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自以为知道的事都做到了,是最大的误解!
=====================
稻盛和夫:成功的人,一辈子不问这四件事
绝大多数人一生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最大的原因是在于思想上有束缚。总是在事情没有开始前丢掉信心,考虑来考虑去最后错失机会。但是又会羡慕别人的成功,自己也想去尝试,却因顾虑太多还没开始就失败了。
很多时候并不是成功不属于你,只是你不敢迈出去第一步,当你还在原地徘徊思量要不要上车的时候,火车已经开出去很远了。
那我们应该如何改变现状,在遇到机会时怎样才能把握,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告诉我们遇事应当做到“四不问”,那究竟是那四不问,我们一起来看看。
不问曾经,空杯心态
对曾经的事要做到不去过问,稻盛和夫想要传达的理念是,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要放空自己,不要让自己陷入过往成就的陷阱中。如果我们一直陷在曾经自己的身份、能力之中,现在、以及未来在行事的时候,会一直被过去的自己所限制,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不问未来,今日思维
稻盛和夫:“做好眼前的事,才能创造出最有希望的生活和人生。”
活在当下,不用过多的纠结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老话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自然在理,但是过多的考虑往往会被束缚,做事变得畏首畏尾,竭尽你能力做好眼前的事才是关键,没有谁能准确地说出明天会发生什么,对于时间来说你的那些考虑是很微不足道的。
不问苦难
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一帆风顺,我们无法改变苦难是否来临,但是我们能做到的便是淡然面对苦难,并战胜它。同时苦难也会帮助我们磨练自己,使你得到成长。
不问环境
很多人年少无知,想着以后要改变世界,但是在世界的磨练下,便会失去这种自信,甚至会有深深的挫败感。大环境就在这里,没有谁能真正的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去适应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环境中生存下去,才有机会赢得未来。
稻盛和夫不仅是一位企业家他还是一位哲学家,当然他的人生哲学也绝非仅此而已。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稻盛和夫的哲学思想,不妨去读一读他耗费半生写出的《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这本书。
书中是稻盛和夫一生哲学思想以及成功经验的总结,它能够在你人生处于阴霾的时候,刺透层层黑暗给你带去一抹光亮。书的价格也不高,微不足道的一笔钱,便能给你带来人生上的转折。
===================
稻盛和夫:能成大事的人,都有这两种思维
78岁那年,稻盛和夫收到日本首相发来的邀请,希望他接管已经宣布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并且重新建立日航昔日的辉煌。
当时,身边的同事纷纷劝阻稻盛和夫,不要接下这块硬骨头。毕竟,稻盛和夫经营企业几十年,早已名声在外,而且他从没涉足过航空业,要是企业经营不善,不就相当于给自己抹黑。
经过深思熟虑后,稻盛和夫决定扛下这个重担,同时他还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不要任何薪水;二是不带任何下属过去,理由是他的下属没人熟悉航空业务,带过去也是浪费人才。
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稻盛和夫出任日航公司董事长总共424天,日航公司创下史无前例的利润1884亿元,是“全日空”利润的三倍。
稻盛和夫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将日航公司做到利润世界第一,准点率世界上第一,服务水平世界上第一,称得上是日航公司创办以来的奇迹。在企业经营上面,稻盛和夫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管理方式,以至于商界人士都称他为“经营之圣”。
看到稻盛和夫创下的辉煌成绩,很多人会误以为他是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子弟。恰恰相反,稻盛和夫是个出身卑微的穷小子,全凭自己的努力反转了人生。
