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混沌初开

在上一篇中(详见【神话传说】盘古开天——世界起源(一)),我为大家介绍了“盘古开天”的故事,然而在远古神话中,拥有创世能力的神灵却并不止盘古一位,甚至于这些神灵见于记载的年份还要远远早于盘古,本篇我将为大家说说这些具有“开天辟地”之力,却渐渐泯于世人传说的上古神祇。

混沌

“混沌”在我国上古神话中的记载较为复杂,它既是一位神灵的名字,又是一种时间状态的叫法,后一种恐怕更为大家所熟悉和接受(这也是“盘古开天”中所采纳的),而混沌神后世则多被世人以他的其他名字所熟悉。

最早关于混沌神的记载见于《庄子》:南海天地叫倏,北海天地叫忽,中央天地叫混沌。倏和忽两人常到混沌哪里玩耍,混沌招待他们非常殷勤周到。有一天倏和忽在一块商量如何报答混沌的恩德,他们说,每个人都有眼耳口鼻等七窍,用来看、听、吃、闻,偏那混沌一窍也没有,未免美中不足,不如去替他凿出几窍来。于是他们就带着斧头、凿子之类的工具去为混沌凿窍。一天凿一窍,七天凿了七窍,结果谁知混沌却因此而死去了。

有意思的是,“倏、忽”是转眼之间的意思,形容时间十分迅速,似乎是在讽刺二人做事快却不加思考。《庄子》是道家学说代表著作,“混沌之死”的故事应该是想说明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道理;此外,这则故事将“混沌”引申为“天地之始”,也就是道家至上的“无”,因此“混沌”凿开后才有了万物,这是从“无”至“有”。从时间上来讲,记载盘古开天的《三五历纪》要远远晚于《庄子》,或许期间的确收到过这则寓言的影响。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而混沌死。”

混沌在中国古代神话里同时也是一位神灵的名字。《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载道:西方天山上有一只神鸟,形状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没有耳目口鼻,却懂得歌舞,名为“帝江”。帝江即帝鸿,也就是作为中央上帝的黄帝,这一点倒是和《庄子》的中央天帝设定相一致,而且《庄子》关于混沌的描写也与帝江十分相似,因此后人多有认为“帝江=混沌”。由于黄帝在传说中是人身,因此亦有一种解释为混沌神帝江是轩辕黄帝的前世兽身。

也有人认为混沌是黄帝的儿子,是传说的“四大凶兽”之一(四大凶兽分别为浑沌、穷奇、梼杌、饕餮),这种说法主要来自《左传》和《史记》,说法偏向负面。《神异经》上说身为凶兽的混沌是只既像狗又像熊的野兽,有眼睛却看不见,有耳朵却听不着。虽然他行动不便,但却知道别人的行踪。遇到有德之人,他就去撞人家,遇到凶恶之人,它却摇头摆尾地当跟屁虫。没事儿的时候,这家伙就老追着自己的尾巴咬,咬到了就对着天哈哈大笑,整个一大傻冒。如今“四大凶兽”的故事仍有所耳闻,但多数人并不将浑沌等同于浑沌,混沌作为一位神灵更被认可为是中央天地黄帝的前世兽身(亦即帝江)。

《史记·五帝本纪》上说:“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据说,混沌是驩兜死后怨气所化,穷奇是共公死后怨气所化,梼杌是鲧死后的怨气所化,饕餮是三苗死后的怨气所化,所以此四子都不是好东西。

《神异经》:“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

回到文初,“混沌”除了被记载为一位神灵,同时也以一种状态而被流传于世。《列子·天瑞篇》将“混沌”亦作“浑沦”,指宇宙形成前气、形、质三者浑然一体而未分离的迷蒙状态,是古代时空观念中的一个阶段,处于“先天五太”中第四太“太素”之后。先天五太分别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是无极过渡到天地诞生前的五个时空阶段之一。

对于混沌在古代时空学说中所处具体位置的明确论述见于西汉末年的《周易乾凿度》。《周易乾凿度》是中国西汉末纬书《易纬》中的一篇。又称《易纬乾凿度》,简称《乾凿度》。《乾凿度》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宇宙生成论。其图式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浑沦→天地→万物。该书认为,由“寂然无物”的“太易”到“太始”,是一个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太易”是“未见气”的一种虚无寂静的状态,郑玄注《乾凿度》说:“以其寂然无物,故名之为太易。”“太初”是“气之始”,到了“太始”阶段才有形可见。“形变而有质”,这是“太素”。气、形、质三者浑然一体,而未分离,这就是“浑沦”。“浑沦”是未分离的统一状态,又称为“一”,也就是“太极”。由“太极”一生为二,“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再由天地产生人和万物。由此可见“盘古开天”传说中关于“混沌”的定义应是源自《列子》和《乾凿度》的观点,且徐整为三国人士,在时间上也确实能够接收到上述两部典籍的影响。

《列子·天瑞篇》:“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夺。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即时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

