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经典格言,开悟!

清朝咸丰年间,绍兴儒生金缨先生,字兰生,在读书中,选辑前代哲人警策身心、修养道德的名言,编辑成《格言联璧》一书。

李叔同,这位在世间与佛门

都有卓越成就、具备完美人格的高僧,

一生都极重视《格言联璧》。

童年时期就经常读、反复读,

成年以后,仍然不忘此书,

并将其奉之为圭臬。

大师不仅自己常常阅读,也常摘录来教导学生,写成条幅和大众结缘,并且撷取其中菁华百余条,编成《格言别录》。

注:图来自平湖李叔同纪念馆编《格言别录》西泠印社出版社

那么,格言究竟有什么样的力量,令弘一大师一生如此重视呢?让我们跟着大师的引导,走进历代圣哲的智慧宝藏吧!

全书分为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敦品类、处世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简约明了,方便阅读、受持。

学问类 

凜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公《人谱》六条)

敬畏於闲居独处之时,从中体悟慎独的功夫;预测念头初动,了知其中因缘果报之事细微的前兆;谨慎威仪举止之规范,以安定吉凶祸福之命运;敦厚和睦大众之间的正常伦理关系,以坚固凝定伦常不变之大道;具备百德细行,以考验道德行为规范;见善则迁,知过则改,以此作为成圣成贤的功夫。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 

观察天地之间生长万物之气象,以开拓心胸眼界;学习古圣先贤克己复礼修身的功夫,可以成就功业道德。

存养类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涵养德行,心须宁静,言语寡少沉默,举动从容安详,行事严谨恭敬,生活简单朴实,少欲知足。常常这样检点,自然容易止息妄念,心专意凝。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谦虚退让是保全自身的首要方法,安详镇定是办事成功的关键,包容别人的过失是与人相处的第一妙法,恬淡少欲是修养心神的关键。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明朝学问家刘宗周先生,号念台,告诫学生说:“涵养品行,完全得自於一个缓字,无论言语动作都要徐缓安详,不可急躁莽撞。”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无论处事待人接物,心中常常有优裕从容、游刃有余的感觉,忙而不乱,才表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功夫。作而无作,心无挂碍,所以从容悠闲。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并不小。” 

刘念台先生说:容易感情用事,随便讲话、妄念纷飞,都只是心浮气躁起作用,这是德行涵养不能成就的病根,不可以轻视。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功夫只在个定火。” 

明朝刑部侍郎吕坤,号新吾,他说:心平气和四个字,若不是真正有涵养功夫是做不到的,下手用功只是忍辱,降伏瞋恚烦恼。能够忍辱,而后才能得定。

陈榕门云:“定火功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清朝学士陈弘谋先生说:降伏瞋恚,不外乎用理智控制欲望烦恼,理智的力量强,烦恼自然平息。

以和气迎人,则乖湮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生,则梦寐恬。

与人交往一团和气慈悲,就能化解不和冲突;接触外物正气凛然,妖风邪气也会退避;心胸浩然开阔,一切疑虑畏惧自然消除;止息妄念,心地清净,梦寐亦会安然恬适。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沈潜;溪刻当涵之以浑厚。 

轻狂的,要用稳重的去矫正他,浮华的,要用平实去矫正;心胸狭窄,要用宽宏去矫正;急躁的,要用和气舒缓来矫正;粗暴刚强,要用温和柔顺来矫正,浅露的,用深沉收敛矫正,刻薄的,用浑厚平易来矫正。所谓对症下药,潜移默转,变化气质于不知不觉之间。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南宋大儒尹和靖说:无穷的祸殃,都是起自于片刻的不能忍耐,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能不谨慎啊!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行人所不能行。世出世间大丈夫,都以忍辱为第一精进。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在顺逆境界中才能看出心胸气度,在喜怒将发之际才表现出涵养修持。

离开境界,何谈修行?

