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一本日记,意外破解清朝300年谣言,揭开康熙继位迷案

1661年正月,清朝发生重大政治变故,年仅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即皇帝位,改元康熙。清朝一改宗室旗主议政的祖制,设四大辅政大臣,全权掌控内外朝局。

此时的清朝入关虽然已有17年,但彼时南明尚未灭亡,永历皇帝依然在位,麾下晋王李定国、延平王郑成功仍在坚持抗清。

主少国疑,对于清王朝而言,显然并非好事。

关于这次变故,《清世祖实录》做了如下记载:“正月丁巳(初七),上崩于养心殿。遗诏立三子玄烨为太子”。也就是说,这顺治皇帝患病驾崩,临终前传位第三子。清人段光清写的《自撰年谱》则补充了顺治的病因:天花。

虽然《清世祖实录》还详细记载了顺治从发病到病重颁诏,再到死亡埋葬的整个过程,但顺治病死的说法却并不为人所信。

鉴于顺治皇帝正处于24岁的壮年时期,加之清朝有着篡改历史的“前科”,所以,民间传闻顺治其实没死,而是因皇贵妃董鄂氏突然病逝,伤心欲绝逊位出家,清朝为了掩盖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伪造了他病死的全过程。

《清朝野史大观》也记载说:“(顺治)遂弃天下,遁入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而后来康熙继位后四幸五台,似乎又佐证了民间传闻。

辛亥革命以后,随着专制统治的终结,关于顺治出家的传说几乎取代了正史说法,愈演愈烈。不仅如此,就连《康熙王朝》等影视剧也都采信顺治假死出家的说法。直到前些年,北京石景山出土的龙袍干尸黄拙吾还被部分专家认定为是顺治真身。

那么流传300年之久的顺治出家说法,究竟是真是假呢?德国一本日记显然解开了这个谜团。

日记的作者叫汤若望,明朝末年,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在徐光启引荐下来到北京进入历局。清军入关后,汤若望为了教堂和图书资料,冒死上书,请求留在原处,获清朝允准。

也就在这个时候,汤若望得以进入清朝统治者的上层圈子,并获得了顺治皇帝的信任,称呼其为玛法(满语爷爷)。

在汤若望日记中详细记录了顺治的病情经过,还顺带记载了康熙继位迷案。

顺治临终前曾有意传位自己的一位从兄,后来又考虑立皇二子福全,但顺治皇帝的生母孝庄太后却倾向于立皇三子玄烨,双方相持不下。

于是顺治求助于和储位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者—汤若望仲裁。汤若望很快帮顺治下定了决心:立皇三子玄烨,理由是玄烨已出过天花,有了免疫力。

为什么出过天花能够直接影响到储位呢?

这是因为清朝自建立之日起就饱受天花病的威胁,如大贝勒代善家就有3口人患天花而亡,那位清初能征善战的豫亲王多铎最终死因也是天花,英亲王阿济格两位福晋都俱出痘薨。清初史学家谈迁就曾记载说:“满人自入北京多出疹而殆”。

为了躲避这种可怕的疾病,每年到了冬春的这几个月,顺治甚至要放下一切政务,外出避痘。康熙在晚年时也曾感慨:“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然而,即便是成为了全国的重点保护对象,顺治最后还是染上了天花。

所以,当汤若望以出过天花这个理由支持立储玄烨时,因天花病而不久于人世的顺治马上就感到了后怕,毕竟时年9月岁的皇二子还没有出过天花,如果这位未来的新君也早早夭亡,连丧两君的清朝必将因夺位而大乱,届时“反清复明”恐怕就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了。

于是,这位脸上依然能看到几粒稀疏麻子的皇三子,仅仅因为对天花有了免疫,便鬼使神差的成为了龙椅的主人。

由于汤若望与清朝宫廷争斗没有直接利益关系,而他的日记又是在清朝灭亡后由德国学者魏特整理出版的,属于一手资料。所以,亲历者汤若望的说法,佐证了《清世祖实录》的记载,顺治的确是24岁病亡的,这也破解了流传300年之久的顺治出家谣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