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韦曲街道水寨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今天的河源头。4个村民小组,360户,1336人,耕地800亩。

村子形成要追溯到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961),距今已经千余多年。相传这里曾经扎过军寨,而且四周是宽约十多米的护城河,人们出入要靠河面上的吊桥。正因如此,清嘉庆《咸宁县志》记名水寨村,俗称“水围城”。

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村子周边的两条河,一条是村南的潏河,一条是村北的河。其实, 河是一条人工河。是唐玄宗修建兴庆宫时,为给兴庆湖引水而派人挖凿的,源头就选在现在的水寨村。河修成以后,与潏河形成夹角,丰富的水利资源,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四周的人们就不约而往。宋初,村子的雏形已形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360多户的小村竟有郑、曹、李、王、杨及张、曾、任、宋近十个姓氏。

(柳青)

在土地改革时,著名作家柳青曾在村中深入生活一年。还有现任西安桃李烹饪学院副院长、国家特级厨师郑新民,陕西省诗词协会秘书长郑言武等名人。

(郑新民)

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大多数群众整天都和土地打交道。加之地沃水足,靠近城区,村中80%以上的土地都种蔬菜。特别是韭菜和韭黄,名扬西安。2005年后,通过集资、贷款、赞助及争取政府拨款等,先后对全村道路进行硬化,在两边修排水管道和绿化带,栽植行道树25000余株,安装路灯100多盏。又着手实施低压电网改造工程,筹资40多万元新架设200KV变压器两台,改造低压电网线路15000余米。

同时实施人居饮水工程,建起18米水塔一座,使全村村民用上自来水。随着潏河樊川湖公园、地铁二号线南站和陕西雍和置业公司等开发项目的建设,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委会还对村中考上大学的子弟进行资助,3年共资助14名大学生。

水寨村的铜乐社发端于民国年间,由城南瓦胡同传入,属细铜器类,也就是人们说的“酥家伙”。主要曲牌有《老虎扛枪》《蛤蟆鸣》《倒卷帘》《翻海底》《新年乐》等近十种,初始主要用于求神祈雨,上庙进香,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群众文化娱乐。铜乐社曾一度中断,并几近失传,后在老艺人即现在的铜乐社社长李天恩组织下,又恢复演奏。现在不但经常被外村、外地的人邀请去演奏,还多次参加各种锣鼓大赛,声名远扬。随着铜乐社的兴起,村子又成立秧歌队,参加村民近200人,也经常被邀请去演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引起篆刻艺术家刘德源先生的注意,将其所经营的长安印社迁到村中。2009年1月18日,两委会举办第一届农民文化节。在文化活动中,首先由水寨村铜乐社和大荔县南留锣鼓队进行锣鼓交流表演,锣鼓敲了近一个小时。接着,村秧歌队和文艺演出队又表演了节目,最后是由长安印社组织书法家为村民和群众义写春联。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上的一片叫好。

(三官庙)

老仙宫(又称老爷庙)

2008年被确定为西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随后又被长安区委、区政府评为“文明村”、“生态示范村”、“大绿工程先进村”。在韦曲街道党工委、办事处2008年年终颁奖会上7项大奖中,夺得年度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及维稳信访、计划生育、劳务输出、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6项大奖。

投稿、闲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