持躬类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聪明智慧不可外露,须知韬光养晦,和光同尘,大智若愚;道德高尚,地位尊崇,须知谦逊虚心,才能长久保持不失。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富贵是招惹怨恨的根源,才能常常带来身家的灾祸;显赫的名声是招致毁谤的媒介;欢乐过头就会转成悲哀。老子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凡事皆当适可而止。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立身处世,只是要常常存有畏惧之心,知道退让。见到眼前利益,想想后来的害处;事到圆满,要想到漫溢的时候。常常这样存心,就能免於灾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人生最不幸的事情,就是偶尔失言却没有带来灾祸;偶尔计划不周,事情竟侥幸成功;偶尔恣意行事居然得到小利。于是以后视为常事,而不加以检点。那么大的灾殃就从这些地方产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微之处若不防范,往往使德行受损。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待人处事,能够退让,与人无争,不仅免祸,而且涵养德行,培植福报,其实是大便宜事;日常用度,皆有定数,若增加一份享受,就折损一分福报。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不知道尊重自己的人,往往自取其辱;胆大妄为、不知敬畏的人,往往会招来灾祸。谦卑恭慎是保身立德的关键。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即使功劳盖世,抵挡不得一个傲慢自矜,最容易招惹嫉妒,乃至灾祸,不但无益且有害;天大的罪恶,一念回心,抵挡不得一个真诚忏悔改过,再大的罪过恶业都能消除。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尤,逢喜而惧。 

凡事到顺心如意时,要知道赶快回头;话说到恣情痛快时,要知道停止。灾殃过失无不是从志得意满而来,所以有见识的人事事如意时常怀忧虑,遇到喜事会更加警惕畏惧。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万物都忌讳所有的好处集於一身,凡事都忌讳十全十美,为人则忌讳兴盛到极点。谚云:弓不可拉太满,须知留余地给他人立足,给自己转身。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心安、身安莫过于知足常乐,危险之来多由于多言妄谈。知足常乐,言多必失。身心不安,都是由于不知足、过分贪求;危险灾祸,都从口出。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自身行持须恭敬为主,反躬自责要深刻恳切,接引大众要和睦慈祥,存心用意要公正无私,修身行道要勇猛精进,还须选择善友良朋以求进益,知过改过,永无止境,保全身命,成全慧命。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把握念头不胡思乱想,现於身体不可胡作妄为,口不可轻言妄谈,善护三业,就是君子主敬存诚的下手处;内心不欺骗自己,对外不欺骗他人,进而不敢欺骗天地鬼神,就是君子修养慎独的用功时。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存心以光明磊落、诚实笃厚最重要;外表以端正大方、老成持重最亲切;言谈以简单扼要、真诚恳切最感人。身口意三业,心为根本,诚於中必形于外。三者功夫乃是一体,效验也是一体,不可分割。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体察物情,推己及人,来包容原谅他人的过失;保持理智,不徇私情,来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能够用原谅自己的心原谅他人,就能够保全朋友间的友谊;能够用责备他人的心责备自己,就能够减少过失,不至丧德。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凡事缓和一步,就可以免除因仓促带来日后的悔恨;凡事知道退让,就可以避免与人相争带来的灾祸。退一步海阔天空。

敦品类、处事类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愚宜厚。处至急之事愚宜缓。 

处理难处理的事,越应宽大;与不好相处的人在一起,越应宽厚,处理紧急的事,情绪越要和缓,处理重大的事,态度越应平和;处理有疑难的问题,心中越应没有意见。

接物类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易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要求自己应该从没有过失的地方找过失,这不但能够增进德行,而且能够避免忧虑、忧患;对待别人就应该从别人的过失中找到没有过失的地方,这不但能够保存自己忠厚的印象,也能够解除怨恨。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怎么样才能止息诽谤?答:“不去理它,不去辩护它。不辩护,诽谤自然消解。”怎么样才能制止怨恨?答:“不要去争辩,你不争辩,他自己就会去反省,就算他反省,事实摆在那,傍观者自然清楚谁是谁非。”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别人诽谤我,与其和他争辩,还不如包容这些留言(无辩)。别人侮辱我,与其提防别人,还不如用自己的德行感化侮辱我的人。

张梦复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能够忍受小的欺凌,就不至于招惹更大的灾祸侮辱;面对一切微小的不公平待遇,或者利益分配有所冲突时,能够退让,不和人争蝇头小利,才不至于遭受更多损失。

又云:“凡事最不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此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弯早耳。”

