擅长从多个学科角度协同切入,对世界历史和宏观历史进程进行研究剖析。

以本书为例,在对人类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叙述过程中,生物科学、信息科学、人类学、符号学、未来学等领域的知识信息他信手拈来,灵活自如地运用在自己的研究分析当中,使得本书给人以高屋建瓴,宏大广博的阅读体验。目前这本书已在全球二十余个国家出版,成为世界级畅销书。

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为您讲述书中的重点内容:

1.认知革命——人类从何而来,与其他兄弟姐妹相比,智人有着怎样独特之处。

2.农业革命——农业畜牧业的诞生发展对于人类是解放还是束缚。

3.科技革命——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我们人类将走向何方?

01 认知革命——人类从何而来,与其他兄弟姐妹相比,作为智人的我们有着怎样独特之处

在大约距今250万年前,被称为“智人”的这样一个人类种群开始走出他们熟悉的东非大陆,向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蔓延。与其同一时期,据说地球上还生活着其它五大人种:尼安德特人、梭罗人、丹尼索瓦人、鲁道夫人、匠人,每一个种群的人类似乎都各有所长。

例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尼安德特人,在好莱坞著名喜剧演员本·斯蒂勒主演的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中曾出现过几个尼安德特人的形象,外表憨厚,但是肌肉魁梧,臂力过人。与其他几种人类相比,作为我们智人的我们在一开始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甚至在我们第一次走出非洲大陆之际就因为在与尼安德特人的斗争中失败而使得智人扩张的步伐严重受阻。

在这样的严酷环境下,我们似乎很难找出智人最终战胜其它种群发展今天成为地球生物等级金字塔顶端的原因,更遑论这一种所谓的历史的必然性,正如赫拉利在书中所说“历史是在人类文明形成之后开始的。

那么,智人最终是如何在这场残酷的生存游戏中胜出的呢?在这里赫拉利给出了一个“智人”与其他人类种群不一样的解释,相比于尼安德特人等其他五大族群而言,智人在语言上进化出了一种其他种群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即“智人”能够虚构故事。

这不仅仅简单解释为智人能够说谎,我们可以将此理解为智人能够运用语言这一工具巧妙地建构出一个超然于客观物质化存在的规则,秩序,甚至是迷思。

通过这样一种能力,智人这一种群能够调动起大规模的智人个体产生一种想象的共识,从而形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服从于同一组规则,保证大规模的群体能够协调一致去完成某项任务,对外进行扩张,对内形成社会在,这种大规模的调动能力成为智人在与其他人类竞争过程中的制胜法宝。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智人通过虚构故事传播这一行为的开始具有了社会性和文化性,历史由此开始向前发展。在此之前,六个人类族群都只是能够对所产生事实的客观物质世界进行简单的反映和表达,即传播事实。

但是,就像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起源》一书里描述的那样,某一天某个野蛮人突然对外宣称他对他脚下的土地有占有权,并找到一群傻乎乎的野蛮人相信了他的这个说法,这就是文明的曙光。

智人最早“虚构”的故事也类似于此,凭借虚构故事这一能力编织了人类社会的规则、信仰、禁忌,通过构建一种迷思以使族群大家能够共同服从同一套规则体系,信仰同一套价值观,也就能够更为便捷的调动群体中的广泛个人团结一致面对外部世界。

由此开始,智人通过一系列的“虚构”让我们从此生活的社会环境开始与其他物种生存环境,与客观世界慢慢分离出来,我们不仅有了每天日出日落的生活常态,更由此产生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抽象概念的想象和建构。

从此智人这一种群不再按照客环境型塑的本来样貌去按部就班的生活,而是凭借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去改造世界,走上了一扩张、杀戮的道路。在人类扩张的进程中,给无数的动物种群带来了毁天灭地的灾难,滔天而来的人类洪水打破地球生态原有的自在平衡,人类按照自己的喜好开始肆意改变所生活的环境,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认知开始理解并改造着整个世界。

以上就是本书的第一个重点,智人种群凭借着虚构故事这一语言建构能力上的优势战胜了其它五大人类族群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并由此开始了智人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直至改造自我的历史进程。

02 农业革命的兴起,随着农业畜牧业的诞生发展对于人类是解放还是束缚

农业技术的革新发展对于人类和动植物世界而言有着怎样的意义?

