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善意,保持觉察——在世间行走,我们可以这样做(怀众心理每周播报)
1
学心理学这么多年,自然是离不开对死亡的探讨。但探讨真的只是一种探讨,和真正的感受隔着千山万水。有几次跟“死亡”这个主题直接靠近的经验,确实印象深刻。
一次是在觉察中级工作坊的一个活动上。当时在活动的设置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虽然如果强烈要求,还是有一线生机,但确实没有努力去争取。这一次我感受到自己骨子里对活着没有很强的动力,对死亡却似乎有着向往。如今回想起来,也是因为当时只身一人,无牵无挂的。如今当了母亲,真的会有很多不一样的经验。
还有一次做王敬伟老师个案时。那时候我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也觉得现实有一些东西不是自己想要,想着死了会不会更好。老师让我死掉看看,体验一下是什么感觉。可谁知,死了以后我和我的代表都觉得好轻松好喜悦。体验结束后,还有点依依不舍地坐了起来。
然而印象最深的,最触动心灵的还是在不久前的一次上班路上。我从家里出来,走在小区里,拐了一个弯,经过一辆停着的车时,突然意识到,我是会死的。对,我是会死的。这个事情是真的,是确切的。不是海市蜃楼,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那是一种突然被击中的感觉,我不由放慢了步伐,沉浸在了这个感觉中。而那个时候,我真的没有想死的感觉,我突然感觉到了一种紧迫感。真的体验到了有时候看到的鸡汤文字的深意:因为我们会死,所以现在要好好活着。
那些所谓的问题,困扰,最终会因为我生命的消失而不复存在。因此,在这个无常人生中,真的不要去拘泥于什么,而应该好好珍惜活着的日子,好好活着。
至于怎样是好好活着,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2
辛思洁老师的课程里,会说到很多关于”死亡“的部分。死亡是存在主义绕不过去的话题之一。我们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创造这个死亡并且谈论它。
比如,课程说五点结束,就五点结束。尽管有一些议题还没结束,一些议题才刚刚开始,但死亡来临的时候,哪里会有商量的余地。带着遗憾,结束吧,离开吧。
于是,辛老师说,既然都要分开,那就尽量减少遗憾吧。在一起时好好在一起,分开时,好好告别。有什么想对妈妈说的话,现在就可以说。不要等妈妈不在了,在坟前说,那没有什么意义。
辛老师不断地重复在当下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个部分也深深地刻进了我的心里。我现在每天出门,都会和家人很认真地告别。关系有了一些困扰时,我也会想,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如果我们的关系,只能再持续这一天的时间,我还会这样选择吗?于是,经常就有了另外的选择。
真的意识到死亡,真的就能让我们有所不同。
3
最近遇到一个许久未见的学员。我觉得她变化很大。就问她最近在忙什么呢?学什么呢?
她说在学佛法,真的对她帮助很大。从根本上改变了她的价值观。
我说改变了什么价值观呢?
她说,我现在真的相信了人不仅仅只有这一世。
因为还有下一世,所以我这一世活得怎么样也很重要。
因为并不是我现在随便活,死了就一了百了了。
所以我从这一世就要花心思修行。好好成长疗愈自己。
我听了后,觉得蛮有感触的。
让自己改变的法门众多。但真正起作用的,就是我们真的愿意为自己负起责任。
4
多年前一个老师跟我说,人这一生,有很多岔路口,这些岔路口都通向死亡。如果在这些岔路口有一个没有走好,也许就死了。
当然,这些岔路口的运转也不仅仅是由我们自己决定,还有各种因素的互相作用。也许称之为”运“。
就像这一次重庆公交车事件,这么多乘客无辜离去,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环节不一样,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比如,司机停下了车;有其他乘客制止了那个女乘客的行为;车不是行驶在大桥上……
但都没有。所以这件事情就这么发生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命,被一个更高的力量主宰着。
那,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