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饮酒习俗,快来看看古人们都喝什么酒?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有酒才有年。过年喝酒可谓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古人就喜欢过年时饮酒。那么各朝各代新年喝酒习俗是怎样的呢?
壹
古代新年饮酒习俗
西周时期,人们为庆祝一年的丰收和新一年的到来,就捧上美酒,抬着羔羊,聚在一起,高举牛角杯,同声祝贺。从此,这种聚会便为春节这一盛大节日开了先河。
汉代,“年”作为一种重大节日逐渐定型,节日规矩也多了不少。饮用年酒时要看时辰,一般是大年初一早上东方太阳微露时开始饮酒,其时鞭炮声开始响起。敬酒的次序也与现代明显不同,不是先敬老长者,而是让家中年龄最小的孩子先喝。
在魏晋时,守岁开始流行,成为一种重要的年俗。除夕之夜,家家都会准备丰盛的酒宴,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喝酒守岁随之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到了唐代,由于国家稳定、经济繁荣,饮酒的规模和档次都有所提升,可供选择的酒品也多了,不再仅仅限于“保健酒”。唐代宫中常常大摆宴席,行酒时还伴随音乐、歌舞和诗歌等。一般的骚人墨客也往往饮酒赋诗。百姓人家所喝的酒,一般是乡间自酿的,饮酒也是图个热闹,而不再是防疫治病。
宋时不仅“守岁”,还有“别岁”、“馈岁”等花样,样样都离不开酒。北宋时,过年一般一天要喝两遍酒,除了晚上自家人团坐在一起喝酒“守岁”外,在白天,邻里之间还会互相邀请对饮,谓之“别岁”。除了喝酒,邻里之间还会互相馈送酒食,谓之“馈岁”。
到了元明清以后,守岁之风全面盛行,漫漫长夜,饮酒更是不可少的。天一黑,全家便团坐到一起“度岁”,主妇把好酒好菜全端上桌来,边吃边喝。自清代之后,酒又变成了传递感情的使者,赋予了更多的社交功能,过年时,提着好酒送礼拜年的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贰
古人喝什么酒?
古人喝的酒可真不一般。在古代,瘟疫是极为可怕的存在,那时没有先进的医疗条件,更没有各种药物和疫苗,因此预防瘟疫极为重要。
男女老少都在新年时饮用“保健酒”去预防瘟疫,渐渐新年饮酒之风就流传了下来。“椒柏酒”和“屠苏酒”就常出现于古人新年中,成为春节专属饮用之酒。
(1)椒柏酒
椒柏酒即用椒花和柏叶浸泡的酒。据说“椒”是玉衡星精,食用后走起路来都觉得轻快;“柏”则是一种仙药,食用后能驱祛百病,饮了椒柏酒,身体自然也就通泰康安。
《本草纲目》中记载:“椒柏酒元旦饮之,辟一切疫疠不正之气。除夕以椒三七粒,东向侧柏叶七枝,浸酒一瓶饮。”可见椒柏酒在当时,起着强身健体,驱邪避凶的作用。
(2)屠苏酒
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又为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诸多名家所推崇,久而久之,元旦佳节饮屠苏酒便形成了一种民俗,遍及全国各地,朝野共之,代代传承。在中国为历史文化名酒中,屠苏酒一枝独秀,文化内涵无与伦比。
“椒柏酒”“屠苏酒”喝法大有讲究。全家人使用同一个酒盅从最年幼的晚辈开始饮用,依次传递给长辈,结束于身体抱恙或年岁最高者。
为何会有如此奇怪的规矩呢?古人有曰:“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大概意思是,正月喝酒先从年纪小的开始,因为年轻人过年意味着长大了一岁,先喝酒有祝贺他的意思,老年人过年意味着又失去了一岁,所以在后给他斟酒。
作为传统习俗,春节饮酒一直被各朝各代以不同的方式延续至今。在现在,春节聚餐常常需要通过饮酒来活跃气氛、增进感情,但消费君也提倡大家文明饮酒、健康饮酒。
牛年来临,消费君在此祝各位酒友新春快乐,牛气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