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阳间案,阴司断

本文为《民间故事》之927章,如果您喜欢看民间故事,记得常来!
话说宋徽宗年间,明州有一位张姓富人,家境十分优渥。早年间,张公在镇上开了一家酒坊,生意做得甚是红火。
张公有一个林姓的远房亲戚,家境一般。林家人听闻张公买卖做得大,于是便驱车前来,欲要与张公合股,一起经营酒坊生意。
那张公是个仁义、厚道之人,听闻林家家境一般,就想拉他一把,便同意了林家的请求。
不久后,林家总共四人凑足银子入股,也只是占了一小半的份额。张公拿出家里的积蓄,占了酒坊份额的七成。很快,新酒坊开门营业。
虽说张公占了七成份额,但他身体一直不好,也十分信任林家,毕竟两家是亲戚。于是,酒坊日常的经营和打理,全都交给了林家人。
林家人个个聪颖过人,精打细算,把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酒坊的买卖越来越好。
张公本就家境优渥,对酒坊的生意向来很少过问,而对于坊间的流言蜚语他也置之不理,毕竟远亲也是亲戚。他只当是过两年后,拿一些分成罢了。
隔年年底,张公找到林家人,欲要商量下分成的事。此时,林家掌事人却说:“这个酒坊一直是我林家人在打理,收入甚微,况且店员多,每月支出的银子也不是少数,哪里还有银两可以分啊!”
此话一出,张公心里就是一颤,随后他说道:“虽说我不管经营,那是看在你我两家是亲戚的份上,可你们不能昧着良心说话,这酒坊的买卖好与不好,人人皆知,我粗算一下,最少也能分到800两银子,你们可别不认账啊!”
林家掌事人没有再说啥,一口咬定:酒坊没赚到钱,拿不出银子,于是就将张公给打发了。
张公有理难辩,他一怒之下写了一纸诉状就将林家人告到了衙门。
林家人听闻张公去了衙门告状,于是四人赶忙坐在一起协商,四人商议后决定拿出400两白银疏通关系。很快,这400两白银就到了县令手里。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县令看了看林家拿过来的已经被篡改过账目的账本后,很是气愤。于是县令将张公押上公堂,判决张公补偿林家800两白银的经营费。
张公得知此结果,当场瘫软在地。他开始辩解,拒不付款。县令一拍惊堂木,遂将张公打入大牢。
此案一出,让镇上的人们是吃惊不已。乡民们都知道张公的为人,也知道酒坊生意兴隆,张公没有分到银子不说,还落了个牢狱之灾,乡民们都为他愤愤不平,可如今林家人与县令勾结,这上哪说理去?
镇上有个侠义之士,名叫王成德,经常为穷苦百姓打抱不平,他得知此事后就要为张公申冤。
林家人知道王成德的为人,他们怕事情闹大,商议过后就要给王成德一些好处,于是林家派了两个人,拿了200两白银,特意在酒楼摆下宴席。
酒过三巡后,那二人对王成德说道:“张、林两家的事自然会有分晓,王兄休要多管闲事,这里有200两白银,王兄拿去买些酒水喝吧!”
王成德果然是个侠义之士,闻得此言后他立马站起身来,怒说道:“我王成德向来不做亏心事,你们林家忘恩负义、落井下石,迟早会遭报应,看看你们做的那些勾当,我王成德绝不和你们这些豺狼同流合污!”言罢,王成德甩着袖子走了。
再说张公,一生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牢狱生活他哪里受得住?更要命的是,他心中怨气难消,不久病倒了,县令派人通知张家人,张家小儿赶忙将张公接回了家。
在张公弥留之际,对小儿子说道:“等我死后,你要将那欠款账目和林家四人的姓氏全都放入棺椁里,那县令贪赃枉法,那我去找阴司来断此冤案,一定不会轻饶他们!”张公言罢,睁着双眼驾鹤西去了。
张家小儿子按着爹的嘱咐,将欠款账目和林家四人的姓氏一同放入棺椁,将爹安葬了。
林家人得知张公郁郁而死,心里十分不安,他们害怕事情败露,都有些紧张起来。
怕啥来啥,王成德祭拜完张公后,就站在酒坊门口大骂林家过河拆桥,并扬言要为张公做证人,为他申冤报仇。
此事越闹越大,前来围观的乡民们都支持王成德,纷纷指责林家人不厚道。
七日后,王成德正在家中休息,忽然,他觉得头晕目眩,赶忙将婆娘喊来,说道:“我头晕目眩,想来是张公喊我去给他做证人。你且记住,如果三日内,我没有醒来,你再将我入棺安葬!”当晚,王成德果然没有了呼吸。婆娘不慌不忙,就守在王成德身边。
王成德被两个黑衣人请走,走了很久,来到一座城府里。张公赶忙走来迎接他,一边感谢一边带他去见阴司大人。
见到阴司大人,二人赶忙下跪,侧身一看,身边不远处还跪着四个人。王成德定睛一看,正是那林家四人。
阴司大人问道:“王成德,林家可曾贿赂过你?你且细细说来!”
王成德叩首一拜,遂将那日林家派人宴请他,还拿出200两白银封口之事详细说了出来。阴司大人又问林家四人:“你四人贪财忘义,私自篡改账目,贿赂县官,致使张翁蒙冤而死,今日又有证人在此,你们知罪吗?”
林家四人哑口无言,跪在地上不住地求饶。阴司大人摆了摆手,下令道:“来人!将四个忘恩负义之人打入地狱,永世不得轮回!”
林家四人拼命地求饶,随后被两个黑衣人拉走。张公跪地磕头,不住地感谢阴司大人。
“张翁,本官已为你平反此案,四人得到了惩罚,你且去轮回吧!王成德,你为人仗义、不收受贿赂,实在难得。本官为你增寿20年,你且回去吧!”言罢,张公再次叩首在地。
王成德谢过阴司大人,又与张公寒暄几句后,被黑衣人送出府外。
隔日一早,王成德醒来,婆娘欣喜若狂,赶忙去柴房做早饭。就在此时,林家大门口围满了人。王成德得知后,赶忙走了过去,却发现林家四人昨夜里暴毙而亡。
而四人的死因,并没有人知道。王成德见到此景,冷冷地说道:“忘恩负义、作茧自缚,这就是报应!”
没过多久,县令被革职,沦为过街老鼠。那个酒坊,被张公小儿子经营起来,生意十分红火。王成德一直活到了92岁,才寿终正寝!
声明:民间故事意在向世人阐述道理,切莫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谢谢!
(0)

