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部长吴基传:电信运营商是时候清零了
“是时候让自己清零了。”
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近日疾呼,三家电信运营商应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转向创新和挖掘信息数据价值。
“明明自己坐拥一座金矿,却都被BAT挖走了,一些不适应现代的规章制度,该打破的就要打破。”
■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千万级资源闲置
吴基传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他曾经参观过某运营商设立于内蒙古的云计算中心,结果为其“豪华阵容”咋舌不已:一台备用电源500万元,一栋楼里要配备5-6台;整个园区还配备了两个油库,以备断电时柴油机发电所需,但由于使用概率很低,柴油还得隔段时间换一次,“IDC收入还没有电费高。”
据吴基传了解,这样的数据中心建筑规范是多年以来电信运营商延续下来的电信级标准,但事实上,已经不太符合当今时代的变化,“以前这样高的要求可能是因为市电不稳定,但现在两路市电互为备份,基本能覆盖所有可能险情。如今,传统电信运营商受传统服务模式影响太深,传统习惯势力约束着我们的头脑和手脚,传统规章阻碍着我们大胆创新,该打破就要打破。”
吴基传的担忧来自于一组数据:2014年,我国整体信息消费达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信息消费的爆发式增长带来宽带流量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 2014年全年电信业务收入增长仅为3.6%,再次低于GDP的增幅,创下近年来新低。
在整个社会都在互联网化的时候,拥有最重要资源——网络的电信运营商,不但没有享受到红利,反而被互联网公司步步紧逼。截止到4月14日,腾讯市值1949亿美元,阿里巴巴市值2136亿美元,而中国电信的市值是590亿美元,中国移动的市值是2888亿美元。净利率的差距就更大了,根据2014年财报,腾讯、阿里、百度的净利率分别是30.2%、44.6%、26.9%,而三家运营商的总净利润率刚刚超过10%。
“电信级意味着高质量,高可靠的同时,也往往意味着高复杂、高成本、高浪费。”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也曾表示,在电信基础建设中,存在着巨大的功能浪费,有些产品甚至有99%的开发成本是多余的。
在讲究轻资产运营、快速迭代更新的互联网时代,在电信运营商收入减少、利润急剧下滑的现在,不少电信业人士将增收的希望放到了减支上。
三家“在一起”?
“三家运营商能不能合作成立一家手机银联?”台上的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将这个问题丢给了在场不少来自电信运营商的嘉宾。
类似的问题在本届论坛中的不同话题中出现,“三家运营商能不能在大数据上合作?”“三家运营商如何避免同质竞争?”曾经不计成本、在竞争中打得“死去活来”的三家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公司的紧逼下,开始焦虑了。
以移动支付为例,三家运营商在这个领域启动很早,并都推出了自己的手机钱包产品,采用过不同的技术,但却被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互联网支付方式异军突起,如今上海的各类便利店几乎都可以用支付宝扫码支付。陈金桥认为,原因之一在于,三家运营商的NFC支付工具之间一开始没有相互兼容。
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或可为借鉴。2014年,五家台湾电信运营商和台湾老牌NFC卡公司悠游卡公司合资成立了TSM(群信公司),相当于NFC移动支付的“银联”,统一支付标准,以加速移动支付商业化速度。中华电信资深经理苏宏甫认为,大陆的运营商也完全可以成立类似的公司,以共同对抗第三方支付的进攻。
事实上,电信运营商之间简单粗暴的竞争,已经让从业者难以忍受。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副总经理陈炜以前是苏州移动的总经理,她每年都会去参加高校的迎新和新春促销,让她无法接受的是,在今天,三家运营商的营销手段仍然是靠人海战术,人盯人的方式,“如果我们再不走进互联网,再不挖掘我们自己金矿,我们只能抱着金饭碗讨饭。”
小编PS:看得懂配图的话,记得点赞(@^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