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僧面看佛面
星期文库 宋代趣闻录之六 |
不看僧面看佛面 |
张培锋 |
曾任龙图阁大学士的北宋高官赵抃(1008—1084),字阅道,以刚直敢言著称,《宋史》卷三百一十六称他“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这让我们想到宋代另一位“龙图阁大学士”包拯(999—1062)。包拯后世的名气比赵抃大,但在当时的名气其实不如赵抃。而且并没有宋代文献用“铁面”二字形容过包拯。我以为,后世包拯“铁面无私”的艺术形象是集合了历史上包拯和赵抃两个人的事迹而塑造出来的。就是赵抃这样一位“铁面御史”,晚年信仰佛教,终日食素,虔诚礼佛。一般人很难将这样两个形象联系在一起,但赵抃就是这样一位特殊的官员。
据《道山清话》一书载,赵抃晚年致仕闲居之时,每当有僧人到其府上,他都礼敬有加。但一日,一位士人带着自己的文章登门求见,到了赵府的“传达室”,就是不让通行。士人问:“为何我看到这些僧人就能进入?”守门人也实话实说:“很多僧人嘛,其实也是平平常常,但赵公说只是看重他那身袈裟。”士人问:“我这身儒士服就那么不值钱啊?”守门人说:“赵公也是一半看着僧人的面子,一半看着佛面。”士人说了句话,令人笑倒:“那你就通报一下,请赵公看在孔夫子的面子上,让我进去拜见他吧。”
这个故事颇有意思,后世流传的谚语“不看僧面看佛面”,据我考证,最早的来历就是这个故事。这句谚语用来比喻可以不顾某人情面,却要顾及其主人或长辈、亲友的情面,相当贴切、形象。赵抃最后是否顾及“孔夫子的面子”接见了那位儒士,不得而知,至少这个故事反映出宋代一些士大夫的宗教倾向是毫无疑义的。
再说一个与僧人有关的趣事。北宋时,四川有位名气很大的僧人文监大师,深得当地民众的礼重。某日,文监大师到一位高官家中做客,当时,华阳主簿张唐辅也受邀来参加宴请。坐下后张唐辅忽然觉得头上瘙痒,脱下戴着的乌巾,用眼斜视一下坐于旁边的文监,就将乌巾罩在大师的头上,文监大怒。那位高官到了后,文监就告了他一状,说:“我与这位官人也不熟悉,他忽然拿个头巾就罩在我的头上了,成何体统!”高官也很生气,问张唐辅何故如此,张唐辅说:“我刚才头痒,取下头巾,却没处放。看到大师的头闲着,权且放一下,没想到让大师那么生气。”高官听了只是大笑而已。“看到大师的头闲着”这个理由真是匪夷所思,让人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