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历史上第一位少数民族的官员
李某(732—799年),唐仁宗天圣间吐蕃人,身材五大三粗的十分魁伟,满脸长满红色硬茬胡须,有点类似于后来民间神话故事里的钟馗造型,也就是这样一位异族人士,在当时的唐代得到重用,从公元759年到公元762在鄂州做了三年的节度使。据历史记载这位在节度使是一位少数民族的人士,也是唐代鄂州历史上第二位节度使,此人的祖籍就是今天甘肃平凉市崆峒一代,在唐代应该是吐蕃的地盘。
如果史料记载没错的话,李某应该是现在的回族人,其出身相当卑微,据说是当时吐蕃国的一个奴隶,但是因为这个人装束与中原人不一样,尤其是满脸的红色胡须像刺猬一样竖着长,以至于其天生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不仅如此此人却实身负神力,智慧与想法也超乎常人。
成年后的李某,受不了吐蕃国的地主恶霸欺负,就将其斩杀后去甘肃大山里当起了响马和土匪。
这个土匪一做就是近二十余年,在这二十年的流寇生涯中,李某虽然过的是亡命徒的生活,身上各种刀伤百余处,但也在困境中学会了一身本事,尤其是武艺练就得相当高强,不仅渡水过河不用船,轻功水上漂一闪而过,数百斤以上牛羊更是信手拈来,因为向往当时天朝上国唐朝文化,这厮竟然学会一口流利的汉语。
也许吉人自有天相把!李某屡次都能在危难关头逢凶化吉,其中在最重要的一次危机中,被当时途径甘肃平凉的鄂州籍军官救了一命。于是,从此以后这家伙就改邪归正,带着全家一百多口人迁往山西汾水一带居住,且还以自身优势在当时朔方、河东两道节度使王忠嗣的唐军中谋得一份工作。
也是上天垂怜,安史之乱的混乱政局,给他个人提供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在与叛军的作战中因为勇猛不仅立下了军功被提拔了参军,且还因为救下当时的储君李享被赐姓为李,因为有了皇家光环的加持,后来李某便一步步青云直上,到了李享当了皇帝后竟封侯拜相做了节度使。
李某在鄂州任职期间,正是唐代中央朝庭与方镇之间处于惟妙的一种关系,那时候的节度使不仅聚敛的民间财富,过着奢华的生活,还广置田产、修造豪宅,并结交朝中权贵重臣,说白就是搜刮民脂民膏来供自己享乐。
但是,这位节度使在鄂州任职期间不仅洁身自好,不向任何势力趋炎附势,更不善于去做哪些巴结人的事情,只一心埋在给鄂州人做实事的工作上。政治方面: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沿用并加强唐代中央对鄂州统治,确立新的官员制度,要求鄂州辖区内官员各尽其责,真正起到互相检查的作用,同时严格落实唐代中央的官员考核政策,精简各级行政机构和官员,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减轻了当时鄂州广大劳动人民的负担。大兴学校,发展科举,扩大了唐朝在鄂州统治的基础。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上措施,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广大农民定居下来,以辛勤劳动迅速改变农村的凋残景象,使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于是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初步繁荣,民族关系融洽,使得当时鄂州社会出现了少有的海清河晏政治升平的治世局面。
难怪明代诗人黄仲昭赋诗《望云思亲为太学生李某赋》对其赞不绝口。
悠悠天际云,飞绕江南路。
游子行见之,徘徊日将暮。
飞云本无心,于人亦何与。
为念白头亲,远在云飞处。
丈夫身许国,私恩邈难顾。
乡山杳霭间,可望不可赴。
安得双羽翰,高飞逐云去。
我亦别庭闱,接武金銮署。
为君动长吟,潸焉泪如注。
李某一生颇有波折:在初生之日,即险遭不测;幼年、少年时代在动荡的流寇生涯中度过;成年之后,他又眼见大唐帝国由繁荣昌盛转向衰落,一心想为这个国家出点力做点什么,于是便把毕生心血用在了治理鄂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