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访金螺村(十)‖ 刘慎之的诗
十.刘慎之的诗
宋德云
金螺村
《补读书斋诗稿》是刘慎之的诗集。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二十六··艺文(一)》:
《补读书斋诗稿》(咸丰朝刘慎之著。《松心室诗话》)。
译文:
《补读书斋诗稿》(咸丰朝刘慎之著。根据张维屏的《松心室诗话》)。
“咸丰朝刘慎之著”中的咸丰朝,是刘慎之《补读书斋诗稿》的编定时间。刘慎之出生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卒于咸丰丁巳年(咸丰七年,1857年),咸丰期间,他的年龄在66到72岁之间。可以断定,刘慎之的《补读书斋诗稿》编成于晚年。
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二十七·艺文(二)》收录刘慎之诗歌12首,分别为:《读书偶记五古》(二首)、《岁朝》、《春兴十首》(选八)、《寄南海李子虎长荣》(二首)。
现存刘慎之的诗歌中,《读书偶记五古》(二首)是古体说理诗。说理诗在宋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一股潮流。用诗歌说理,除了要有丰富的感情之外,还必须具备形象的描绘、生动的叙述、精炼含蓄的语言。按照这个标准,刘慎之的这两首说理诗,除了形象描绘这方面做得欠缺些外,语言是精炼含蓄的,如第一首中的“古人三不朽,立言居其次。终之以立功,著脚乃实地。”叙述也是生动的,如第二首中的“我嗜《梁父吟》,复嗜《停云》篇。当其独寤歌,亦自乐其天。”
刘慎之写景抒情的小诗《春兴十首》(选八),写得感情真挚,犹如一幅幅乡村小景,如第二首:
生菜得春意,分畦野趣饶。
篱疏斜日过,池静小鱼跳。
牛马供奔走,田园未寂寥。
番风继有信,吹绿转芭蕉。
几畦生菜,一道疏篱,池塘小鱼,田野耕牛,春风和煦,芭蕉转绿,乡村之美,尽在春日,也尽在诗中。
(图片来自网络)
刘慎之诗歌在锤词炼句方面用工很深,对此,张维屏已有定论。刘慎之有时还以方言入诗,如上诗中的“番风”即西宁方言,起风的意思,乡村气息尤浓。
据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二十六·艺文(一)》载,张维屏对刘慎之的诗歌评价比较高:
静甫诸体皆工,而五言古尤能嗣响前人。
译文:
刘慎之创作诗歌,古风、近体等体裁都擅长,其中五言诗尤其能够继承前人的传统。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张维屏列举了刘慎之以下五言诗句为例子:
哲人所乐意,乐不为岩阿。
至足不愿外,永矢自弗过。
先人有敝庐,庐经螺山腹。
可以弄琴书,可以谋饘粥。
虽非名胜区,已聚百年族。
张李洽比邻,吴姓亦敦睦。
缅彼黄农初,岂异耕凿民。
俛仰覆载宽,幸为识字氓。
编蒲复编韦,一镫我与尔,
老嗜文字交,如少耽纨绮。
先圣有至乐,其忧在吾道。
放论恣蒙庄,元虚尚黄老。
养指失肩背,人自丧其宝。
圣道如日中,万世为师表。
张维屏还说刘慎之的近体诗警句很多,五言如:
白雨翻江立,青山压浪高。
——《舟过葵石》
望来千里共,坐到五更深。
——《对月》
相怜惟仗汝,独立悔依人。
——《对影》
后辈催前辈,新年入旧年。
——《丁未岁朝》
(图片来自网络)
七言如:
传家书望儿能读,度世金非药可成。
——《自题斋壁》
乡风见惯浑无事,春水方生便有情。
——《晚步》
惜分阴已输陶侃,赋小园尝爱子山。
——《寂处》
今我来思风剪剪,树犹如此鬓丝丝。
——《秋柳》
喜极转忘奋袂久,来迟翻恐报书讹。
——《得潘荻舫书》
声随杜老檐花入,春向坡翁笠屐寻。
——《喜雨》
忽惊周甲逾三岁,两见添丁又一年。
——《六十三生朝》
作为当时广东文坛的领袖,张维屏对刘慎之的诗歌艺术评价如此之高,说明刘慎之的诗的确了得!
本系列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