在传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或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看来,人类从采集原始社会进入农业社会是人类生产力的一大解放,是人类种群集体的进步,我们从此进入了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当我们拿起锄头,放下长矛,从此不再担心野兽袭击、相对稳定的产量保证使我们不再担心饥饿侵袭,风调雨顺之际餐餐有米饭,顿顿有肉吃。但是对于人类和动植物界而言,这真的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合作共赢吗?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一个并不如我们所想象那般美好的答案,赫拉利认为,人类发展进入农业社会以来,随着农业革命的兴起,让人类从一个无拘无束的猎行者变成一个被紧紧地束缚在一亩三分地上,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朴实农民,为了自身的生存,为了全家能够吃饱肚子,而服务于小麦、水稻,玉米等一系列可食用农作物。

这类植物通过与人类合作达成协议,收获了一名任劳任怨的仆人的同时,还顺利实现自我基因的扩张宏伟目标。同时,畜牧业的发展也沿着相同轨迹的咋向前发展,在人类驯养动物的过程中,如果仅以基因的扩散作为衡量物种成功的标准,那无疑猪、羊、牛、马这些与人类合作达成协议的动物取得了空前成功。

但是从它们自身个体的繁衍来看,却又失去了它们往日的所有,从出生到宰杀,一切对他们来说是剩下机械的流程,实验显示,这些动物个体每一头猪、每一只羊都有着自己的性情,有着自己情绪变化,有着自己的动静喜好,但是这些无关于人类从它们身上获取肉类,获取皮毛。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它们被一视同仁地关在一个笼子里,吃着同样口味的饲料,等待着同样的命运结局。对于人类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今天高喊着自由,但是这却是人类最早失去的一项权力,农业革命带来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繁荣,带来了种群的快速成长和繁衍生息。

但是个体呢,个体的人开始束缚在土地上,面朝黄土,挥汗如雨,佝偻的身躯似乎要背负起整个种群的命运。 我们似乎是发展了,但是人类真的幸福了吗?我们从农业革命能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很可能就是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每当人类整体的能力大幅增加,看来似乎大获成功,个人的痛苦也总是随之增长。

农业革命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相伴人类社会建构的不断成熟,许多我们今天的等级制度、私有观念、信仰乃至知识的萌芽、技术的开端都成型并完善于农业时代。

而这些建构的秩序和观念也在不断地将人类异化于所生存的环境之中,是人类慢慢从地球上的某一物种成为神降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代言人,成为了万物的主宰。

我们从采集社会时不断关注于外在所依存的环境转向关注并不断完善建构我们自己所生活的社会,人类不再关注其它物种的生存还是毁灭,更多的执着于自我的救赎。

在农业社会中,人类文明有几项重大的发展进步,第一是制度的完善,为了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智人这一群体的集体力量,人类从语言虚构的能力中不断进化完善出相匹配的制度规范。

建立了最早的法律体系、官僚制度,乃至思想体系,通过制度规范化的确立,进一步完善人类之间的合作网络,使人类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化,也更加尽然有序。第二是人类记忆能力的延展,著名的学者英尼斯曾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在过去人类所有的记忆仅仅依靠人脑这一工具,但是人脑会死亡,记忆力也有限。

因此在农业社会以前,人类无法建构出更为复杂的体系,随着农业革命的兴起,技术的革新最为明显的体现之一便是记忆工具的革新,人类通过创造文字,创新记忆载体实现了记忆的外化,成功突破了记忆过载这一发展阶段的瓶颈,实现了人类知识记忆的传承。

第三是各种随之而来的观念的产生,如性别之间的差异,不平等关系的确立等等,人类在虚构故事建立合作关系网的同时,也将将种种纷繁驳杂的挂念参入整个合作秩序当中,以不同的观念来维系整个体系的内在稳定,就好比没有法老和奴隶的不平等观念,也就不存在大规模的金字塔修建作业。

如果说要问我个人觉得从书中得到农业社会带来的最大改变,我想农业革命为人类带来了未来的概念,农业革命的发展使得人类不再仅仅为活在当下而劳作,更多的是为未来,我们辛勤耕作是为了荒年不饥,我们坚信今天洒下的汗水是为了明天拥有丰硕的果实。

农业社会的到来,虽然我们在精神层面上仍然回溯往昔,恰如我们经常聚会中会谈及过往的美好记忆,对过去美好年代的怀念,但是物质生活上我们为了未来在不断奋斗,为了下一顿饭,为了下一个月的工资,为了子女,为了下一代人,这种为了未来而努力的观念并从农业革命兴起的那时起再也没有改变。

以上就是本书的第二个重点,人类与动植物达成了合作协议,开启了农业革命的大幕,但是这一舞台上的内容却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皆大欢喜的喜剧,而是伴随无数妥协、压迫、血腥屠戮之上建立起来的辉煌灿烂的人类历史大戏。