30岁之前,稻盛和夫的人生可谓是困难重重。小时候,他生了场大病,险些丧命;小学升初中考了两次,高考时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大学毕业后因赶上经济危机,差点找不到工作。最后,在老师的推荐下,他总算进入了一家公司,但进去后才发现公司濒临倒闭。
曾经,稻盛和夫和大多数人一样,埋怨社会不公、时运不济,总是碰不上好运气。然而,30岁之后,稻盛和夫的人生像开了挂一样,白手起家创办了两家企业,还让破产的日航公司再现辉煌。
每个人都会面临人生和事业的低潮期,也会心生抱怨认为命运不公。可是,抱怨没法带来解决办法,甚至让人沉浸于痛苦,而因此沉沦。但若是稳住自己、耐心等待,必然能迎来突破的机会。
面对人生逆境,稻盛和夫的看法是:越是磨难处,越是修心时。不得不说,稻盛和夫的成功,与他那破釜沉舟的思维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下,稻盛和夫的逆袭思维,细细品读你会发现,能成大事的人,都具备相似的思维,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一、起点越低,越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为什么“起点越低,越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呢?用稻盛和夫的话解释就是,人在低处的时候,是最明白自己的劣势。当你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眼前的路便是最好的出路。
稻盛和夫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就职一家濒临破产的绝缘瓷瓶公司。当时,这家企业因经营不善连续亏损,研究设备出了故障都没钱维修,拖欠员工工资更是家常便饭。
好几个与稻盛和夫同期入职的同事,他们都纷纷离职另找出路,甚至劝稻盛和夫和他们一起离开。然而,稻盛和夫想得很明白,他觉得自己除了眼前这条路,别无选择。
既然没有其他出路,那不如用心走好眼前的路。于是,稻盛和夫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到工作中,每天只想着怎么才能研制出新的技术。
为此,他将锅碗瓢盆搬进公司,基本住进了公司,连日连夜、不断试验,不断摸索。一旦出现各种新的想法和思考,他都会记在笔记本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技术上,稻盛和夫取得空前的进步,研发出当时最先进的新型瓷瓶材料。
正是因为在困难时期的磨练,稻盛和夫改掉了昔日的浮躁,变得更加沉稳、谨慎,也打破了稻盛和夫“交不上好运”的魔咒,从而步入了开挂人生的第一步。
任何人在低起点的时候,都会想尽办法寻找出路。可是,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最终的人生也是千差万别。然而,能成大事的人都遵循着相同的方式,那就是付出加倍的努力,走好眼前的路。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如此,“中国巴菲特”段永平亦是如此。
1989年,28岁的段永平放弃了“铁饭碗”到广东闯荡,被朋友介绍进入怡华集团下属的一间小工厂工作。当时,这间小工厂常年亏损,段永平入职时,公司账户上仅剩3000多元。
眼看着工厂濒临倒闭,员工纷纷寻找其他出路。但是,段永平初来咋到又别无他选,唯一的出路就是留下来。工作一段时间后,他看到企业现存的弊端,并且加以改革定有突破。
于是,他对日华的主营业务进行整改,将原来与台湾公司合作的租赁游戏机业务停止。然后,他创建专属日华的游戏机品牌,并且取名为“小霸王”。
经过段永平的改革,企业的发展正式走入正轨。从原来亏损的小工厂,纵身一跃成为资产过亿的知名企业。
无论是稻盛和夫还是段永平,他们身上都有股坚持不懈的干劲。不管身处什么样的困境,他们总能找到一条路出来。如果说有什么捷径的话,那就是加倍付出,努力去够着心里的目标。
所以,如果你现在正处于低起点,不要想着一步登天,专注去做好眼前的事情。当你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时,很多东西也就随之而来了。
二、 不刻意在乎成果,只管去做
每个人做事情之前都会去想结果,有人思前想后、犹豫不决,迟迟不行动,而有人则不那么在乎得失、成败,认定一件事便是放手一搏。显然,稻盛和夫是后者。
在创业之初,稻盛和夫名下的京瓷还是个名不经传的小公司。一次偶然的机会,京瓷接到松下集团的订单,而订单的要求极其苛刻。
当时,很多大型企业都不敢接这份订单,一方面是他们对零部件的要求太高,当时的技术很难达到要求,一方面是他们对价格打压得严重,基本赚不到钱。
