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 解秋菊//西社填仁义村特殊养路工樊闷闷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痴心甘做铺路石
记特殊养路工樊闷闷
在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中,一位看上去憨厚淳朴的高大汉子走上了领奖台。这已经是他第六次走上了交通局年终表彰会的奖台上了。他,就是交通局一名平凡而特殊的公路养护工樊闷闷。
身残志不残
樊闷闷是西社填仁义村人,两岁时,因一次高燒而致残,成了有口说不出,有耳听不见的聋哑人。8岁时,看着同龄人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就跑回家拉着父亲的手使劲比划着要上学,然而,正常的学校是不会收一个聋哑学生的。父亲难过极了,含着眼泪抚摸着孩子的头哽咽的说不出话。从此,父亲就在家中教他识字,写字。他天资聪慧并且十分认真地学,学会了近千个方块字,逐渐就能看书阅报了。他身残志坚,随着自身修养提高,对人热情又爱助人为乐,成了村里人见人爱的好后生。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成为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1988年春天,托人找了一份工作,成为一名乡村道路养护工,从此无论冰雪复盖的严冬,还是烈日高照的酷署,人们最会看到一位肩扛铁铣的大汉巡迴在通往乡村的公路上。
养路不畏艰
公路养护是一个正常人都不想干的苦差事,而樊闷闷一上岗就非常认真,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他养护着3公里路段每天早晚必查,稍有损伤他必定会认真修补。刚开始在他专心修路时,时有汽車路过给他鸣笛警示,可他根本听不见,司机急刹车并对地吼叫:聋了!想找死!他虽然听不见,但从司机的表情上能看出是自己妨碍了车行。听不见成了他工作中的一大障碍,人常说:笨鸟先飞,自己生理有缺陷必须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代价。于是他细心观察,以真琢磨,发现冬天的清晨,夏日的中午来往车辆较少,所以尽量在这个时间干活,还别出心裁地在自行車前装了个反光镜,车子放在前方,如果背后有车他便能看见,这样就减少了许多麻烦。天长日久,常在这条路上往返的司机们渐渐了解了他,有时还减慢车速向他挥手致意。樊闷闷用汗水和智慧赢得了许多司机的理解和敬佩。
护路不徇私
闷闷与公路结下了不解之缘,爱路胜过爱自己,护路胜过护家,在这个平凡而艰苦的工作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事认真負责,别人都说他认死理。有一次,有一辆河津带挂车的挂臂坏了砸坏了路面,正巧被闷闷看见,按规定必须赔赏,司机为了赶路就偷偷塞给他一张百元大钞让他不要声张,而他却坚决拒收并和司机一同去道班妥善解决。别人说他反正路是你修补,钱你收了算了,他却比划着意思是我挣工资就是修路的,赔的钱就应该交给公家。
为了保持路面整洁,夏收时节,拉麦子的车总会一路掉下麦草,他总是耐心地比划着告诉司机让其盖好,冬天他总要除去路面积雪防止车辆打滑出事故。虽然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却反映了一个普通养路工的高尚品质。
如今樊闷闷已年过五旬,他仍然一如即往地坚持在这平凡的岗位上,象一颗碎小的铺路石,无私地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余热。
写于1997年12月刋登于稷山报1997年12月
后
稷
文
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