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经济学笔记(4)-信息差

阅读第1296天
这一章的内容,其实阐述的观点,在近两年的职场成长文章中经常出现,那就是信息差的不对称。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加上云计算,大数据这些以我的智商看不懂的内容出现,信息就显得更是弥足珍贵。
前段时间热炒的外卖事件,开始瞄准的目标,不就是那两个平台的无敌算法吗?你不知道外卖员的最快速度在哪里?算法知道啊!
01
第一次接触房屋中介是在2015年。那时候由于学校的某些变化,自己的小房屋也就被征用了,只好开始第一次租房生涯。
和中介接触的过程时是有趣的。有趣的原因在于,无论看到什么房子,他都能吹出你看不到的优点,从而显得这套房子是如此的不一般,尤其是配上眼前的价格。
哪怕我碰到了一套年纪比我还大的古董房,进去的刹那我差点以为回到了童年外婆家的泥瓦房。可是,那时候中介都敢开出每个月600块大洋。
原因是,这套房子的格局搭配很好,空气流通,周围宁静。
这倒是,一个不知道要拐多少弯才到的小角落,能不安静吗?充满了浓浓的上个世纪气息的古董房,格局搭配能不好吗?只是这种好我没法接收。
不过,更有趣的是看到卖房的段子:你如果直接去挂上你要卖的房子,可能会被贬低;这时候你不如说你想买自己小区的房子,听中介好好吹一波这里的房子有多好,然后你再挂出来卖……
而当好中介,就是在利用买方、卖方诸多的信息不对等情况下,达成交易,或者说达成自己想要的某种交易。
因为,绝并不是数值越大越好,因为那时候成交的难度也会更大。但也不能太低,否则卖方和自己的利益会受到巨大损失。这个度,也是一门艺术。
02
我发现,不止是中介,其实诸多其他的行业,尤其是含有销售性质的行业,你没有去经历过,里面的水你永远都是看不透的。
这和你成熟与否并没有关系。你知道有猫腻,但是这些猫腻在哪里呢?不一定明白。没有“躬身入局”,你就只是看戏的,看到台上那些粉饰之后的样子。
看起来无处捉摸的信息,其实就已经在无形之中形成某些利益链条了。而这些似是而非的信息,其实就是那些大佬的利益来源。
明朝让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和东厂,给所有人的印象就是和地狱差不多,或者说比地狱还要再差点。
是不是真的这么可怕?应该是的。可是翻阅明朝历史,锦衣卫和东厂得势的时间加起来也没有一半啊!那些人的恐惧从哪里来?
就是从最早的口口相传。而传言的源头在哪里?绝对就是东厂和锦衣卫。他们是不是真的如此可怕不重要,但是就是要让别人觉得他们很恐怖!
只有这样,民众才会对此有敬畏之心,才会对皇权有敬畏之心。这也是皇帝需要锦衣卫和东厂构造的具体人设。
至于锦衣卫大都督给一个死太监当孙子,以及东厂的大档头给贵人舔鞋子,那定然不是能够看到或者了解的。否则,这两大暴力机关的威严何在呢?
03
除了黑手党,3K党是我听过为数不多的黑帮名字。除了知道他们喜欢披着白色床单cosplay幽灵,其他的我都不知道。
能够猜测的是,应该也曾经是让政府或者民众较为忌惮的组织。而从南北战争开始,这个组织就是一个迷,一个任何当权者都想去解掉的迷。
这个组织名声在外。诸多州政府高官也是组织内部成员,并且这个组织拥有诸多令人望而却步的刑罚。双管齐下,也成为组织能够矗立不倒的原因。
而翻阅资料,以他们的刑罚处死的人,其实极少。甚至还比不得一些正常性的死亡。但是,它所建立的恐吓名声,却很有效。
加上各种暗号接头,创立自己的某些独特单词(前面加上K),一切都显得那么神秘。直到肯尼迪和一位内部成员合作,把这些内容全部公诸于外。
这时候人们再来看,发现这个组织的那层床单已经被撕掉了,展现出来的,是一个瑟瑟发抖,脸色充满恐慌的瘦小男人。
而民众也才发现,原来之前的那些恐惧,不过是被别人操纵,或者说自己吓自己。那还等什么呢?一起锤死眼前这个可恶的混蛋。
04
3K党的沉浮其实也是在对信息进行了一个较强的论证。无论是信息不明朗时,或者有意引导时,再或者信息公开时,都会对外界造成巨大的影响。
刚开始购物的时候,打开淘宝几次之后,你会发现再次打开,展现出来的貌似都是你比较感兴趣的,觉得很神奇。
但是稍微了解这些程序会进行你任何操作痕迹的记录,包括浏览了哪些商品,停留页面多久,哪些加入购物车等,都会在后台用小本本记上呢。
再次打开时,就是根据这些小本本的内容,专门“进货”。也许,就会让你感觉,这个APP,很懂我!男女关系中的交往,男生如果用心,貌似也会让女生产生这样的感觉。
我和朋友聊到,现在很多人就是会用信息来赚钱,那么信息的透明或者公开是不是会更有效呢?朋友问到,现在的互联网不就是让信息更透明,更公开吗?
是吗?并不是,或者说它是构建了这种信息认知偏差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这个世界产生的各类信息数据呈指数爆发式增长。
这些信息,很多也许都可以在网上找得到。很不幸的一点是,人的精力并没有增长多少,甚至更少了。那些信息就在那里,你却没有去看。等到被坑之后,才知道。
所以,能够注重信息的人,和是否处于这个时代并不相关。意识,也许才是决定这个工具能够用得多好;而非出现了这个工具,就让意识会多好。
【结语】
只要和其它行业的人,有物质方面交易时,就得适当做好对于信息了解的准备。或者是,你的心足够大,对于这些小事完全不用care。
信息差的形成,无形之中就是造成了人与人的势能不同,继而在后续的利益创造中,已经拉开了差距。能够合理地去吸收不同的信息并整理,也许不是一件太坏的事情。
(0)

