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孙家栋和我们的语文课

《功勋》孙家栋和我们的语文课

今年的优秀主流电视剧实在太多了!深深打动我的,前有《觉醒年代》,后有《功勋》。

这两部剧实在是好,都被我当做语文课程资源引进了课堂——思想熏陶与审美鉴赏。

《觉醒年代》当时主要欣赏演讲词,这部剧简直就是精彩演讲的大汇聚——编剧水平实在是高啊!

到《功勋》,我有了新的考虑——跟微写作——文学评论联系起来。做过两次实验,感觉挺有练下去的前景。

记一次课堂实录吧。

第一天早自习(早自习往往有昏昏欲睡者),为了提神也为了月考后的思想教育,我播放了《功勋》中《孙家栋的天路》这一单元剧集的片段——东风导弹第一次发射失败,时长约七八分钟。为了大家能直观了解,现附上微视频:

看视频时我什么都没说,看完之后,我说这视频不能白看啊!看了需要写个关于文学评论的微写作,大家要是愿意写,咱们下次还可以看;如果大家不愿意写,咱们可以不写,但同时,下次也就免看视频了。以我的经验,大家会为了下次的视频选择今天写微写作。我的预料是准的,这次也不例外。

于是我提出要求:从形象、主旨、手法三方面对本段视屏进行评论,字数不限。

第二天上课,收上来一看,果然又不出我所料,大多是对情节的赘述。评论和分析寥寥无几。我没有生气,因为练得少,不会不是很正常吗?

于是我带着大家回忆情节,因为我相信他们还记得——他们看视频时都是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心无旁骛的——要是听课时都能这样,我相信没有学不会的东西。

我说,大家想想,导弹发射失败,孙家栋冒着二次爆炸的危险冲向事故地点,这说明什么?导弹失败,难过吗?伤心吗?可是科研人员没空伤心难过,就一心投入到收集零件,寻找事故原因的工作中了。这又说明什么?难道这不是塑造了孙家栋和其他科研人员的形象吗?他们不顾危险、废寝忘食、无私忘我的可贵品质不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感动了我们吗?再深想一想,他们为什么在茫茫戈壁这么恶劣的环境里忘我工作?此时,大家齐声说,为了祖国不受欺负。对啊,那这不就是电视剧的主旨吗?——因为爱国,我愿意这样工作。

我接着说,当他们不吃饭时,李东海带人来送饭,急得李东海大吼大叫,李东海的台词是,当年我也是跨过鸭绿江,打过三八线的,三四千的人都听我指挥,我还指挥不动你们吗?他真的没有指挥动这些在戈壁滩上收集零件的科学家们。那你们想想,编剧安排的李东海这个独臂英雄有什么作用?

经过点拨,大家瞬间明白,这是侧面烘托啊!对啊,这不就是我们常讲的侧面烘托嘛!

我接着又说,侧面烘托,除了人物的,你还回忆出什么?这时有同学抢答:“还有环境描写的侧面烘托!戈壁滩风沙大,条件艰苦,可是他们就在这里进行科研和实验,环境的恶劣正能突显他们的优秀品质。”

我有点高兴了。所谓的启发,大概就是如此吧。

然后,我接说,编剧还安排了一个情节,就是老蒋的侦察机过来拍摄导弹发射失败的照片。有句台词是:“老蒋听说我们导弹发射失败了,特意过来拍照的。”老蒋的幸灾乐祸,没有地对空导弹,目前我们对人家侦察机恣意横行的无能为力,这个情节的安排,从语文的角度看,有啥作用?

“为下文导弹发射成功作铺垫!”异口同声。

我说,看看,整理一下咱们刚才的赏析,这不就是文学评论吗?!

最后,我说,孙家栋的导弹发射失败了,但是他,他们没空悲伤,他们是立刻行动,寻找失败的原因;月考刚过,有些同学认为自己也失败了,那该怎么办呢?希望孙家栋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后记:第二天,我又播放了一个小视频,关于“无名英雄余敏”的,继续训练微写作,进步明显,颇有收效。于是我打算把一系列微视频引入课堂。那问题来了,引进什么样的微视频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三观正是首位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和语文素养密切相关的,能抓到语文学科切入点的,能有自己独特感悟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