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秦国虎狼之师伤亡20余万,赵括并非纸上谈兵无能之辈? 2024-03-19 05:44:33 作者|历史搬运工 字数:1836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长平之战,将赵括牢牢地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那么赵括真的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吗?其实并非如此,赵括其人绝非庸才,只能说他当时才不配位,能力经验不足以应对当年那一场世纪大战。赵括乃马服君赵奢之子,自幼熟读兵书,在排兵布阵等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其父赵奢亦常问计于他——少时便因运用反间计,成功帮助父亲解救阏(yù)与地区将士而扬名天下。长平之战,赵王听从乐毅建议,任用赵括为主将。乐毅想必很多人都熟悉,他是战国杰出的军事家,曾统帅以燕国为主的五国联军伐齐,连破70余城,可惜最终由于功高震主,不得不弃燕投赵,所以深得赵王器重。赵括不仅年少成名,又得名将举荐,可见其并非只会夸夸其谈之辈。长平之战之背景秦国地处《禹贡》之雍州,北有胡宛之利,南有巴蜀之饶,东有潼关之险,自商鞅变法以来,兵强国富,战争潜力巨大;反观赵国,地处《禹贡》之冀州,域广而地惜,“民俗懁急,仰利机而食”,自沙丘宫变以来,尚未得足够喘息时间。两国综合国力对比,秦优于赵。长平之战,两国皆倾举国之力,对峙三年,秦国仍有余力,但赵国实属强弩之末。如果想要扭转两军对峙,拼消耗,比国力之局面,那就必须改变战略,所以“转守为攻”也是赵国当时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赵括取代名将廉颇为赵军主帅,表面上是赵王误中秦国反间计,实质上也是赵国君臣对改变战事,扭转乾坤的内在诉求。初出茅庐之决策失误其一,情报掌握不准,犯兵之大忌。长平之战初期秦军由王龁率领与廉颇交战,但是当赵军换帅以后,秦军也相应做出来了调整,由武安君白起担任主帅,王龁降为副帅。赵括起初并未发觉秦军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未明秦军动向,为其之后贸然决策埋下了祸根。秦军这边属于谋定而后动,运用反间计的本意就是引赵军主动进攻,起用赋闲在家的白起,就是因为白起战无不胜,且极其擅长打围歼战。而反观赵军,赵王急切地想要给以秦军重创,赵括初出茅庐,立功之心比较迫切,又富有年轻人特有的激情和冲动,以至于战前没有做好情报工作。如此对比,赵军焉有不败之理?其二,作战经验不足,战术轻敌冒进。当时整个战场南北由太行山脉和王屋山脉组成,东西则是沁水和丹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矩阵。当时赵括决定派晋阳赵军南下支援沁水西岸赵军,以图配合自己亲率的大军东西夹击秦军。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沁水西岸赵军不仅未能控制沁水西岸,还致使赵军陷入秦军包围。再者,被围初期,赵括方寸大乱,手足无措,并未趁秦军立足未稳之际,发起反攻,冲破包围圈,错失翻盘良机,而后又空等二十余日毫无作为,直至粮道被断,四十万大军腹中无食,失去了继续僵持的资本,才想起拼死反攻,但为时已晚,最终导致长平之战赵军几近全军覆没。 四面围困之孤注一掷在赵军面临全面围困,粮尽弹绝,孤立无援的绝境。赵括则表现出了一位冉冉升起的将星该有的一切素质。治军严谨,御下有术,极得将士爱戴,在断粮四十六天的情况下,赵军将士依然斗志高昂,众志成城,不仅未出现集体兵变之局,反而凝聚了破釜沉舟般的气势——临危不乱,孜孜求胜,不放弃,不失战心,战法悍勇不逊色虎狼秦国,被围期间赵括得知援兵已无可能,且军中断粮已久,果断组织数次突围,虽仍未能改变困境,但也让秦军付出了惨重代价;献身为国,宁死不屈,体现军人宁折不弯的气概,挑选敢死队,杀马充饥,亲率抗敌,一马当先,虽然未竟全功,但亦不负燕赵大义。 长平之战,虽然赵国以失败告终,但秦军同样也付出了惨痛代价,除去赵军被埋的人数,秦赵两军伤亡比几乎是1:1,秦军伤亡达到了20多万,几乎使得秦国无力继续东进。虽然后来秦昭襄王一意孤行,想要直取邯郸,但终遭大败而回,其统一六国的野心至此破灭,秦国向外扩张的步伐也延后了几十年,直至嬴政当权。综上所述,赵括并非毫无才能,只是生不逢时,出道之战就直面杀神白起,面对国内空虚,其他五国作壁上观,只能打速胜之战的局面,以其浅薄的作战经验岂有不败之理?但他能在必败之局重创秦军,使其无力继续东出,也实打实地表现出了名将所应具备的素质。假设赵括能有足够的时间去战场历练打磨,未必不能成为赵国支柱。不管怎么说,赵括犯了很多年轻人都可能犯的错误——自大轻傲,不明敌情,贪功冒进,不留后路,最终导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他本人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赵括的一生,那可以说他只是一位选错了事业起步时机的贵公子,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选择了错误的对手,开启了自己悲剧而短暂的事业。 参考资料:《史记》等 赞 (0) 相关推荐 李牧王翦名将巅峰对决,关系秦国赵国国运,谁知反间计再次成关键 俗话说,兵不厌诈,在时间进入战国时代,早就摈弃了彬彬有礼的战争打法,取而代之的是尔虞我诈的权变兵术.各国间为了生死存亡你争我夺,互相奇谋攻伐,其中反间计是一个屡试不爽的谋略.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 ... 历史上的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吗? 