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歌、大学问!这样才能读懂诗之美!
丁向红:苏州市甪直甫里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育硕士,教龄20余年。曾主持校文学社工作,现主持开展校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发表教学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0多篇。
祝同学们暑假愉快!
好诗的韵律美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甫里中学丁向红
主播:胡天8月
诗,符合诗歌特征就是好。那么,诗是什么呢?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表达社会生活、抒发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语言的韵律美是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主要特征。下面用杜甫的一首绝句来赏析韵律之美。
绝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绝句亦称截句,四句成诗,可以是五言、七言,也有六言,不过较少。绝句可以是入律的律绝,也可是不入律的古绝。古风不入律,但也讲求押韵和节奏。
押韵,是我国古诗一般在偶句(有时包括首句)句尾用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和声调串联起句组的语音修辞方式,使得诗歌有循环往复的音乐美。韵,作为我们后学者,还需了解的是韵与情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譬如这首诗押平声“燃”“年”,韵母是an,由响亮的开口到鼻音中收拢,在拉长的音节中把“燃”字热烈与“年”字绵长细腻展示出来,从而描写出春花将要爆发的浓烈艳丽之景,抒发出不知何时才能回乡的期盼痛苦与遥遥无期的怅惘之情。长篇古体诗还会换韵。每换一次韵,情感也跟着移转,譬如《春江花月夜》等,以后将专篇赏析。
押韵还包括押调。古有四声,平上去入。平声相当于现在的阴平、阳平,即第一声、第二声;上声是第三声;去声是第四声;入声发声短促而急切,现在已经消失,分派到其他三声中。阴平、阳平属于平声;上去入属于仄声,近体诗(格律诗)一般押平声,悠扬缓慢,适合抒发深挚绵长的情感。譬如本诗,押的是阳平调,“燃”前的“欲”是入声字,有蓄势待发之意,而“燃”阳平,声音由低而高,缓慢而悠长,能惟妙惟肖地表达出花由未开到开、由少到多蔓延蓬勃的繁盛景象,也能表达出热爱春天的欣喜之情。而“年”前的“归”字,是阴平,发声平而长,能描摹出回乡的漫长路程和悠长的心程。“归”与“年”这个阳平调相连,有着翘首相望,但又渺茫无期,此时的期望到惆怅的情绪真是百转千回,挥之不去,于是很好地诠释了羁旅他乡盼归而不能的情感。
在格律诗中,每两个字为一个节奏。这首是五言律绝,因此每句的音乐节奏是二二一,在偶字节即(第2或第4)个字是平声的话要拉长。还以这首诗为例,第一句中第4个字“逾”、第二句中第2个字“青”,第三句中第2个字“春”,第四句第4个字“归”,都是平声,都要拉长。而单字节仄声,发声一般短促。偶字节的平声与奇字节的仄声相间,形成长短与高低的对比与衔接,从而形成优美的旋律。这是每一句的规则。但对句一般是对应字节的平仄相反,这是每一联的规则。联与联之间如何衔接?采用相粘的手法,即上一联的后一句和下一联的上一句每一字节平仄相同。这三条规则就规定了每一诗句的音乐形式,和每一乐段的旋律。四句为一组,形成一个完整的乐段。如果是8句的律诗,则是再循环一遍。这些规则赋予了诗歌在声调上的循环贯通之美。
但从语法角度看,节奏又有些不同。因为语法节奏和语义紧连,我们逐句来分析。
“江碧鸟逾白”,是二一二,原本是江碧鸟白,是并列关系,二二节奏,但“逾”,更加的意思,限制修饰“白”,这就使得江与鸟有了衬托的联系,因江碧显得鸟更白,而不是江自碧鸟自白,将江上的风景描写得更加浑然一体,江水碧透,衬得那些在空中飞翔的鸟儿更白。另外“逾”用长长的音节强化“白”的程度,不仅和谐自然而且优美动听。
“山青花欲燃”,语法节奏是二一二,山青葱,花艳丽,这只是呆板的描写,缺乏生动而丰富的情趣。在那渐渐青葱起来的山上,春花将要开放,将要漫山遍野,“象”(火)一样燃烧起来,色彩绚丽。“燃”本是“火”燃,现在“花”燃,这是用了移就的修辞(指有意识的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法——编者注 ),顿生许多趣味。“欲”指“将要未要”,作为入声字,既准确拿捏准花开时间,又画出山花蓄势爆发的情态,拟人双关得非常巧妙。
上一联声韵是对仗的,句式是对偶的。江、鸟是景物名词,与山、花相对;碧、白是色彩形容词,与青、燃(红)相对;逾、欲都是副词,虚字,可以相对。一边是江上美景,一边是山上美图,共同从色彩角度着力,完整、立体地塑造出眼前所见江山的色彩明丽的春天景象。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语法节奏是:二一二,二一二,这两句组成一个复句,看着今年春天又将过去了,感叹时光飞逝,于是不禁疑问,哪一天才是回去的日子呢?触景伤情,羁旅情愁自然涌上心头,而且缠绕不断。这两句相连,如行云流水那么流畅自然,既各表各的意思,又有内在的因果逻辑关联,因此这一句抒发的情感有关联的两个,互相不能替代,也不能消减。
语音节奏是为了表现吟诵时的音乐之美,如果语法节奏之间方枘圆凿,那必然是文气不通的,也必然不存在所谓的音乐之美。
有韵律之美的诗歌必是好诗。新诗也要注重节奏和押韵,韵律美是闻一多所提倡的三美之一,这是作诗和写诗时都关注的要求。没有韵律怎能称为诗?事实上,韵律美也是所有艺术作品的共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