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治喘十四法探析

作者:李群林、赵 龙、向卫平、曾广安

喘为临床某些急慢性疾病的常见主症之一。即指气息迫促,或喘鸣有声,甚或张口抬肩,难以平卧而言。本病早在《 内经》中即有记载,然其证治体系至仲景方始形成。仲景在《 伤寒杂病论》中不仅对喘证的病因脉证阐述甚详,且其立法亦明晰井然,方药效宏,一直为后世所遵奉。为彰仲景心旨,加深认识,以指导临证,现将其归纳于下 ,祈同道不吝指教。

解肌肃肺法

此仲景为治太 阳中风兼肺寒气逆之喘证而设。如《 伤寒论》18条:“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仁佳。”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若素有喘疾,外感风寒,或表证误下,损伤正气,邪气迫肺,致肺寒气逆而喘者,治宜桂枝汤解肌祛风,以治太阳中风;杏宣肺降气定喘,而治气逆作喘。诚如成无己所云:“下后大喘,则为里气大虚……下后微喘,则为里气上逆,邪不能传里,犹在表也,与桂枝汤以解外,加厚朴、杏子以降气。 ”运用时若加冬花、紫菀、百部、陈皮之属则效更捷 。

发汗宣肺法

主治风寒束肺而喘者。如《 伤寒论》35条:“太 阳病 …… 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6条:“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此证属风寒袭表,腠理闭塞,肺失宣降所致。因病位在表,故当有寒热无汗,咳痰清稀,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等。治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以疏散风寒,宣利肺气,使表里自和,则喘满自除。方中甘草一般宜炙且重用。若寒水闭肺,肺失宣降,证见“ 咳而喘,不渴,其状如肿”者,亦可用此法治之。

温肺化饮法

主治风寒表实兼水饮之喘证。如《 伤寒论》40条:“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发热而咳,…… 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 1条:“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本证属外寒内饮,壅塞于肺,肺失宣肃所致,故治宜小青龙汤内蠲水饮,外解表寒,则喘即止。本方重在治寒饮喘咳,不论有无表证,恒 可用之,如《金匮要略》即以此治“支饮亦喘不能卧,短气,其脉平者。”

清肺化饮法

此仲景为通治饮热犯肺之喘证而设。大凡喘家所得,多由内外合邪而发,然因素体禀赋之差、感邪性质及轻重之异,故在运用中又当有轻重之殊。

1.若饮重于热者,法当化饮解表,清热除烦,如《金匮要略· 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因本证缘由内饮郁而化热所致,故以小青龙汤宣肺化饮,加石膏清宣肺热。

2.若热重于饮,证见“ 咳而上气 ,……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此属内有水饮,外感风热,饮热郁肺之证。故用越婢汤宣肺泄热,加半夏降逆平喘。

3.若饮热迫肺,症见“ 咳而上气,胸满烦躁,喉中不利,如水鸡声,脉浮者。”治当用厚朴麻黄汤豁痰逐饮,清泄郁热 。

清宣肺热法

适用于邪热壅肺而喘者 ,如《 伤寒论》63条:“ 发汗后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可与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主之。 ”167条:“ 下后 ,……若汗出而喘,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主之。 ”太阳病误汗或误下,表邪人里化热,邪热壅肺,肺失宣降而喘 咳,咯吐黄痰,发热烦渴 ,汗出等,故宜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降气定喘。此证与桂枝厚朴杏仁汤证相较,此为汗下后,邪气内传,热盛于肺而喘,故见汗出而喘,脉数等症。彼为表病误下,外证不解,内迫于肺,气逆而喘,或因新感引动宿痰而发喘,多伴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等。二者主证虽同,但病机各异,故治法亦殊。

清解肠热法

主治肠热蒸肺之喘者。如《伤寒》3 4条:“ 太阳病,桂枝证,因反下之,利遂不止,……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证因误下后,损伤胃肠,邪热内传大肠所致。因肺与大肠相表里,邪热迫肠,里热壅盛,上蒸于肺而喘促。故治宜清解肠热,坚阴止利,使邪去正安,则不治喘而喘自愈。

釜底抽薪法

适用于阳明实热,腑气上逆,致肺气不利之喘。肺与大肠相互络属 ,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互为影响。肺失肃降,津液不达,可致肺气不利,喘促气短,痰粘等。治宜大承气汤通下泻热,脏病腑治。实热得泻,腑气调畅,不致浊上逆熏蒸于肺,则喘息自平。如 《伤寒论》208条:“ 阳明病,… …腹满则喘,有潮热者,可攻里也 。 ” 2 4 0条 :“ … …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 ”即是其例。