又说:“凡事最不要想着去占便宜。便宜是天下人都想占的,如果我一个人占了,天下的人都会怨恨与我。我没占,那这些怨恨就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一生没占便宜,其实是占尽了便宜(因为没有人会因为占便宜的事而对我产生怨恨,人人都对我好,这就是最大的便宜)这是我几十年的心得,希望大家都能够理解,不要忽视它。我一生不曾多受什么侮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转弯转得早。(即不占便宜)

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容忍与退让,足以消除无穷的灾难。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负责难以担任的事,要有认真负责,但不能够有怨恨之气。和难以相处的人相处,要有智慧,但不能多嘴,啰嗦。

穷寇,不可追也。遁辞,不可攻也。

对于穷途末路已经逃亡的贼寇,不能穷追不舍;同样,对于别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也也不能继续追问。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恩惠最怕先对人有益而后使他受损,威严则怕不能自始自终。

先益后损恩反为雠。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现增加再减少,那么恩惠就会变成仇恨,前功尽弃。先很宽松,最后要求很严格,就会约束不了下属,反而会招来怨恨。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善于树立威信的人,不轻易动怒;善于施加恩惠的人,不会轻易施恩。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轻易许下的诺言,听者不应该相信,这是听人许诺的大戒。批评别人,态度越来越激烈,这是教人改过的大戒。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吕新吾说:“一个人常有忏愧之心的话,就算他是小人,也会变成君子。一个人太过偏激的话,就算是君子最后也会沦为小人。”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一个故意去刺激,而不会动怒的人,如果不是具有非常大的肚量,就有一定是具有特殊动机(老谋深算)。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处理事情要留有余地,则被别人不能把话说得太死。

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弯曲的木头讨厌绳子,顽劣的石头讨厌被敲(曲木不能用绳子去测,顽石敲不碎),批评别人,教人改过向善的话,不能够不谨慎啊,否则会适得其反。

吕新吾云:“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又当尽长善救失之道。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

吕新吾说:“教人改过要看这个人性格如何,又要发扬劝善改过的方法。不要指责他所忌讳的事,不要把他的过失都说得太绝,对事不对人,态度不能太严峻刚正,话不能说的太长,不能太罗嗦。如果犯了这六条,虽然始忠言,去不是好的劝善方法。”

又云:“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又说:“议论一个人要带有几分质朴厚重,不单单是为了远离灾祸,也是给他留下一点面子,也是触发他悔悟的好时机,保留他面子留有余地,向天地的包容之气一样。”

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损阴骘处。

一个总是让别人心中有怒气,却不敢表现出来的地方,这就是有损阴德的地方。

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事讲说,随时开导。

凡是劝说一个人,不要直指他的过错,必须先赞美他的长处,因为只有人高兴才能听进你的劝说,生气了就不能。善于感化人的人,一定是心地很真诚,颜色和温和,脾气很好,词语很委婉,而能原谅他所不能做到的,宽容他所不知道的,体谅他所不愿意做的;根据不同的事情进行劝说,随时开导。

彼乐接引之诚,而喜于所好;感督责之宽,而愧其不材。

他(被劝者)喜欢劝说者的真诚,喜爱他所说的,感谢他的监督的宽容,而内心为自己不长进而惭愧。

人非木石,未有不长进者。我若嫉恶如仇,彼亦趋死如骛,虽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

人不是木石,没有不会长进的人。但是,如果我嫉恶如仇,他也会抵死不听。他虽然想改过自新,却也不能了,这是多么的悲哀啊!

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先哲说:“发觉别人得欺诈,不要再语言上表现出来;受到别人的侮辱,也不要再脸上表现出来。这里有无穷的意味,也有无限的益处。”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喜欢听别人的过失,不如多听听自己的过失。喜欢到处宣扬自己的长处、做的好事,不如多宣传下别人的长处、好事。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当议论别人的不是的时候,要探究他当初的动机,不能只根据表面现象。而表扬一个人的好事,就只要看他做出来的好事,而不必深究他的动机的好坏。

吕新吾云:“论人情,只向薄处求;说人心,只从恶边想。此是私而刻底念头,非长厚之道也。”

