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不是别人给的,是你自己争取的

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 别盲目学东西了,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

01
在建国七十周年的一次采访中,张艺谋说过这样一段话:
“当年能上电影学院是改变我们一生的机遇,是时代给了我们这样的机遇。今天我坐在这里接受媒体的采访,好像我是一个人物似的。
其实你想一想,如果没有当年恢复高考,我还在咸阳的一个纺织工厂当工人,现在早就退休了,可能就这样普普通通过一生了,恐怕啥也不是。
你能做什么事,自己身上有什么潜能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自己会做一个导演?
所以时代很重要,时代给了我们新的生命,新的机遇,我们才会有创作的可能性
在一次面对航空行业的工程师们进行调研访谈过程中,我们访谈了各个层次的工程师,他们既有毕业几年的硕博士新手,也有已经成为型号或者系统负责人的骨干和专家。
对于这拨人,我们都问了同一个问题:你觉得帮助(阻碍)你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有没有参加型号任务的机会。大家的感触是如果能够参加到全集团的重点型号任务的研发过程中,成长的机会就多、长进的速度就比较快。
但并非所有工程师都能参与,有的是参与民品项目、有的参与细枝末节的支撑项目,所以这是造成大家进步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
那些能够快速成为系统或者型号专家的人,是因为有更多的参与了重点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除了自己下工夫学习和思考外,因为被任务压迫、较高的要求、严格的时间节点,或主动或被动的让他们快速提升。
02

从这一点上看,我们每个人都得感谢这个时代。

中国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其实给每个人的成长提供了外部的大环境,对比于那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按部就班的发展,我们的各行各业的进步都是突飞猛进。

正是这样的机会,让大部分人都有可能参与、从事真正创造性的工作。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是时代给予大部分人的红利,但对于个体而言,则不一定能享受到这样的红利:

如果你所在的机构无法提供较多的机会怎么办?也许你所在的行业或者机构发展就是很慢,不可能有太多需求,或者你们内部有太多的高水平的人,即便有复杂困难的任务也交不到你手上不会让你负责。

甚至是因为你与相关的负责人关系不好,不给你提供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另一个方面,即便是有很好的实践机会,你也不一定能够真正得到。

想要得到这样的机会,你必须把之前你所负责的看起来简单、重复性高的工作做好了,才能证明你可以承担更复杂、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各行各业的角色都是类似的道理:

如果你连给客户发一个联络的邮件,都能让你的老板给你找出错误来,老板怎么可能有信心把一个项目交给你,让你去做项目经理?

03

在写作《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面对许多专家进行了访谈,里面也涉及培养接班人的问题,问到这些专家愿意给什么样的人机会。

首先这些各个领域的专家都有培养人的意识,真正的专家都不狭隘而愿意教会给多的人,从这个角度看,这些专家像教师的角色。

但愿意培养什么样的人、愿意给什么样的人机会的问题,大家除了提到知识面、思维层次之外,强调更多的是这个人一定通过之前完成的任务、项目证明过自己。

哪怕是“脏活”、累活这些真正有潜质的人都主动去干,而且干得很“漂亮“。

只有证明过自己了,人们才会放心大胆的交给你更重要的任务。

这里面有一个误区,许多人将工作初期必须经历的学徒阶段看作无法忍受的重复工作,然后在这个阶段就想着去跳槽换到所谓“更有价值”的工作,但结果是永远无法找到那样有价值的岗位。

你得明白,无论多高的学历,当你从学校走到实践中的时候,都有一个重新开始的过程。学校更多是单纯的获取知识,而实践则是将知识与现实的需求和问题结合起来。

换句话说,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学徒期,在这个学徒期内你要从最简单不起眼的地方干起,在古代甚至连师傅师娘的家务活都要干,但这是一个积蓄能量的过程。

关注视频号周六直播

这个时间长短不一,但谁都无法超越,在这个阶段你需要静下心来去基于需求、实践和问题进行大量的学习和练习,需要经过数年时间的实践、积累、观察、思考,这个过程中亦需要真正的高手指点。

但我们许多人太着急了,可能刚刚入门就认为自己已然是高手的感觉。

这也符合心理学里面说的,新手最容易自满,因为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前面有多长的路要走,而后面却已经走了很多。

大部分人都希望有所成就,而且希望有大的成就,都羡慕那些厉害的人,希望自己在某一天能够突然厉害起来。但这个世界上哪有突然厉害的事情啊?

04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情况:
你的工作环境的确无法给你成长,这个原因可能是机制决定的短期内无法改变;也可能是你的老板决定的,他的性格、眼光和格局就那样了,如果你在这里即便将重复的事情做到极致了,也不可能有机会得到更有价值的历练。
对于这种情景,估计跳槽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总体而言,如何发现更好的帮助你成长的机会、如何自己创造机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在内部争取机会。

这就需要你在平时学会主动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能力,让领导和同事认识、认可你。

如果你遇事总绕着走,不愿意去做困难复杂的问题,不能在日常证明你的能力和担当,那真的有机会的时候人们不会也不敢交给你去做。

要敢于承担主动担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你解决问题的品牌,争取更多的机会。

另一个方面是跳槽到机会更多的地方。

现在的好处是,如果你是真想干事并具备相应能力基础的人,总的来说还是有很多地方能够发挥自己的。

但需要你去寻找。一个简单的标准:

