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住宅俗语:“前低后高,代代登高”,为啥?有道理吗?
房子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特殊地位,有钱没钱家里肯定都有房子。在笔者看,房子不管好坏,只要有片瓦能遮风挡雨就可,没必要花高价去买房。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品德远比高楼重要。
去年在农村老家修房子,村里老师傅讲了老辈人建房的三点经验:一是地基要稳,材料要足,保证百年内房屋能正常使用;二是宅子要前低后高,代代能登高;三是东高不算高,西高压断腰。第一和第三点曾经都接触过,其中原委大都知道,第二点是第一次听到,经过学习才明白其中原因。
首先,前低后高的房屋格局,人们在进去正屋就如同在不断登高。古代劳动人民用这种朴素修建工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谁都想自己生活能不断登高向上,迎来美好的未来。
其次,在我国住宅修建过程中讲究正房高于耳房,宅子整体会错落有致。正房往往是留给年龄大的长辈,年龄小或者身份低微的人住在耳房。前低后高会使住宅很有美感,符合传统审美观念。
最后,前低后高这种修建形式更有利于住宅排水。在房屋修建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排水系统,排水系统不好就可能出现问题,前低后高就能解决住宅排水,避免水淹风险。
除以上三点外,也有说法认为前低后高主要指正房和耳房高度,和前后地形无关,这样和排水的关系就不是很大,笔者更赞同这种说法。
以上就是住宅前低后高的原因,代代登高只是人们美好的期盼而已,朴素表达对生活圣姑的希望。真正想改变生活,还是要踏实努力地奋斗,成功没有捷径,房屋格局只能保证住得舒服,却不能保证能拥有美好未来。
在现代社会看这句俗语就有两点问题:一是农村地区住宅往往会建设相对完善的排水系统,不用担心排水不畅;二是农村地区在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以及引导人们去到城里买房,因此往往只能被动选择,不过这种房屋大都有水泥地基,排水问题更不存在。古代社会来看,这种修建房屋的考虑的确非常细致,但现代社会则不是很适合。
农村地区修建房屋一定要上心,房子这东西建好就是百年时间,不要偷工减料,不然到时候坑的就是自己。
在我国农村地区流传下来很多建房俗语,不过现在依然记得这些俗语的人屈指可数,现代建房技术对传统建房技术形成了冲击。俗语:“前低后高,代代登高”只是古代劳动人民建房经验的总结,不具有实质意义,要辩证对待俗语中的说法。你还知道哪些农村建房的老规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