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背后的秘密:看似吃亏的大宋才是真正的赢家!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趙;请点击上面“趙氏宗亲”关注,拥抱中华趙氏大家庭,和各地宗亲交流,携手同行,弘扬趙氏文化,共建繁荣趙氏,传播趙氏正能量,这里是免费“查家谱、阅古迹、读资讯”一站式互动家族平台。
常回家看看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
编辑 | 趙英雄
作者 | 趙希兵
发生在宋真宗年间大宋和辽签署的澶渊之盟,一直被世人误解为是耻辱和懦弱的表现。当你详细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品味其内容,你会发现此举正是大宋的高明所在。
澶渊之盟不同于清廷和西方列强所签的一系列条约,具体表现在一下几点:
首先,历史背景不同。自太祖开国以来,一直都想收回被前朝石敬瑭认贼作父送给辽的燕云十六州,这十六州是中原地区的战略屏障,同时也是农业,经济发达的地区。其实也不算收回,因为这十六州从来不是宋朝的领土,只是对于宋朝来讲很重要,想要抢过来,但每次以失败而告终。因为那时宋朝刚建立,百废待兴,而辽已根深蒂固了,再加上辽是游牧民族骑兵占绝对优势,所以没有成功取得燕云十六州。辽在萧太后的治理下实力突飞猛进,也想向中原扩展地盘。因此,经过充分准备,萧太后和辽太宗倾巢而出直逼中原腹地。宋朝开始是畏惧,后来宋真宗御驾亲征,在未战前就射杀了辽的主将,宋士气高昂,而辽畏惧了,从而提出议和。此举萧太后也意识到了危机,他们战线太远,粮草也供应不上,又一时没有援军。如果宋军切断后路,他们都有可能命丧中原了,这是萧太后的最大致命弱点,在没有办法才提出议和的。签署澶渊之盟大宋占主动权,被动的是辽。而清廷是没有实力对抗列强,主动向列强提出议和的。
第二,议和的条件和内容实质性质上不同。宋明每年给辽岁银十万两,丝绢二十万匹,双方展开贸易,辽将涿州,莫州和瀛州割让给宋。而清廷是割让自己的地,还要赔款。况且,那三州是战略要地和非常富裕的地方。岁银和物资最多也算宋租辽的地方的租金罢了。还可以认为既然辽将三州这样大礼送给宋,那宋也要拿出诚意来,宋国富民强,有的是钱和丝绢,每年送一点礼物也是礼尚往来事情,况且三州永远归属于宋。在这个买卖中宋是赚钱的生意。
议和的成本不同。宋每年给辽十万两和丝绢二十万匹,这仅仅是国库年收入的千分之一,可谓九牛一毛,当时的宋经过太祖和太宗的治理和发展已经国富民强了。而清廷是国库空虚,列强动不动是几千万两,倾尽国库。
议和后的效果不同。清廷赔钱和割地后,其他列强后脚也来了,再割地和赔款,成了唐僧肉。而大宋换来了百年的边疆太平。同时和辽展开了经济贸易,使辽白花花的银子又回流于大宋。辽对宋的贸易仅仅是羊,马等畜牧产品,后来宋马多了,辽禁止向宋卖马匹了。而辽的一切生活物资全部需要从宋进口,辽自己连钱币都全部用宋的了,这样的格局,价格肯定宋说了算,可想而知一年要赚辽多少银两回来。这样同时牢牢地控制了辽的经济命脉;也让宋对边疆可以省心了,战争是劳民伤财的事,能够不用武力可以换来和平是上上策;假如不和辽和谈的话,如果辽和西夏结盟,那么宋是必败的,历史就会改写了。就算萧太后和辽太宗他们命丧中原,他们可以另立新君和宋而成为死敌的,因为当时辽的实力很强大的。宋同意和谈也充分说明宋的仁慈,渴望太平。由此可见,澶渊之盟是大宋的高明之处。
综上所述,澶渊之盟不是什么耻辱和懦弱无能的表现,而是我们趙宋王朝热爱和平和有远见之明的伟大壮举!
古往与今来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弘扬趙氏文化
传承趙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