阴阳神

汉初的《淮南子》第一次正式出现了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大意是说,当上古还没有天地的时候,世界的景象只是幽冥混沌,看不出一点行迹。混冥之中,慢慢生出了两个大神,一个是阴神,一个是阳神,在那里苦心经营天地;后来阴阳判分了,八方的位置也定出来了,阳神管天,阴神管地,这样就形成了我们的世界。可是这个神话的哲学意味过于浓厚,所以并没有在民间流传中形成规模。

《淮南子·精神篇》:“古未有天地之始,唯象无形,窈窈冥冥,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高诱注:“二神,阴阳之神也。”

巨灵天神

相传,巨灵天神与“元气”一同降生,又叫“九元真母”,本领极大,能够“造山川、出江河”。巨灵天神处于汾水的尾闾,原本是一位河神,曾经“手荡脚蹋”,将华山一分为二,使得河水可以从华山中经过,不必绕道而行,至今华山上巨灵开山的手脚印记还宛然存在。后期道家曾将巨灵天神推升为了造物主,可是并没有真正得到大众认可,后期世人大多将其当做天将之一,担任守卫天宫天门的重任。

《路史·前纪三》注引《遁甲开山图》:“巨灵与元气齐生,为九元真母。”又《文选·西京赋》李善注引同书:“有巨灵胡者,偏得坤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

《路史·前纪三》:“钜灵氏处于汾脽。”注:“汾水之脽上也,其地隆起若尻脽然。”

《水经注·河水》:“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足蹋,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

巨人朴父夫妇

据说天地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大地上洪水泛滥,天帝派遣巨人朴父和他的妻子两人同去开辟水道,治理洪水。这对夫妇硕大无比,各有千里之高,腰围差不多也和身子等长。朴父夫妇对于开河这件辛苦的工作十分苦恼,也不甚用心,只图早些了事,于是他们将有的地方挖深了,有的地方挖浅了,有的地方淤塞起来了,有的地方又被挡住了,全部工程简直一团糟,导致多年后夏禹还得辛苦地重新治理一遍洪水。天地恼怒于他们的懒惰携带,就罢免了他们的职务,责罚朴父夫妇赤身裸体地并肩站在东南角的大荒之中,只有等到黄河水变得澄清,才得以“官复原职”。然而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只有黄河与大海断绝交流,才有可能变得澄清,所以朴父夫妇也只能永远站在荒角了。

《神异经》:“东南隅大荒之中,有朴父焉,夫妇并高千里,腹围自辅。天初立时,使其夫妻导开百川,懒不用意,谪之并立东南。男露其势,女露其牝,不饮不食,不畏寒暑,唯饮天露。须黄河清,当复使其夫妇导护百川。古者初立,此人开导河,河或深或浅,或隘或塞,故禹更治,使其水不壅。天责其夫妻,倚而立之,若黄河清者,则河海绝流,水自清矣。”

鬼母

相传鬼母住在南海的小虞山,又叫鬼姑神,虎头龙足,蟒眉蛟目,形状奇伟古怪。鬼母本领极大,能够生产天、地和鬼,一次就能生产十个鬼,早晨生产,晚上就将鬼儿子们吞吃如腹。鬼母虽然在传说中也拥有着造物主的能力,但其行径凶恶,所以最终只是以“鬼”的形象流传于世。

任昉《述异记》:“南海小虞山有鬼母,能产天地鬼。一产十鬼,朝产之,暮食之。今苍梧有鬼姑神是也。虎头龙足,蟒眉蛟目。”

烛龙神(烛九阴)

烛龙神最早见于《山海经》,人脸蛇身,肤色赤红,身子有一千里长。烛龙神的眼睛像两枚橄榄般直树着,合拢就是两条笔直的缝。烛龙神睁开眼睛,世界就是白天;闭上眼睛,黑夜就降临大地。吹口气就彤云密布、大雪纷飞,成为冬天;呼口气马上又赤日炎炎、流金铄石,变成夏天。他蜷伏在钟山,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不呼吸——一呼吸就成为长风万里。烛龙神的审理还能烛照九重泉壤的阴暗,传说他常衔着一支蜡烛,照在北方幽暗的天门之中,所以又被称为“烛阴”。

烛龙神的神力十分强大,确实具有造物之能,某些版本中对于盘古的描写就同烛龙神几乎完全相同(详见前篇)。然而遗憾的是烛龙在我国神话中始终未能人化(未能化成人形),所以人们始终无法将其尊为认为始祖,故而在后续长久的传唱之中,烛龙神渐渐地被归为山神敬拜。

《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又《海外北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郭璞注“烛阴”云:“烛龙也,是烛九阴,因名云。”郭璞注《大荒北经》烛龙引《诗含神雾》:“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

《楚辞·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淮南子·地形训》:“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广博物志》卷九引《五运历年纪》:“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未昼,闭目为夜。”据此,可见盘古和钟山烛龙神的形貌本领几乎完全相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