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专栏 | 陈华林:风雨草鞋亭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图、文:陈华林 / 组稿:柳依依
“草鞋亭”是一个自然村的名字,也是一个村小组的名字,别名亭子,有误写成“朝家庭”“朝家亭”的。该村隶属于横峰县青板乡薛家村,与现在的岑阳镇铺前村接壤,距离县城10公里,一条省道S205线(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镇至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省道)穿村而过,南来北往的大货车、小汽车川流不息,交通出行十分便利。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只有几户人家,却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有一位老者,在路边竖起了四根木头柱子,柱顶盖上茅草,建了座简易的“四角亭”,时常在亭中编织草鞋,并常备茶水供过路客纳凉解渴。久而久之,“草鞋亭”的地名就被叫开了。
建国前后,古道改建成了砂石公路,草鞋亭地处县城至北部山区青板、上坑源、葛源、新篁4个乡镇必经的砂石公路两侧。该条砂石公路在草鞋亭有一段既陡又长的坡道,人称“草鞋岭”,人力车和自行车上坡特别难行,下坡又特别快,还时常发生汽车或自行车交通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的惨景,因而过往行人和驾乘人员不说“谈岭色变”,那也是心有余悸。
打记事起,我就发现爷爷经常会去草鞋岭。他在路边石壁上寻找出几只泉眼,挖出一个个小水池,并在池边打一个小木桩,将他自己精心制作好的竹制水瓢挂在木桩上,给上坡行人、骑自行车的、拉平车的过路客歇脚解渴提供方便。我爷爷还自己带头,到处募集资金和木石料,在离村两三百米的公路上坡一侧,建起了一座非常实用的红石墙、灰瓦顶的长方形凉亭,为过路百姓遮风挡雨。10年前,据这座亭子几十米处迁来了一个移民新村。2017年,政府搞秀美乡村建设,很多旧房子都被拆还基了,唯独这个亭子拆旧建新,一座精美的八柱木制风雨亭立在原址,进出亭子的两头挂上“草鞋亭”的牌匾,成了村民们休憩纳凉的好去处。
要想富,先修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上德公路在横峰段基本上沿着原来的砂石公路走向开建,草鞋岭顶被削低好几米,将两岭之间的低洼处“填土筑堤”,路过草鞋亭的这段公路再也没有“岭”了,平坦宽阔的柏油路面给过往车辆和行人提供了极大方便,给各类汽车和摩托车、电动车创造了越开越快的加速条件,却给路过该段公路的村民(路人)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二三十年来,在此路段发生了好几起有人员伤亡的重大交通事故,没想到“致富路”倒成了村民们的“心头愁”。
近年来,上德公路经历了2次升级,从纳入省道S203线到调整为省道S204线,再到调整为现在的省道S205线管理,向北延伸到景德镇的瑶里镇与赣皖交界处的虎头岗,向南延伸到铅山县与赣闽交界处的分水关,成为连通皖赣闽3省的重要通道,难怪跨省大货车和小轿车急剧增多,车流量骤然增大!前年下半年以来,有关部门将公路两侧的绿化树木进行了适当间伐、修剪,拓宽了道路视线,又在路面施划了厚厚的黄色减速带,在路沿安装了防护栏,在路口安装了监控探头,道路交通安全系数显著提高。此后,草鞋亭路段再也没有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村民们心头的愁云也随之渐渐散去。
相关链接:
作者简介
鸿沉浄好,陈华林,横峰县作家协会会员,横峰县诗词学会会员,闲暇时喜欢组织文字陶冶性情。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总监:徐和生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柳依依 暖在北方 胡迎春 尾子
主编:烟花 清欢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陈风华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朱晓燕
美编:无兮 ETA 张婷儿
播音部:
主播:魏小裴自在花开 眉如远山 西西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