说到纸上谈兵,很多人都会想起只会夸夸而谈的赵括,那么在真正的历史上,赵括真的是只会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嘛? 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出身名门望族,父亲是大将军,因此自幼熟读兵书,对排兵布阵等 ... 李牧: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文 / 子玉 什么是历史的悲剧? 历史的悲剧在于悲剧总是不断地上演. 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七年,秦国大将王翦率领秦国铁骑轰隆隆开向了赵国. 秦.赵之间的PK反反复复,各有胜负.但此次,秦王赵政的命令 ... 长平之战临阵易帅,孝成王真的中了反间计吗?历史不应该如此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一种极端的政治与外交手段,两个国家.政府之间相互采用暴力与杀戮等手段,达成自身的或政治.或经济.或领土等目的.对所有参战方来说,战争是死亡与破坏的代名词:可纵观人类的发展历程,这种非 ... 精读系列之第四篇:秦国崛起和秦朝的建立 一.秦国崛起 倘若魏国继续执行魏文侯的政策,压迫秦国边境,进而占领拥有关中平原,或许历史将被改写.但魏国的继任者们却没能继承开国君主的雄才大略.魏文侯去世后,魏武侯.魏惠王立刻把中心放到了东方,开始和 ... 窥破话语:一句话所体现出的四大权谋要点 [出处]<资治通鉴 卷第五 · 周纪五> [原文]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 ... 赵括并非纸上谈兵,白起也并非无所不能——谈秦国长平之战的惨胜 宣太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公元前265年,秦国著名的宣太后逝世了.同年九月,魏冉也被解除了所有职务,返回了封地陶邑养老了. 这两人离开秦国的政治舞台,对秦国来说是一大损失,尤其是白起伯乐魏冉,这辈子对于秦 ... 济西之战,一堂24年后长平之战的实战教学,廉颇领悟了,赵括没懂 导读 济西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84年,以燕国名将乐毅统率燕.秦.赵.韩.魏五国联军在济水之西与齐国进行的一场战争,又称"五国攻齐".齐国大将触子欲借助天然屏障济水为防线阻挡五国联军 ... 长平之战秦军大获全胜,为何名将白起为赵括说话?只因这三个原因 战后后期,秦国因商君变法之后日渐强大,放眼六国之中,只有赵国能与之一战.赵国老将廉颇用兵如神,和秦军对峙多时,使秦军不能前进一步.秦国上下对这个局面不甚满意,于是施展离间计,蛊惑赵王将赵括替代廉颇,最 ... 长平之战秦国大胜,本可提前一统六国,却因一错误决定回到解放前 韩国不愿降秦,于是,打算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赵孝成王问平原君:"接受上党的土地,秦国必定派武安君白起来进攻,谁能来抵挡?"平原君回答说:"别人难与白起争锋.廉颇 ... 【将帅录】-106- 这一战,敌一个师伤亡六个团长,战史却没有记载! 1932年春,蒋介石第三次"围剿"被粉碎后,于5月又亲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署30余万兵力,向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8月初, ... 长平之战秦国损失 世人皆知,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对当时的赵国可谓是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是的,赵国在这场战争中伤亡的人数以及损耗的财力.物力,在当时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灾难.那么,在这场战争中,交战的另一方秦国又有着什么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非要坑杀四十万赵军 战国四大名将 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四位将领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千字文>中写道:"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可见这四位将领功绩非凡. ... 双鱼座、天蝎座、天秤座、射手座7.22~7.28周运|长平之战真的是赵括【纸上谈兵】的锅? 这是历史上 很著名的一个故事 秦.赵交战 赵王听信谣言 罢免老将廉颇 启用年轻的赵括为将 赵括自幼熟读兵书 但从没带过兵 结果长平一战赵国战败 赵括也被称为『纸上谈兵』 从此这个成语流传至今 那么长平 ...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44年惨遭团灭,伤亡40余万精锐士兵 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结束之后,德国优秀的士兵可以说已经折损了大半,已经没有能力在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了.而从最初的慌乱中清醒过来的苏联人,其巨大的战略纵深,储量巨大的资源,优势的人口基数,在危机的挤迫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