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苏の日志 | 怀众长程戏剧治疗工作坊记录篇(6)

课程过半,已经进入戏剧治疗的第三阶段,即角色扮演。课程开始前,照例是暖身活动。

一: 喊数字

分多人和双人组合。同学们即兴并且随机,从1开始,按顺序报数,但不能重叠,否则重启。

这个游戏很好玩,需要高度专注但不紧绷的应变,把意识留一半在人群上空,再留一半去捕捉声音。就像羽球准备姿势中微蹲的膝盖,和松弛的握拍。

暖身活动带领的好,也可以成为整场的重磅。一个貌似简单的游戏引发出非常多的觉察:

1.感觉自己是主动型的,通常都是喊靠前的数字,感觉需要自己来挑头才行;

2.如果和别人重样,会认为是自己的错,对个人和团队抱有内疚;

3.挑起暖场的责任,但之后就不愿再带动了,省力。

4.其实不出错很容易,只需要等着喊最后一个数字就行,但太没意思,所以会尝试往前喊;

5.和被动型配合会没劲,和多变型配合会变主动;

6.刻意的避开喊1,只是之前做太多了,但也不会自己掉到最后,天性使然;

7.不敢抢2,会认为2是1的延续;

8.从不喊1,只喊2,出错率非常小。

戏剧治疗师付衍清老师说:

这个活动可以练团体的默契度。喊数字的默契度,其实也是搭戏的默契度,节奏是可以以秒控制的。

当你二人喊数字很默契的时候,搭戏也可以默契。光你演的好也没用,如果没有默契,对对方会是一个碾压。

把戏搭好,需要互相配合,也许两人都喜欢挑战,或者两人各有妥协,也能搭好。

我马上想起了这几部剧....

这样的对手,势均力敌

这样的戏,有呼有应

这样的生活,浓妆淡抹总相宜

二:接受访谈

受访者自定一个身份,真假都可以,接受大家的采访。

从他人的角度看自己的生命,有助于认清对自我的概念和身份认同。

(米德1934)

同学们借用戏剧为工具,让真实生活的情节慢慢流露,以此来检视自己正在面对的困扰,冲突和关系。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另一个人格,真或假的自己,构成了今晚的角色群。

当我们进入另一个角色身份时,使用TA的语言,行为,尝试用TA的立场来思考时,不仅可以同理到对方,还可以探索其中关系的冲突。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提问者的问题,多是带有个人立场与投射在内,而且常常会陷于“为了提问而提问”,对于某类的角色,我们不自觉会带有攻击。

付老师提示到:

请留意一下,每一场采访结束后,哪个问题使你印像深刻?哪个回答又让你觉得精彩?从普通的角色里,你有没有找出其特别之处的能力?

你们有自己的角度吗?清楚自己的位置吗?如何问出合适的问题?

好问题,首先他要愿意回答,开放式的,并且大家都愿意知道的。

你得是中立的,不能问有设定的问题。

否则,你如何经由采访,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有人愿意看吗?

是啊,我们只是为了问题,而忘了去真正了解这个人。

这和心理咨询何其像?没有一定程度去的去自我,就不能了解对方。紧抓自己的立场,相当于把对方拒之门外。

只有放空自己,让对方进来,才能感他所感,你也有可能和未知的自己相遇。也相当于激活了部份的自己,此刻你不仅在写他,也是在写自已。

虽然第一次的“访问”太业余,但也激荡起不少心火花,至今还不时浮上心头:

扮演塔罗师的:以前每遭遇一次困境,我都求助于牌面。后来慢慢脱离它,去做自己的决定,我已经知道自己会怎么走了,不需要靠牌面来加固了

扮演爸爸的同学直接被附体:啊没有老公怎么会幸福咧。。

扮演毒瘾症的:你们知道什么叫自我吗?

扮演过气作家的:不是每个人都会一直闪耀,也许要经历或长或短的蛰伏。

扮演宅男的:我们在游戏中也有荣誉感,团对协做感,也能体会到成就感。

扮演剩女的:我觉得一个人面对孤独时,感觉也挺好的。

扮演真实自己的:在无人可替代的职业中,体会到了重要性。也许成熟并不意味着冷血,而是褪去全能的外衣。

只是尝试以另一个人的方式走路,世界就变得不一样了。若以他人的身份-角色转化-与人互动,更能带来顿悟,改变扮演的角色,足以改变你的生命。

心理学家贝兹

以上

记录者:苏小菡

怀众第一期戏剧治疗长程团体助教

特别推荐:

怀众第一期戏剧长程团体共20次,已结束

如果你为错过第一期而感到遗憾

那么让这将会是一个好消息

怀众第二期戏剧长程团体开始招生啦!

来,点开这个链接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