身为商人,像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自然是躲得越远越好。然而,在稻盛和夫看来,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一次磨练,更是让企业扬名的一次机会。要是这么难啃的硬骨头都能接下,以后就不愁没有业务。
接下订单后,稻盛和夫搬进了工厂,与员工们同吃同住,亲自监督作业流程、生产进度。在此期间,稻盛和夫带着员工不停地试错,零件一次次交出去又一次次被退回来。
随着退货次数的增多,员工的抱怨声也越来越大,稻盛和夫扛下所有的压力。越是困难重重,越是不能轻言放弃。就在全员身心力竭之时,他们终于交出了满意的货品,而京瓷也由此被世人悉知。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没有人做事情不会考虑结果。只不过,有人把得失看得很重,认为没有收获的事情就不去做;有人则更在意过程,能够给自己带来心灵上的成就感,结果如何都不重要。
然而,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往往不刻意的事,会随着你的努力程度,最后得到圆满的结果。有时候,想得太多反而让人束手束脚,那不如放手一搏,看看自己的潜力能达到什么程度。
稻盛和夫从一个出身贫寒的穷小子,逆袭成为一名人尽皆知的优秀企业家,他有着一套独特的方法。就连任正非谈起稻盛和夫都说:“京瓷已在引领一场实实在在的新材料革命,将极大地推动通讯业和互联网发展。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精进,做到全球第一,我们只有追随的份。”
由此可见,稻盛和夫身上有着普通人难以看透的哲学与智慧。如今,稻盛和夫将个人成长、处事哲学、经营理念整合到三本代表作里,分别是《活法》《干法》《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
其中,《活法》这本书是稻盛和夫对人生意义、处事方法的集结,里面涵盖了他对成长的历程,以及经营企业的方法。如果你想了解稻盛和夫,如果你想学习成功人士的思维方法,那就不妨读一读这本书,相信它带给你思想上的改变是始料未及的。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上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这本书现在比较优惠,一杯奶茶的价格,就能学到稻盛和夫的人生智慧和成功方式,还能运用到生活和职场,非常划算。
稻盛和夫的活法适用于每个想要改变现状的人,学习成功人士的思维方式,不断地做出改变,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
稻盛和夫:能做到这三件事的人,往往不简单,值得深交
能被所有人佩服的人,绝不是靠着天生的优势做大做强的人,而是和大多数人一样出生普通,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一步步做大做强的人。
能白手起家是能人,能做到世界500强是强人,而世界500强,稻盛和夫一口气创造了2个。
这样的人,他们的经验与忠告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更有借鉴意义。
稻盛和夫曾表示,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以下三点:
一、坚持
稻盛和夫认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坚持最重要,不做到满意的程度,我绝不放弃。
“每一次开展大计划,我总是在让自己完全相信这项计划意义非凡后才着手”。之后如果再次遇到困难,我就不会轻易放弃。若是一条路一直走不通,我就会想办法开辟另一条路,直至达到真正的目的为止。
许多人往往心怀壮志,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但是,成功没有捷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走一步,都是在为最后质的飞跃做铺垫。一个人想要成大器,离不开坚持两个字。
二、利他
马云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目标,创办了阿里巴巴,成就了无数的中小企业和创业者,而这些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成功,也成就了阿里的伟大事业。
稻盛和夫曾说过:“利己则生,利他则久。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利他是一种高级的“利己”。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说过这么一句话:“他人是我,他人时另一个我,他人是那个不是我的我,他人是所不是的那个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和他人之间并不是完全隔绝的,他人也许就是往日的我,而我现在或正将成为的是未来的他。