吕新吾说:“议论别人的人情,却只说人家的不热情;议论人心,却只说人家的坏处。这些都是自私而刻薄的想法,不是增进自己德行的方法。”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自我修炼以清心为目标,处世以谨言慎行为先。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最大的坏处莫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最大的祸害莫大于说人是非。

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案此指言人之非者)

说君子的是非,就会丧失自己的德行。而说小人的是非,却会丢掉性命。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别人心胸狭窄、急躁,那我就用宽容恢宏的胸怀对他。如果别人阴险邪恶,那我就用正直、开阔的胸怀对他。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律己应该像秋风一样萧杀(即严格),处世要想春风一样,温暖大家。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非常高兴的时候不要送人物品(太兴奋,少计后果),大怒的时候不要给人写信(盛怒的时候太冲动,做事欠考虑)。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高兴的时候说的话多没有信誉,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多不和礼节。(对上句话的解释)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静坐的时候多反省自己的过失,闲谈的时候不要议论别人的是是非非。

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当面的奉承之词,有见识的人不一定会由心的感到高兴;但是背后的议论之词,被议论的人就会像你刻了他的骨头一样痛恨你。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面临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考虑考虑,论人是非的时候要先问自己会怎么做?(坏的方面)能不能做到她那样?(好的方面)

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恩惠不在多么的大,而在于是否及时救济。怨恨不在于多少,在于是否伤人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而疏远至亲,不要因为新近的怨恨而忘记以前的恩惠。

刘直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盖合者始也,散者终也,至于好散,则善其终矣。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 

刘直斋说:“好喝不如好散,这句话真是有道理啊!大概相聚。是开始;散,是最终的结果。至于好散,就说明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好的。凡是处理意见是,交一个朋友,都是这样的。”

起家类、从政类、惠吉类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一伙人聚在一起切记不能乱说话,不要议论别人的是非;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切记防心,不能让心产生邪念。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

造物主所忌讳的就是投机取巧,世间万物是以‘诚’来感动对方。造物者、天地,它们所忌讳的是什么?刻薄。上天有好生之德,你不能逆天而行。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谦》卦六爻(音同“瑶”)都很吉利,忠恕一生都受用。

注:《谦》卦是《周易》中的一卦,它的六爻非吉则利,意思就是六爻都非常好的。

悖凶类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旺盛是衰弱的开始,福是祸的基础。

(0)

相关推荐

  • 古籍名句|《格言联璧》名言合辑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 ...

  • 《格言联璧》十句智慧语录,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 ...

  • 弘一大师书法经典格言,果断收藏!

    前半生,他是李叔同,他繁华旖旎,"二十文章惊海内",是风流富贵的翩翩公子,是戏剧演员.是艺术家--万众瞩目.享尽风光.后半生,他是弘一法师,他"以戒为师",一双 ...

  • 弘一法师经典格言与书法,读后心平静下来

    弘一法师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 ...

  •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

    导语: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多才多艺的高僧.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弘一法师经典语录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 ...

  • 弘一法师经典语录6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2.把过去交给过去,把未来交给未来. 3.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4.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 ...

  • 弘一法师六句经典格言,一读方醒,养心养德! 转载

    李叔同(1880年-1942年),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一.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恬淡处世,涵容待人人生其实就是用自己能给的,换回 ...

  • 弘一法师编订: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出家前才华横溢,"二十文章惊海内",在音乐.诗文.戏剧.篆刻.书法,绘画上均有极深的造诣,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 ...

  • 弘一法师最精辟的人生格言,读懂这几句话,人生越来越顺

    他这辈子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世俗的李叔同,另一个是僧的弘一法师. 他义无反顾的活成了世人眼中的传奇,用学生丰子恺的话说,他是一个"十分像人的人". 他属于我们的时代,却跳到红尘之外去 ...

  • 元旦专辑 |弘一法师 《元旦试朱笔书格言卷》

    弘一法师<元旦试朱笔书格言卷>,1918年作,22.7cmX12.5cm,刘质平氏旧藏. [释文]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 [释文]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 [释文]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 ...

  • 经典欣赏丨弘一法师临帖竟也骨力斩截!

    在很多书友的印象中,弘一法师的书法可用"温润如玉"来形容,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法师的临作,却奇斩俊爽,好生痛快! 临<张猛龙碑> 临<始平公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