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炼字和炼句的过程中应注意含蕴炼意
刘熙载云:“炼篇、炼章、炼句、炼字,总之所贵于炼者,是往活处炼,非往死处炼也。
夫活,亦在乎认取诗眼而已”。所谓“诗眼”,就是炼字中表达出的诗歌主旨所在。
如古典诗歌中,许多名篇中都有个“空”字,如王维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砦》),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酬张少府》);
孟浩然的“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晚泊浔阳望庐山》),
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倦夜》)
;韩愈的“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湘中》)
;刘禹锡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石头城》),
韦庄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
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等。
这些诗里,“空”表现的意思有很大的不同,但都为了突出主题。王维是位山水田园诗名家,又是个佛教徒,他诗中的“空”不仅是为了表现田园风光的空明秀雅,还带有佛教徒的空寂和空灭,上面列举的《山居秋暝》、《鸟鸣涧》、《鹿砦》中诸句,都是两种意蕴皆有,很好地表现了诗人晚年空无寂灭的隐居生活。
至于《酬张少府》更是直接表达了他的佛教徒空灭情怀,可以说在突显“空”字的同时就在突出佛教徒的空无寂灭这一主旨。
孟浩然也是位山水田园诗人,“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中的“空”字,写出了夕阳斜照时分,诗人忽然隐隐约约听到从远处东林寺传来的阵阵钟声。
只闻钟声不见精舍,可见林木之葱茏,东林精舍的清幽静深可想而知,诗人所极力要体现的高远雅兴也从“空”字中表达了出来,炼字的本身也就在炼意。
杜甫“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也是如此:一个“自”写尽了祠堂里满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言;一个“空”写出物在人亡,表达了对诸葛武侯的无尽追思。
韩愈的《湘中》“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中的“空”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茫茫水天怅然若失的神情,深刻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含蓄抒发了无端遭贬的悲愤与牢骚。
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空”字,通过潮打空城城墙特定之景,突现出故国的没落与荒凉,诗人所要表达的江山易帜、人事代谢的历史沧桑感也就突显了出来。
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中的“空”字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只是更多了一点批判和伤感: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君主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但眼前一切荒凉破败,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欢快地啼唱。
一个“空”字道出了多少凄清与冷落,多少无奈与感伤。
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字,是概叹韶华已逝壮志成“空”。
诗中上句的“空”字与下句的“已”相对,更增添了无限的伤痛,也有极大悲愤。
正是这些炼字精妙的使用,使诗歌有了神韵。这些都是炼句、炼意之中同时也是诗旨的提炼和突显。
本文摘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更多诗词资料,尽在:诗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