生金化痰法

因脾肺相生,肺主气,脾为生气之源;脾失健运,生化不足,则肺气亦虚。又肺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液;若脾失健运,水湿内聚而成痰饮,影响肺气宣降,出现动则喘息、多痰、倦怠少气等证。如《金匮要略· 虚劳》篇:“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治 宜理 中汤 、黄芪建中汤等,以益气温中,健脾燥湿,以生金化痰而治喘,使土旺生金,肺气安妥。

温阳发汗法

主治“ 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者。正水是水肿的进一步发展。本证为’肾阳虚弱,水气蓄结于下,但结而不甚,水气随足少阴之脉上冲于肺,以致肾肺本标俱病,故见腹满而喘,其脉沉细等,治用麻黄附子汤温经发汗兼顾’肾阳,以去上逆之水而平喘。

通阳散饮法

用治寒饮内结重证,邪实正虚胸中之喘满者。如《 金匮要略· 痰饮》篇:“ 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 ,木防己汤主之。 ”此属阳虚不化,寒饮留伏于胃与胸膈,结聚不散所致,故误用吐下诸法而不愈。由于病情虚实错杂,治宜木防己、桂枝通阳行水,人参补虚,石膏兼清郁热,使水去气行,结聚消散,则病可渐愈。

泻肺涤痰法

此法适用于肺痈初起,热毒内蒸,肺中气血壅滞之喘息、咳逆等。如《要略金匮· 肺痈》篇:“肺痈,喘而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本方以泻肺降逆为主,现临床上多与千金苇茎汤合用,以互补不足,清热解毒,泻壅去结,冀其消散。对于支饮阻肺,喘促严重而不得息者,亦先与本方泻肺气之逆。

化痰逐饮法

主治痰饮阻肺之咳喘上气之证。①若痰饮郁肺 ,症见咳而上气,喉中痰鸣如水鸡声者,治宜射干麻黄汤温肺散寒,化饮豁痰。②若痰浊壅肺者,治当涤痰除垢,以免发生痰闭之危险。如《金匮要略· 咳嗽上气》篇:“ 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③若水饮迫肺,症见咳喘上气,咯痰清稀,身体浮肿,小便不利者,治予泽漆汤逐水通阳,止咳平喘。此证与皂荚丸证相较,彼为实证,此属实中挟虚。

通阳导痰法

主治胸痹痰饮停聚,胸阳被遏之喘咳胸闷,心痛彻背等证。心肺同居胸中,尤怡说:“胸中为阳腑。”若肺气虚久痰浊乘之,可致心阳痹阻;反之心阳不振 ,亦可致肺失宣肃,出现“ 喘息咳唾,引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等症者 ,需豁痰降气,宜栝蒌薤 白白酒汤等,以温通胸阳,心肺同治。此法对心源性喘息、肺源性心脏病出现上述心肺同病症状时,用之为佳 。

益气祛风平喘法

《金匮· 产后病》篇:“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此属阳气素虚,产后则阳虚更甚兼中风之证,故见发热、头痛等表证,又见面色正赤,气喘汗出等阳虚上越之象。由于正虚邪实并存,仲景以竹叶为君,配葛根、防风、桂枝等疏解外邪,竹叶又有清热祛风止喘之功。《 用药法象》、《 本草便方》及《分类草药性》均以本品“止喘”、“消痰”而用治咳嗽气喘等。用人参为臣,益气补虚,以助竹叶“治产后而喘不足也”( 《 医宗金鉴》 ) ;佐附子固益阳气,桔梗、甘草利肺气而和中,姜枣和其荣卫。合而用之,祛邪兼以扶正 以治产后阳虚中风之喘促等证。

结 语

综上所述,对《伤寒杂病论》有关喘证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粗浅归纳,仲景治喘之法,其意义有二:一是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精神。如风寒束表而喘者,汗之可也,麻黄汤主之;邪热壅肺致喘者,法当清之,麻杏石甘汤、葶苈大枣泻肺之属 ;寒饮阻肺致喘者 ,“ 当以温药和之”,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可用;肠热蒸肺致喘者 ,治宜清解肠热,葛根芩连汤即是;饮邪迫肺而喘者,宜以皂荚丸、泽泻汤逐饮为主;若正虚邪实而喘者 ,则治宜竹叶汤 、木防己汤扶正祛邪;阳明腑实,浊气上逆致喘者,则急宜下之,可投承气类。

二是依法遣药颇具特点:如宣肺平喘常用麻黄;降逆平喘每用厚朴 、白前;敛肺平喘专用五味;泻肺平喘则用葶苈;祛风平喘可用竹叶;止咳定喘多用杏仁、紫菀、冬花;温肺化饮平喘酌用细辛、半夏;温通胸阳,导痰平喘选用瓜萎、薤白等。对临证辨治喘证极富启迪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