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与少将相约:死后埋在一起,53年后兑现承诺
历史客栈写过不少开国将帅之间的友谊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经历,结下的特殊的友谊,在这个和平年代已经很难理解了。
今天要介绍的这个人,名叫旷伏兆,开国中将,他跟一位少将的友谊,绝对让人感慨,这样的友谊,在今天已经很少见了。
咱先来介绍一下旷伏兆这个人。
旷伏兆1914年生于江西永新县,14岁就参加了红军。在长征时期,旷伏兆还救了一位元帅的命。
那是1936年10月,三大方面军在甘肃会师,一天早上,国民党军的飞机在天上看到地面上有一支红军,就丢下炸弹狂轰乱炸,其中有一颗炸弹就落在刘伯承和夫人汪荣华身边,刘伯承顿时浑身是血,从山上滚落了下去。
敌机还在继续轰炸,旷伏兆有一万个理由赶紧撤退,但他看到刘伯承滚下山后,二话不说,立刻也跳下山去,给刘伯承止住了血。然后,旷伏兆又爬上山,和另外一名战士找来皮带和绑腿接起来当绳子用,扔到下面,再由几个人把刘伯承拉上了山,救了刘伯承一命。
很多年后,刘伯承还念念不忘旷伏兆和战士们的救命之恩,经常让孩子去看望旷伏兆。
到了抗战时期,旷伏兆的一个发明更是让世人惊叹。什么发明呢?就是地道战。
百团大战打响后,引起了日军的极大恐慌,开始对华北地区展开大扫荡。当时旷伏兆正担任冀中第10军分区政委,10分区所负责的霸县、固安、雄县、大兴一带,正是日军扫荡的重灾区,老百姓深受其害。
如何在劣势的情况下打鬼子呢?旷伏兆也没什么好办法。
有一次,他去杨庄办事,没想到来了好几百鬼子兵。大家分散突围,旷伏兆带着十几个同志藏在一户老乡家的鸡窝棚下一个狭窄地洞,当地百姓称这种藏身洞为“蛤蟆蹲”。旷伏兆就这样蹲了三个小时,结果鬼子也没有发现他们,失望而归。
旷伏兆发现,这里家家都有这样的“蛤蟆蹲”,他就想:如果把这些“蛤蟆蹲”在地下通道连接起来,那就是一座地下长城啊,鬼子根本找不到。
旷伏兆觉得这办法不错,立刻号召乡亲们连接“蛤蟆蹲”,实现“家家通”。至于地上的隐蔽,旷伏兆也用木匣子铺上土,盖在地洞上面,轻易发现不了。
退一万步,就算鬼子发现了,旷伏兆也有后招:他让大家在地道里设置机关,可以放火、灌水、放毒气,只要鬼子敢进来,一个都别想活着出去!
这就是闻名天下的“地道战”的由来,旷伏兆就是发明者。
好了,简单介绍完了旷伏兆,咱再来说说他跟另一位少将的友谊。
这位少将名叫刘秉彦,旷伏兆担任冀中第10军分区政委的时候,刘秉彦就是军分区司令,两人配合非常默契,也结下了不一般的友谊。
1945年6月,旷伏兆的一位战友任子木受伤,为了照顾他,旷伏兆和刘秉彦跟他睡在一起。但有一天早上,旷伏兆醒来后,推了推睡在旁边的任子木,却发现,任子木已经没有了反应。
将任子木安葬后,旷伏兆和刘秉彦非常伤感,昨晚还睡在一个炕上的人,早上起来就没了,刘秉彦说:“我们俩以后死了,要一个埋在大清河岸,一个埋在永定河岸,继续为人民站岗。”
旷伏兆说:“不行,那样我们离得太远了。如果我们牺牲了,就埋在一起,清风明月共一丘。”
刘秉彦一拍巴掌,说:“好,就这么说定了,旁边还要栽一棵松树,象征我们的友谊长青。”
1996年6月4日,旷伏兆在北京病逝。当时已81岁高龄的刘秉彦听说后,不顾家人的劝阻,亲自赶来参加旷伏兆的葬礼,把他安葬在河北雄县米家务烈士陵园。
两年后,刘秉彦也去世了,按照他的遗嘱,家人把他的骨灰也安葬在了那座烈士陵园,旷伏兆的墓在碑南边,刘秉彦的墓在碑北边,相隔只有几米远。
在两位老将军的墓侧,一棵常青松挺拔伫立,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