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现实得如同翻倍下注
在正经金融界,一般人都会对“翻倍下注”嗤之以鼻。要问为什么,大抵也是那一套风险不对等的说辞。比如说,第一次赌注是1元,输了,第二次就要下注2元。之后不断翻倍,等到翻到1024元时,终于赢了,收回成本并多拿了1024元。但别高兴太早,考虑上过去所有输掉的下注,一共赢的钱,就是第一次下注的1元而已。为了“争回这口气”,我们一共付出了2047元,赢回了2048元。万一你的口袋里只有2047元,但这一把还是输了,却没法进一步翻倍呢?那为了第一笔下注的1元钱,你整整丢掉了2000多。
这合适吗?这么一看确实不合适。即使翻倍下注提高了容错率,这容错率看起来是如此昂贵,作为理性人,谁会去选择呢?
我过去也是这么以为的。直到最近,我开始思考,到底“不平等”是什么。
任何社会,总是存在富人和穷人。两个群体所持有的社会资源以及所面对的投资选择有巨大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并不意味着不平等。
假设一种情况,无论是谁做一笔投资盈亏场景下,损失/收益都等于自己的资产规模的一半。在这种场景下,富人投资失败,也会资产砍半,与穷人一致,那么这个社会就显得没有那么不平等。而在富人群体具有较好的社会公德心时,这种情况似乎更让人觉得合理。但问题在于,富人并未被排除在一般的投资之外。对于穷人群体来说,一次失败就要倾家荡产的交易,富人却有更多的翻倍下注的机会。即使“这个容错显得如此昂贵”,但“昂贵”恰恰是个因人而异的定义。
这不完了么?
一个初始资产有1024的人与一个初始资产是1的人赌大小,假设谁都不能拒绝下注,那么前者可以连续下注9次,不断翻倍。只要前者在耗尽资产前赢一次,后者就将破产(若前者9次都输了,那么两人的地位就会恰好对调)。连输9把的概率是2^(-9)。
而从更现实的角度考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假设两人都有可能受点随机的伤害,而这种伤害未必会与资产正相关——比如得了某种病,比如遭遇了地震(在这种情况下,伤害甚至跟资产是负相关)。而对于资产只有1的人来说,这一次冲击,失去的就是全部。在这个场景下,容错性是无价的。
所以,回到主题,我们说的“不平等”是什么呢?或许,跨入“不平等”的领域的界限,就是容错性走入了不同的轨道。
将这个概念做点拓展,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场景——好学生在老师眼中即使犯点错好像也没关系,起纠纷了也会被认为是无辜的一方。行为印象的容错,不正是普遍的不平等的来源么?
从象牙塔里出来,翻倍下注,其实并没有表面上看着的那么无脑。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