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的悲哀,是把孩子养成“仇人”

全文2394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有一位妈妈留言诉苦: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到了青春期,孩子已经开始表现出极端的不配合。

因为洗澡拖延问题,读初二的孩子和她冷战了一个周。

孩子周五放学回家,坚持要多玩一会,妈妈却急着催孩子洗澡。反复唠叨了几句,孩子就爆发了:“你真的烦死了。”

听到孩子这句话,妈妈也气不打一处来,倍感委屈,辛辛苦苦上班回来,还要做饭、洗衣,孩子还这么不体谅自己。

于是母子俩大吵一架,妈妈一气之下把他关在了卫生间,不洗完不许出来。

随着孩子的成长,很多父母渐渐发现,原本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正在悄然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这种变化包括:

孩子有了小秘密不愿对父母倾诉;

相比父母,更愿意和同学、朋友相处;

生活上的诸多事情都嚷嚷着自己解决,不让父母插手;

对父母的叮嘱也原来越不当回事......

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甚至经常顶撞父母,乱发脾气。

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对待父母,相比较尊重与感恩,愤怒和仇视似乎更多一点,亲子之间就像是“仇人”?

有的父母,把孩子的这种情况归结于青春期现象;有的父母,觉得孩子是被惯坏了,无法沟通;更有父母干脆和孩子硬碰硬,家里常常鸡飞狗跳。

其实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早期是否建立起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01

孩子变得叛逆

是从和父母的关系变差开始的

《老师请回答2020》里,有这样一个14岁的少年,除了要钱,几乎不怎么理父母,之所以参加节目也是父母答应了给他买个电动车。

孩子在节目中是这样评价自己父母的:

“他们跟神经病一样,看见他们就来气。”
“不想理他们,跟他们说什么也没用,给钱就行了。”

作为家长,听到孩子这样薄情的话,我们难免会为男孩的父母捏把冷汗,甚至感叹孩子的不懂事。

但是,孩子并不是生下来就这么仇恨自己的父母,他们小时候对父母有着天然的依赖,而这种依赖的消失是有迹可循的。

男孩在小学六年级前,很听话,完全不像现在这样难以沟通。

然而,父母忙于工作,为孩子提供好的物质环境的同时,对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变得有限。

从六年级开始,男孩渐渐反感上学,经过几次转学之后,孩子学习的心完全被磨光了。

爸爸和他对话永远是高高在上,夹枪带棒,妈妈总是威胁他,不上学,不给饭吃、不给钱。

疏于陪伴加上不当的沟通方式,让这个家庭的亲子关系岌岌可危。

男孩渐渐对父母产生了失望的念头,叛逆和敌视也悄然生根发芽。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叛逆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都很差。

而当亲子之间的信任变得很薄弱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孩子做所有错事,第一反应是如果被爸妈知道了会怎样?孩子不敢对你说真话,在外面遇到困难也不会主动寻求父母的帮助。

此外,家长的所有教育,都撼动不了孩子的内心,甚至还会引起反感,让教育处于一种极度尴尬且停滞的状态,就像这个14岁的少年,父母很难走进他的内心。

于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交友、学习问题,父母都不能提供有效的帮助,导致很多小问题,慢慢地就变得棘手起来。

亲子关系差➡孩子越叛逆➡家庭矛盾增多➡关系更差➡教育失灵,亲子互动完全变成一个负面的恶性循环模式。

02

亲子关系也是需要经营的

我相信,很多父母对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都有着无比的自信,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亲疏不是靠血缘关系就能决定的。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女孩子是留守儿童,从小跟着奶奶长大,长大之后不愿意叫爸妈。

但她对奶奶特别孝顺,小时候经常对奶奶说,等她长大赚钱就让奶奶过好日子。果真,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资,就交到了奶奶手上。

这就是孩子的爱,谁对他好,谁陪伴他,他就爱谁。

为什么父母没有这样的“待遇”呢?这是因为孩子真正需要父母爱的时候,他们给不了。

我不否认广大父母对孩子的爱之深、爱之切,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把爱真正地传递到孩子的内心。

就像文章开头那个磨蹭不愿洗澡的男孩,妈妈希望孩子的生活都在掌控之中,到了时间写作业、洗澡、睡觉,这样做对谁都好。

但孩子却不是这样看的,他已经读初二了,他连自己什么时候洗澡都决定不了,他很焦虑,他想抗争。

在此期间,他体会到的不是妈妈的爱,而是控制。

有个事业有成的朋友,公司开得红红火火,虽然是老板,但是工作也异常辛苦,我们经常问他:“他这么拼是为了什么?”

他总是意味深长地说:为了孩子。

可令人遗憾的是,他和孩子的关系一直很僵。

朋友小时候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少,平时见到孩子,总是忍不住用在工作上的态度,去要求孩子,对孩子吹毛求疵。

在外人看来,朋友是一个为了孩子和家庭付出了很多的男人。

但是在孩子眼中,父亲是一个鲜少管他、高高在上、喜欢挑他刺、看不起他的男人。

这种认知上的极大差距,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这也是我经常鼓励家长在亲子关系上下功夫的原因之一,一个孩子如果感受不到你对他的爱,就很容易出问题。

03

童年重视亲子关系的培养

孩子的教育才会变得轻松

前文那位叛逆的14岁少年的爸爸曾经提起这样一个细节:

他下班回家,看到孩子一个人在家,家里所有房间的灯都是亮着的。

孩子表面上说不害怕,其实他渴望爸爸能够在家多陪陪他。

这几乎是所有叛逆期孩子的共同特点,表面上抗拒、敌视父母,其实内心极度十分缺乏安全感,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

孩子所期望的父母,一直都与物质无关,而是一位能够倾听的,懂得理解自己的大人。

想要改变孩子,就必须先改变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走进孩子的心里,才能更轻松地纠正孩子身上的问题。

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所说的:“你是个什么人,你跟孩子关系怎么样,比你对孩子怎么做要重要得多。” 

教育孩子,父母最先要学会的事情不是让孩子乖乖听你话,而是和孩子交流,建立起健康的亲子关系。

一旦你们之间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孩子会更愿意信任你,更心甘情愿地跟你合作。

至于怎么做,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多花时间和心思陪伴孩子;重视孩子的感受,多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多一点肯定和鼓励,少一点讽刺和挖苦

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教育就是在白费力气。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