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必背歌赋之杂病十一穴
【题解】
杂病十一穴歌引自《针灸聚英》,作者姓氏不详。本歌主要论述了头痛、牙痛、耳聋、肩臂痛及咽以下至脐的各种杂病的取穴规律、针刺深浅和补泻所宜。本歌选穴以头面部及四肢部腧穴为主,虽名为杂病十一穴歌,实际所载穴位已经超出了11个。
【原文】
攒竹丝空主头疼,偏正皆宜向此针[1],
更去大都徐泻动[2],风池针刺三分深;
曲池合谷先针泻,永与除疴[3]病不侵,
依此下针无不应,管教随手便安宁。
头风头痛与牙疼,合谷三间两穴寻[4],
更向大都针眼痛,太渊穴内用针行;
牙疼三分针吕细[5],齿痛依前指上明[6],
更推大都左之右,交互相迎仔细迎。
听会兼之与听宫,七分针泻耳中聋,
耳门又泻三分许,更加七壮灸听宫;
大肠经内将针泻,曲池合谷七分中,
医者若能明此理,针下之时便见功。
肩背并和肩膊疼,曲池合谷七分深,
未愈尺泽加一寸,更于三间次第行;
各入七分于穴内,少风二府刺心经[7],
穴内浅深依法用,当时蠲疾[8]两之轻。
咽喉以下至于脐,胃脘之中百病危,
心气痛时胸结硬,伤寒呕哕闷涎随[9];
列缺下针三分许,三分针泻到风池,
二指三间并三里,中冲还刺五分依。
汗出难来刺腕骨,五分针泻要君知,
鱼际经渠并通里,一分针泻汗淋漓;
二指三间及三里,大指[10]各刺五分宜,
汗至如若通遍体,有人明此是良医。
四肢无力中邪风,眼涩难开百病攻,
精神昏倦多不语,风池合谷用针通;
两手三间随后泻,三里兼之与太冲,
各入五分于穴内,迎随得法有奇功。
风池手足指诸间,右痪偏风左曰瘫,
各刺五分随后泻,更灸七壮便身安;
三里阴交行气泻,一寸三分量病看,
每穴又加三七壮,自然瘫痪即时安。
肘痛将针刺曲池,经渠合谷共相宜,
五分针刺于二穴,疟病缠身便得离;
未愈更加三间刺,五分深刺莫忧疑,
又兼气痛憎寒热[11],间使行针莫用迟。
腿胯腰疼痞气[12]攻,髋骨穴[13]内七分穷,
更针风市兼三里,一寸三分补泻同;
又去阴交泻一寸,行间仍刺五分中,
刚柔进退随呼吸,去疾除病捻指功[14]。
肘膝疼时刺曲池,进针一寸是相宜,
左病针右右针左,依此三分泻气奇;
膝痛二寸针犊鼻,三里阴交要七次,
但能仔细寻其理,劫病之功在片时。
【注释发挥】
[1]攒竹丝空主头疼,偏正皆宜向此针:攒竹、丝竹空均位于头面部,是治疗偏正头痛的要穴。
[2]更去大都徐泻动:徐,慢之意。徐泻,可理解为针刺大都穴,长时间用泻法。
[3]疴:病。《巢氏病源·风虚劳候》曰:'风虚者,百疴之长。'
[4]合谷三间两穴寻:强调这种情况应该同时选合谷穴与三间穴。
[5]吕细:太溪穴的别称,出于《针灸聚英》。
[6]齿痛依前指上明:齿与牙不同。《说文》:'牡齿也。'牙与齿的区别是:牙是牡齿,即雄齿,像雄性动物的生殖器之形;齿是牝齿,即雌齿,像雌性动物生殖器之形,即钵臼之形。牙本义是指犬齿,即'雅',字或从牙从奇(音期)。泛指上下前排的犬齿和门齿,是野兽的进攻型武器。'齿'字形为'止'下有钵臼之形,为受物之形,功能是碾磨食物,与'牙'的穿刺撕裂功能迥异,即臼齿。即如果牙痛与齿痛同时出现,则为重症,可取上面所提到的手背上的合谷穴,即太溪穴配伍合谷穴以加强疗效。
[7]少风二府刺心经:即刺手少阴心经的少府及风府。
[8]蠲疾:即祛除疾病。蠲,祛除。
[9]呕哕闷涎随:哕,呃逆,干呕。闷涎,闷证而有涎水者。列缺、风池、三间、足三里、中冲等穴配伍形成的处方,广泛地应用于上中两焦的各种病症,尤其适于呃逆、干呕以及痰阻上焦的胸闷等症。
[10]大指:手太阴肺经的少商穴。
[11]气痛憎寒热:气痛指因气滞阻塞经脉而作痛之症;憎,厌恶;寒热,指寒热疟疾。
[12]痞气:痞,闭塞不通。痞气,五积之一,属脾之积。多因脾虚气郁,痞塞不通,留滞积结而成。症见胃脘部肿块凸起,肌肉消瘦,四肢无力等。
[13]髋骨穴:经外奇穴,在大腿前,梁丘穴外1寸陷中。对腰腿部疼痛,有较好疗效。
[14]去疾除病捻指功:强调提插捻转等针刺手法的重要。
以上节自陈以国老师主编的《针灸歌赋注释发挥》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