要去哪种需求多而不是名声大的地方;要去那些不稳定而不是已经固化的地方;要去那些有无限可能而不是能一眼望到未来的地方。

如果条件具备的话,你也可以尝试去自己创业,这种锻炼的机会当然会更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人人都适合创业。

对于许多人而言,如果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跳槽可能是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因为有许多机构的机制、环境决定了它很难改变。如果觉得你所在的环境的确无法给你机会,你也争取过努力过但没有成效,跳槽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05

历史上,在专长和卓越人士的研究中,有一个流派是基于“血统论”,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这些人研究发现在欧洲历史上哪些卓越人物都是成家族出现的,儿子孙子爷爷妈妈姥姥姥爷各种七大姑八大姨,各种交叉通婚,然后产生了许多卓越人物。

他们发现厉害的人通常都会有一群厉害的亲戚朋友,他的家族,会有很多卓越的人扎堆出现。

咱们国内的网上也有不少这样的说法,譬如绍兴的俞氏家族(不清楚的请自行百度),将军事、政治、文化、科学人物都牵连进去了,微博上还流传过某明星的显赫家族什么的。

当然,后来的更多研究证明这种“血统论”不靠谱,原因是之前的样本太小,还有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本质上是机会缺乏而并非血统有问题。

但是,成为专家这个事情除了依赖于个体的天赋、性格特征、努力程度以外,跟外部环境还是有很大的关系。

大学同宿舍的两个人,假设都想在专业上有所建树,但20年以后差距仍然会很大。

甲去了深圳,好容易找到一个工作但亚历山大,同事都很努力和优秀;乙去了一个三线城市的事业单位,特别悠闲自在,没有压力也没有竞争,当然也没有那么多很难的事情需要他去搞定。

甲看到深圳那高耸入云的房价,他没有别的路径可走,只有下工夫去,花更多的时间去实践、研究,而乙同学从来没考虑过房子,当然奋斗的劲头也会少很多。

20年后,甲乙同学在专业上一定会有很大差距。

06

然这种差距除了来自于地域不同,也会来自于领域、行业关联紧密。

譬如有的领域已经很成熟了,再怎么努力也难有大的突破出来。另外加入你服务的机构从来不做困难的项目,那也很难提升!

不要小看这种外部环境的差别,我们大部分人还是干不过环境。这背后的原因大概是:

第一个就是咱们之前说到的,大部分人都是懒的。

当外界的环境要求不高的时候,当没有人环境非要逼你的时候,我们大部分人都选择能应付过去就算了,这是人之常情。

在没有明确要求也没有清晰方向,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仍能持之以恒地去做一个事情这种人有,但很少。

还有另一个原因是什么呢?

有人说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我在一个小城市甚至一个村庄里,只要有互联网,我也可以了解学习全世界,这当然没错。

但现实是,全世界随着互联网普及的另一个趋势是“大城市越来越大”,人们都知道城市太大了生活成本一定更高、管理和服务甚至幸福度都会下降,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或主动或被动的涌到更大的城市,这个趋势不仅仅是中国的而是全世界的。

这大致是因为信息和知识真正转化成你自己的不仅仅需要学习,更重要的是实践和历练,当你只认为自己学习了但没有实践的环境没有做大的项目困难项目那种机会,还是无法真正实现转化。

如果要跳槽,如果年龄和条件都合适,如果你真正的想在专业上有所成就,可能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去北上广深,去大城市去工作压力大的公司,这里可能会有你希望的锻炼机会。

最后一个是“将别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

如果当前既没有大量实践的机会,但自己又不太可能跳槽或者创业,那不妨主动去找事情做:即便没有人为你的努力付款,你也可以去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互联网提供了让你接触到各种需求的机会,你可以联系到需要的人或者机构,兼职帮他们做;如果连这样的机会也没有的时候,你甚至可以在自己的大脑中训练,不同的任务和项目如果让你去做,该如何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节省周本、如何用创新的方法去完成等。这种练习也会帮你赢得更多实践的机会。

你也可以模拟场景去思考和分析。这个模拟可以是你自己想的、设计出来的,更捷径的是去找那些真实的问题,然后分析,并能够分析出这些问题提出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样训练可以帮助你在面对具体场景的时候已经有备无患。

具体的情景在哪里?

其实百度知道、知乎上提出来的每个问题,都可以是你的情景,你在各种聊天室、微信群里的讨论许多也是这种情况。

这个时候你也应该明白了,如果想要追求大的成就和长进,除了个人努力外,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实践机会更加重要!

总结一下:

在这个文章从来没有一个人仅因为读书而成为顶尖高手和《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的书里都论述过,对于个人成长干活才是长进的利器,而且是有机会干复杂困难的任务和项目才能真正的成长。

但项目和任务的机会并非完全由个人能掌握的,这大致就是所谓机会。

这些机会的多寡受制于时代、城市(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行业(朝阳还是夕阳等)和机构,如果仅仅从个人成长角度当然选择机会多的地方

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领域、行业或者公司本身机会很少,那同样条件下你能抓住机会的概率就低很多。当机会很多的时候,普通人的可能性才会高!

具体到你所服务的机构,什么样的合适什么样的不合适判断的一个重要标准其实也是你能否有机会承担更大的职责。

当然这里面有前提,你要赢得资源分配者的认可,你要通过小事情证明自己靠谱才可能有机会。

当实在没机会的时候跳槽可能是最有效的选择,但如果多次跳槽仍然没有人愿意给你机会,那就需要你自己从自身找找原因。

另一个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机会,主动去做不属于你职责的事情,也是训练自己的手段。(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作者田志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