相关推荐

  • 恼火:搬家还要拆厨房

    中介为了自己省事完全不顾及我们利益! 租住的房子的厨房是从上一个租客那里免费接收过来的,现在我们搬出去了,也想免费的留给下一个租客.中介说要是万一找不到愿意接受厨房的租房者,我们必须负责把厨房拆掉,她 ...

  • ​东厂、西厂中的“厂”是什么意思

    ​东厂.西厂中的"厂"是什么意思? "东厂"是东缉事厂的简称,明代官署名,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设立于永乐十八年(1420),由宦官担任 ...

  • 易经(146)锦衣卫的发家史原理

    易经(146)以威触明的锦衣卫 机器长时间运转要生磨损,天下事长时间运转也会有谗邪间于其间,所谓谗邪者,人心思变,人心思乱. 噬嗑(shì kē )为上下颚咬合,咀嚼. 吃鱼要把刺挑出来,碰到硬骨头就 ...

  • 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哪个更厉害?

    提起世界上的间谍组织,我们马上想到星条下的魔影--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北极熊的魔爪--俄国的克格勃.国家鹰犬--以色列的摩萨德和我们的代号"007"--英国的军情六处. 但是,要说到 ...

  • 敢与东厂分庭抗礼,明朝的西厂究竟是什么样的组织?

    看过李连杰<龙门飞甲>的观众,大多都会被电影中陈坤扮演的"厂公"所吸引.电影中那个成立半年时间就敢凌驾于东厂之上,"先斩后奏,皇权特许"的西厂形象深 ...

  • 明朝最恐怖的组织:锦衣卫、东西厂也惹不起,官员见了直接下跪

    我国古代是朝代更替的时代,很多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用尽了各种办法,比如明朝就建立了锦衣卫和东西厂,这三大特务机构被很多人熟知,也在很多以明代为背景的影视剧中出现.在影视剧中,这几个机构的人个个武功 ...

  • 魔鬼经济学笔记(1)-这本书看什么?

    阅读第1293天 这本书是在看<海底捞你学不会>的时候,看到了其中的某个案例,然后去查询,发现出现了一本书,<魔鬼经济学>,然后毫不犹豫地买下了.   这本书的名字很炸.虽然我 ...

  • 魔鬼经济学笔记(2)-惩罚与激励

    阅读第1294天 公司的各项管理中,其中有一项我相信很多人遇见过,那就是考勤的问题.   有的员工容易迟到,或者旷工,打卡了但是人不在,这种人处理起来很棘手.   不是简单地开除或者处罚就可以,因为这 ...

  • 魔鬼经济学笔记(3)-探究AB面

    阅读第1295天 朋友看到我有这本书,很好奇为什么.我回忆了一下,当时是因为看到了一个饼干的事例,让我对此产生了兴趣.   因为这件事情最终的研究结果让我觉得比较诧异,或者说是出乎意料之外的.   而 ...

  • 魔鬼经济学笔记(5)-观念崩塌

    阅读第1297天 当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说喝白粥不健康的时候,我是很诧异的.这种诧异倒不是想抬杠,而是想听听是什么原理.   毕竟,对于我这样一个江西人.从小早餐基本上就是稀饭(好吧,这和粥不一样).我很 ...

  • 魔鬼经济学笔记(6)-传统观念真的传统吗?

    阅读第1298天 其实,有时候做一个简单的人是一件应该很快乐的事情.至少,你不用遇见太多纠结. 我想成长,同时扩充视野,那就已经决定了我需要不停地打破自己的三观,或者重塑自己的三观. 其实,昨天谈到的 ...

  • 魔鬼经济学笔记(7)-孩子的先天影响

    阅读第1299天 看到第二本<魔鬼经济学>的时候,其实更能体会作者的心情.第一本的主题确实较为混乱,因为各个题目之间都能感觉到作者的随性.   前面讨论作弊,中间讨论犯罪,最后讨论家庭教育 ...

  • 魔鬼经济学笔记(8)-利益驱动并非唯一

    阅读第1301天 记得好像是在2012年,西欧的一个小国,举行了一场噱头很大的国际性会议.当时打出来的招牌是: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   没错,这场会议是在哥本哈根举行,关于全球环境气候研讨,中国派 ...

  • 魔鬼经济学笔记(9)-优秀的共性

    阅读第1302天 今天突然想探讨所谓优秀与努力.先天的某些联系.   这倒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看到第二章提到的某些优秀运动员的共同特征,让我回忆起格拉德威尔<异类>一书中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 ...

  • 魔鬼经济学笔记(10)-兴趣和工作

    阅读第1303天 记得在知识星球,看到有人提问,说自己现在做的工作不错,但是自己又对其他的什么感兴趣,想辞职,问怎么办?   当时那位大佬有点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已经三十多岁的人了,应该能够分得清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