所以,当你为他人着想的时候,并不只是在帮助他人,而是很大程度上成就自己。这样双方都能获利,实现共赢,这种做法才是健康、可持续的。
三、反省思维
人们常说:“吾日三省吾身”,体现的正是反省思维。
稻盛和夫曾表示:“我在转变经营理念之后,常常先反省如何进一步传播、扎根理念,然后再实施一系列的相应措施,这才使得整个京瓷形成了独特的我企业文化“。
大多数普通人,身上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只有把这些毛病找出来,并改变,才能走向卓越,而找出来并改变的方法便是反省。在人生道路上,我们都要追求不断进步,而获得进步的最简单的积累方式,便是在点滴之中进行反省。
稻盛和夫的思想理念深刻影响了任正非、张瑞敏等优秀人士,曾被中国企业家之首的马云三次造访,学习他的经营之道。
很多人望大神的高度,却不知道他们和你一样从低点起步,而成功的人往往比普通人懂得和做的更多,有觉悟的人的才能走得更沉稳坚定,才能走得更远。
把心沉淀下来,把更多的时间投资在自己的大脑上,迷茫时去看看《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这本书,不管你多大年纪,你纠结的难题都会从中找到答案
如果你对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感兴趣,推荐去看看《稻盛和夫的成功哲学》这本书,学习稻盛和夫的成功经验,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
稻盛和夫:我的判断标准,不是按照得失,而是按照善恶
导读
稻盛和夫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位成功将佛教智慧运用到商场上,指导商业经营并取得优异成绩的佛教信徒。
1997年,已经六十五岁的稻盛和夫先生于圆福寺短期出家,通过佛教修行,体验心灵平静、一心不乱、坦然处事的境界,发出“一心不乱地工作即心灵美”的名言,旋即传遍日本企业界,使许多人为之触动。
本文摘录自2002年《杨澜访谈录:稻盛和夫》。
1、剃度出家,皈依佛门
杨澜:97年的时候您剃度出家,这个让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因为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他是在俗世当中追求利润、追求成功的,而佛家的理念却是放弃这一切的功名利禄,专心向佛。当时怎么会有要出家的愿望?
稻盛:我剃度出家,皈依佛门。正如您所说,日本国内外都有很多人说佛教和企业经营盈利是不是有矛盾呢?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佛教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利利他”,佛教认为要想自己获利必须造福他人,教导人们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让他人得益。我在企业经营当中也经常要求员工帮助他人。
日本有句话叫做“人情并不是为别人”,意思是说善待别人就肯定有回报。中国也有类似的话“积善之家有余庆”,做善事的人家子子孙孙都会得到幸福。
就这点来说,我认为说佛教不适应资本主义、不适应企业经营盈利的说法是错误的,以佛教思想为基础从事企业经营远远比一般的企业经营高尚得多。
杨澜:您做了许多慈善事业,也经常帮助别人。当您自己穿着草鞋、拿着钵出去化缘,接受别人施舍的时候,心态上有一个什么样变化?
稻盛:那天是初次去化缘,脚露出草鞋,走着走着磕到小石子,脚趾前面都渗出了血,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挨家挨户地化缘,化些大米杂物。
傍晚我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寺院的途中,正好有个大婶在公园旁边做清扫工作,她看上去比较贫穷。她走近我给了我一个100日元的硬币,一语不发地给了我 100日元。
我有些吃惊搞不清状况,但猜想这100日元大概是给我的,就道了一声谢。她说:“师父您一定很累了吧,回去的路上买个面包吃吧。”
禅宗的寺院吃得很简单,一般是早中晚各一碗粥,菜只不过是两三根腌菜,那位大婶肯定知道这个情况才给我100日元的硬币。
当时我拿着这枚硬币全身像被电击了一样感到无上的幸福,眼泪难以自禁,全身被幸福的感觉包围着,公园的所有景物也好像变得光辉起来。
我觉得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我深深地体会到,原来这就是那种被幸福包围的感觉。这位大婶给我的100日元所蕴含的伟大的爱把我整个包围住,把我带到幸福的顶峰。
杨澜:稻盛先生,您这一生所取得的成功,在您看来,根本得益于什么呢?