03 科学革命的兴起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我们人类将走向何方

著名的社会学家,吉登斯在其现代性社会理论中强调了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存在一股由于急剧的断裂所产生的张力,这股张力不断撑开我们与传统社会的距离,推动我们从过去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

这样的观念在本书中亦有迹可循,且本诉的作者更清晰的从人类认知自身出发提出了一个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有着三个明显的不同:一是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二是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三是取得新能力。

从传统来看,以中国为例,自周秦以来,华夏一统后,天下大势便始终在儒表法里的主线思想贯穿于治乱循环中一如既往,唐宋之间,汉唐之间均无本质性的变化,以至于宋朝人眼中的盛世是恢复汉唐疆域,明朝追亡逐北也止步于回复汉唐以来的汉人疆域。

两千年的科举考试,始终以两千余年前的孔孟语录作为评价当世行为的标准尺度。传统社会是一个始终面向过去,以为一切均在既定的规则中按部就班地进行发展的一个过程,即便是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也不过是在传播大明国威,但是他对获取海外的知识、信息似乎并没有太浓厚的兴趣,更多的是建立起大明的封贡体系。

但是,现代社会是一个几乎完全不一样的概念,一切固有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我们无法用过去的价值去衡量我们未来面对的不确定性。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也不是随便说说的话语,其深刻地反映出了科技革命以来,人类所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此之前,我们从未如此深刻建构着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

同时,我们也从未对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产生过像现在这样无所适从的感觉。在采集社会,我们很熟悉我们的猎场,熟悉每一朵花,每一头鹿,因为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技能;在农业时代我们熟悉着我们庄稼的长势,我们乡里的每一个面孔;那是维系我们交往生活的纽带;

但是今天进入工业时代,乃至后工业时代以来,我们对我们身边人,对我们做的事,甚至我们赖以生存的技术都充满的陌生感,这种距离感然我们作为个体的人无所适从。一方面,我们通过科学技术将巴别塔越建越高,另一方面我们登高回望,却在云雾缭绕的高处再也看不清脚下的世界。

在过去的传统社会里,我们的知识体系建构是以文字为中心,围绕着文字表述而进行构建的,但是,随着科学体系的演化,科学压倒宗教登上舞台,数学与观察实验便逐步取代了文字成为新的知识体系的中心,今天我们的计算机工程、信息学科,我们的一切创新体系都建立在数理逻辑和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并以此为动力和基础原理不断推动人类科技革命向前发展。

然而,一方面,科技革命的发展让我们几乎可以获得神的力量,通往神的世界,但是,从另一房间来看,作为人类的我们在自身的身心层面真的做好了如此的准备吗?掩卷而思,不由得有着深深的忧虑。

也许在不远的未来,人这一概念将被重新定义,人是什么?今后的人或许会带着我们现在观看原始社会的疑惑,观看这样一群孕育新兴人类的元祖。

正如赫氏所说,在那时,也许我们现在所信奉的情感、信仰、社会结构乃至一切人文的规范结构都将重新建构和质变,但我想,在眼下我们始终无尽讴歌着科学技术革命的迷思的今天,至少在人文领域我们尚未准备就绪,抑或说尚未开始革命......

以上就是本书的第三个重点,人类社会随着科学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极具的变化,人类一方面通过科学革命获取了难以想象的力量,但是同时作为人类自身的我们也走到了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面对新的力量我们有能力驾驭吗?我们人类又将会在这种力量的引导下走向何处。

04 小结

好了,今天我们就聊那么多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所讲的重点。

首先,我们谈到了认知革命对于人类的影响,智人这一原本在人类大家族中并不突出的族群是如何凭借着自身虚构故事的语言能力来调动发挥整个群体的力量从而在与其他五大人类种群的竞争中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并且不断的向外部世界扩张,伴随着血腥的屠戮去深刻的改造着智人自身所生活的环境。

其实,我们通过分析人类与动植物之间的契约合作关系了解到,进入农业社会以来,对于人类社会整理而言实现了生产力极大的提升,人类的温饱问题进一步得到改善。对于动植物界中和人类达成合作的动植物均在种群整体上实现了基因的快速复制扩张。

但是,对于人类个体和动植物个体而言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束缚和压迫,人类和动物、植物被迫从此牺牲了一项重要的权利——自由。人类以个体的牺牲换取了整个种群的胜利。

最后,我们讲到科学革命的到来是人类社会与过去的传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不断的革新创造以获得新的力量,今天当我们掌握企及神之领域的力量的同时。

作为我们人类的自身又是否做好应对这股力量带来的变化的准备呢,走到进化十字路口的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