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史31金元四大家之李东垣02
这一回我们继续说李东垣的《脾胃论》,上回说到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的核心方。
补中益气汤的药物组成为: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方中黄芪用量最多,因肺为气之本,重用黄芪以补肺气,益皮毛而固腠理,不令自汗损其元气,所以为主药;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则肺气先绝,所以用人参、甘草泻火热而补脾胃中的元气;白术燥湿健脾,也可助黄芪补中益气;陈皮行气和胃,醒脾调中,使黄芪、人参补而不滞;升麻、柴胡升举下陷的阳气。
李东垣的立方宗旨,不外乎补脾益气,升阳调中,使脾气健运,升降有序,气机畅达,阳气不得闷郁,所以身热等诸症皆除。李东垣的这一治疗方法,被后世称为“甘温除热法”,并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中。
(北京同仁堂的“补中益气丸”就是来源于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只是把人参换成了党参,橘皮换成了陈皮。)
《脾胃论》卷上脾胃盛衰论一篇中说到,胃乃脾之刚,脾乃胃之柔,表里之谓也。饮食不节,则胃先病,脾无所禀而后病;劳倦则脾先病,不能为胃行气而后病。
(脾胃互为表里,脾柔胃刚。饮食不节制,则胃先病,饮食受影响,脾无从运化食物,则脾随后也会发病;劳倦会使脾先病,脾病之后影响运化食物,则胃也会随之而发病。)
卷上肺之脾胃虚论一篇中说到,脾胃虚弱后,懒惰喜卧,赶上秋季天干气燥,会有身体沉、关节痛,同时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喜欢吃饭,饮食不消化。兼有肺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不和,这是阳气不伸的缘故,当升阳益胃,用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由黄芪、半夏、人参、甘草、防风、白芍药、羌活、独活、橘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组成。服用时配生姜五片,枣两枚,温服,早饭、午饭之间服用。如果服药后开始喜欢饮食,初始的一两天不可饱食,恐再伤胃,此时药力才开始发挥作用,力量尚少,胃气不得转运升发。此时的饮食应该清淡、丰富,协助药力,益升浮之气,而滋其胃气;不可以吃的太单调,以损药力,而助邪气之降沉。服药期间不能太劳役,使气复伤;如果能清心静养,那就更好了。胃气稍微强壮一些后,可以稍微吃点水果,以协助食物和药物之力。
《脾胃论》卷下论饮酒过伤中说到,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止当发散,汗出则愈矣;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湿。
(酒,大热有毒,气和味都属阳,是无形之物。如果伤酒,可以发汗,汗出则治愈;其次不如通利小便。两个方法是分别从上、下两方面消去湿气。)
本篇后面记载了葛花解酲汤,酲是醉酒后神志不清的意思。
葛花解酲汤,治疗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成份有莲花青皮、木香、橘皮、人参、猪苓、白茯苓、神曲、泽泻、干生姜、白术、白豆蔻仁、葛花、砂仁。
《脾胃论》卷下的最后两篇分别是:远欲和省言箴。
远欲就是远离欲望,文中说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何取之轻而弃之重邪!
(名声与身体,哪个对于人更亲?身体与财货,哪个更值得珍惜?以价值连城的宝珠去弹麻雀,世人肯定会笑话,为什么取轻贱的名利而放弃贵重的身体呢!)
这一篇李东垣劝谏世人要淡漠名利,他说自己六十五岁,身体出现衰老症状,但是身体仍然如隋侯之珠一样宝贵,所以他少思寡欲,省语以养气,不妄作劳以养形,虚心以维神,寿夭得失,安之于数,血气自然谐和,邪无所容,病按增剧(疾病怎能增加和加剧)?苟能持此(如果能坚持这样做),亦庶几于道(就接近道),可谓得其真趣(真谛)矣。
省言箴一篇中说到,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有道者能之,予何人哉,切宜省言而已。
(气是神之祖,精是气的子孙,气是神的根蒂。这是大道理!积累气以形成精,积累精以使神更饱满,必须清静,用道来驾驭精、气、神,就可以成为天人。有道之人可以做到,我是什么人(言外之意是我做不到天人),只是切记应该省言而已。)
淡泊名利、远离欲望、少言慎行,是李东垣总结的养生之法,可惜这三点离大多数现代人非常远。希望本篇能够对观众读者们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