稻盛:如果要用一句话回答,就是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心中所描绘的梦想,必须用人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实现。这是我一生成功最根本的原因。
我认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判断标准。一个是按照“得失”来进行判断,另一个是按照“善恶”来进行判断。我的判断标准,不是按照得失,而是按照善恶。
我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判断标准,我是基于这个标准来开展我的工作的。“善恶”,这是多么“小儿科”以致于会引很多人发笑的标准啊!但是,我们确实又在自以为深刻与成熟的“得失”衡量中迷失、焦虑,甚至沉沦。
这时候,“大道至简”,显得格外掷地有声。
杨澜:这样一个正确的思维,您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在复杂的当今社会里,用“善恶”来判断是否还可行呢?
稻盛:如果要追根溯源,我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思考,我应该按照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来度过我的人生。孩提时代,我父母、祖父母的教育非常质朴,就是“善恶”一个标准。这可以说幼稚,但是我觉得这在人生中非常重要,我就是按照这样一个淳朴的判断标准来度过我一生的。
随着我的岁数增长,我也从中国古典文化、佛教的智慧中吸取营养,人类先祖很多的贤人、圣人,他们所说的一些真理在现代也是非常适用的。
2、缔造两个世界500强的经营理念
50年来,稻盛和夫一手缔造了两家全球500强企业。稻盛和夫初创企业不久,几个年轻人对待遇不满而要求定期涨工资和保证奖金发放。他当时虽然用几天几夜的通宵谈判,做通了他们的工作,但是这件事情也深深触动了他。
由此他把企业的经营理念做了重大调整,从“希望用自己的技术生产的产品遍及世界”转变为“公司永远是保障员工生活的地方”。
稻盛:因为我小时候就受到佛教关怀他人的思想影响,我在创业的时候就没有过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富翁这样的想法。这几个年轻人的闹事只是一个刺激罢了,我认识到了保障员工的未来生活是如何的重要。
我之所以要把企业搞得越来越出色,目的就是让在京瓷的员工能够安心地工作,度过一个幸福的人生。自从我的经营目的转变之后,我就可以直截了当地跟员工谈我的一些想法了。
我夜以继日地工作,也可以堂堂正正地严格要求他们了。如果我为了一己私利的话,我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京瓷的成功,也是这种经营思想的转变带来的。
随着企业日益壮大,稻盛的思想和作风怎么能传导到企业里去,让所有的员工认同呢?
稻盛说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培养更多的干部”。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干部跟我一样有同样的哲学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做不到这一点,公司是不可能发展的。”
杨澜:培养干部,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
稻盛:没有捷径,我们只是付出脚踏实地的努力。比如说,工作之余和大家多多沟通,一起喝酒,一起畅谈人生、人格,使大家有一个共鸣。
我们会在哲学方面花掉培训60%~70%的精力。我们非常关注干部的修身,公司在全世界各个地区,我们都非常重视对京瓷哲学的研修。这种研修,就是让更多的干部学会辨别事物的善与恶,辨别行为的善与恶。
3、稻盛和夫的宇宙观
从“佛道”到“人道”到“商道”,稻盛把一个企业家的人格修炼放到了最高的位置。走近稻盛,不是感受到“财富”的魅力,而是感受到“人格”的魅力。什么是“君子”?独善其身;什么是“圣人”?兼济天下。
这是大爱的思想。
稻盛:宇宙中无论体积多么小的东西,全是构成宇宙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这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多余的。如果有,宇宙的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显然,宇宙间的万物也是在相互联系中建立“存在”的。而人类是存在的万物之灵,因此人类可以为世界、为人类本身做出贡献。既然人类的存在是有价值的,那么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来修行的。
4、将“因果法则”变成了信念
当稻盛和夫苦闷彷徨时,袁了凡的故事给了他一种启示。正因为他将“因果报应法则”变成了信念,并在实践中忠实地贯彻,使他对事物的判断变得很简单,他的人生和事业很顺利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稻盛:人生原来是这样的。虽然不清楚前面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自己,但是,在难以捉摸的命运的安排下,遭遇各种事情的时候,却可以坚持“想好事做好事”,只要以这种态度来度过自己的人生,不就好了吗?
命运乃经纱,因果法则乃纬纱,两者交织而成的布就是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