相关推荐

  • 民间故事:村庄发生怪事,老人买包子,揭开怪事的真相

    宋朝时期,西河镇有个叫赵家村的地方,赵德源一家就生活在这个村子里.他的妻子邓氏勤劳朴实,为人和善,街坊四邻都齐声夸赞.两口子育有一儿一女,生活过得温馨而甜蜜.赵德源在农闲时,总会走街串巷去卖些针头线脑 ...

  • 商人为了报恩,送他一个奖赏机会,他反倒搭上了一条命

    宋哲宗年间,山区里有一个姓邬的放羊人,人称邬放羊,四十多岁年纪,头脑灵活.因为家境贫困,一生未娶,是个光棍.年轻时摔断了腿,成了跛腿,故此投靠刘财主家里当了放羊人.面对人生困境,他也无可奈何,只能抱着 ...

  • 唐朝睦州刺史夏侯绚与雉山县令元仁惠

    唐朝睦州刺史夏侯绚与雉山县令元仁惠 文/余利归 淳安县自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建置设县,直到唐朝,长达600多年历史,史志记载史料不多,尤其作为四百多年的郡州治所,郡州史料更是阙如.光绪< ...

  • 民间故事:县老爷巧断分妻案

    古时候,郢都城里有一个刘木匠,他经人介绍娶了巧儿为妻.两人生活虽然过得很拮据,但是却也其乐融融.过了一年,夫妻两人喜得贵子,两口子都非常高兴.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刘木匠心里倒是犯了愁.一家人平日只能解 ...

  • 聊斋故事:通往阴司的酒肆

    泰山东面的吉村住着一个姓花的老妇人,膝下有一对未出阁的姐妹,姐姐名叫阿珍,妹妹名叫小爱,两人性格迥异. 有一日,花氏收到邻县大姑的信,七月初十乃是自己的生辰,邀请她母子三人来家中饮宴,在信中注明千万别 ...

  • 民间故事:出阴差

    古时候,沧州的刘县令因行贿受贿被革职,当年就被遣返家乡乐清,回到家后,刘县令便气得卧病不起,而且整夜都睡不安稳,一直在睡梦中说有人要抓他.所以,就让家里人日夜守护着他,晚上不许熄灯,已经这样了,他还是 ...

  • 古蔺民间故事 | 官府巧断朱氏案

    [民  间  故  事] 作者 罗敏昭 上初中时,我叔外公常常讲些故事,意在激起我对文学语言的爱好.四十多年宛如昨日,缘于爱好,记忆犹新.其中有个充满离奇,智慧,侠义的故事是这样: 从前有个青年姓白名 ...

  • 民间故事:男子想杀只鸡孝顺母亲,却因刀太钝被告入阴司

    东庙村有户姓米的人家,男主人叫米春风,家里养了很多牛.牛多了,喂养就成了大问题,为此,他不得雇佣很多工人给自家割草喂牛. 如此一来,米春风家的喂养成本就很高,最起码这些人工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 ...

  • 民间故事:县令巧断分妻案

    古时候,都梁山下有一个吴家村.房前屋后到处盛开着色彩斑斓的鲜花,微风吹过,沁人心脾.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在房前的花丛中嬉戏.小女孩名叫红玉,听到小贩的吆喝声,她停了下来,急急忙忙地跑回了家. ...

  • 民间故事:路遇女子被人欺,他出手相救,阴司为他续命10年

    作者/小田 古时候的下邳城外,住着一个叫马宝的年轻人.马宝家中并不富有,但他不学无术,整日是游手好闲. 他还常常欺负附近村民,索要粮食和财物,跟匪贼并无区别. 但马宝为人狠毒,附近村民们虽有怨言,但却 ...

  • 民间故事:书生坠井身亡,遇到一阴差,三天后,书生重返阳间

    欢迎来到槐柳树下,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系列之第293期<书生坠井身亡,遇到一阴差,三天后,书生重返阳间>,用故事说明道理,故事教育人,用故事阐述生活百态,希望我的故事给您启迪. ...

  • 民间故事:县令梦入阴司,不但减免了钱粮,还让龙王降甘霖三尺

    四川酆都县,人家鬼城.传言这里是人间和冥界的分解处,每到七月十五,都会有大量的孤魂野鬼从这里出来,在人间游荡.酆都有一口深井,没人知道井有多深,也没人知道这井是什么时间开凿的.只是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代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