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始终偏爱这个文体,作文总是全年级的范文

文体的偏爱

文 一堂作文课

对中小学生写作而言,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很容易自然形成一种偏爱:对某种文体的偏爱。有的学生喜欢日记或随笔,导致每次写作文就想写成日记或随笔;有的则是想写成散文、议论文。自然,也有的同学坚持写传统的、规范的记叙文——写人、记事记叙文。这种现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是受到学习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才造成的。那么,是否我们要顺其自然?还是要扭转某种现象,使之更合理?

我的意见很简单:必须守住记叙文的根本,要在写好并能充分掌握记叙文各种本领的基础上,再发展其它方面的文体,尤其是散文、议论文。散文、议论文、说明文、想象作文(非单纯记叙性想象作文,侧重纯想象那种)固然也很重要,但如果我们失去了夯实记叙文基础,任由自己的偏爱去写作散文、议论文等文体,很容易失去对写作根本的训练。

各种记叙的本领、抒情和议论的恰当使用等,首先要在记叙文当中得以发挥和历练。无论是写人记叙文还是记事记叙文,都能充分历练我们的观察力、叙述能力、描写能力、语言表现力、主题意识、抒情和议论的适当运用程度等等,而散文和议论文难以做到这一点。

散文的一大特征是形散神聚,在未能写出成熟散文之前,容易陷入各种随性写作当中。尤其是心灵情感的抒发,容易让人写出很多随性的文字来,并觉得这样的文字带有很强的独特性。而传统记叙文的训练,不仅能让你有较强的文体意识,进而是结构的严谨,更能训练上述的各种写作手法,关键的地方还有:让你有较强的故事思维。毕竟,在我们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中,需要写出比较完整的故事来,这样一来,你构建情节的思维、故事思维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如果你过早追求散文的效果,可能形成更关注片段的描述、对自我的描述,长期下来的结果,会造成文章的结构不那么严谨,进而影响你未来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样的道理——要在掌握记叙文的基础上去发展议论文的写作。实际上,对初中生而言(更不要说高年级小学生),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程度还不算高,能写出很有深度的议论文的可能性还比较小,而在这个年龄段的人,有着很不错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如能充分发挥到记叙文当中,则对这种能力的发展是一种很好的巩固。再者,初中议论文的写作比较简单,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提出观点并写出论据的过程,从各种中学议论文的现实看:同学们的议论文大都停留在上述层次,即便其中有精彩的看点,或者是引用的材料比较贴切,或者是能从各种历史素材、热点素材中挖掘出和主题相匹配的案例来,这都不算什么难事。就好像一道简单的数学题那样,议论文等于写出一个有层次的证明过程就可以。

但记叙文不一样,记叙文可训练的内容、项目其实很多,上面已有提及,这里不再赘述。

再说一下想象作文的情况。

好的想象作文是逻辑内的演绎,而不是不顾逻辑

目前有很多同学喜欢想象作文,却又对考场上要求写想象作文不感冒。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怎么解释?其实很好理解。喜欢写想象作文的孩子,日常习惯了天马行空的自由书写,甚至不顾一些基于现实的逻辑,文中涉及的主人公仿佛是无所不能的上帝,所以也就顾不上什么逻辑的演绎。

通俗地说,写的过分随意。而在考试所要求的想象作文中,常常有某种规定,比如场景的规定:在某种场景下,请你做合理的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或者时间的规定,在某个黄昏发生的一段故事,请写一篇文章。这样的规定一来,惯于自由随性的书写的孩子就变得手足无措,而对那些长期练习记叙文的孩子,却有了大展想象的空间。因为习惯了写记叙文的孩子,必须逼着自己写出完整的故事情节来,而这种完整的故事情情节又是在生活中发生过、或者必须合理想象的,富有完整的结构和逻辑的,所以他不怕。而惯于自由随性的写想象作文的孩子,一旦有了一点点写作要求,便有了束手无策的滋味。

很多同学过早地偏爱非记叙文文体,其实内在的也有一种心理:对记叙文的畏惧。孩子们,请你扪心自问:是否在学写过程中,我有过因害怕记叙文而转投其它文体,从而便不再写记叙文了呢?而实际上,研究表明:始终偏爱记叙文的学生,能将所有的作文技巧处理到最好的程度,而议论文、散文等做次要的处理和安排,这样坚持的结果就是:文章始终鲜活、生动,始终能作为全校的范文。

所以,如果你想偏爱某种文体,请选择偏爱记叙文。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