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兵马俑博物馆,有几位老人,他们做360行之外的“特殊”工作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陕西西安的秦兵马俑博物院,却有这样几个人,他们的行业脱离于三百六十行之外,是中国最奇特的职业,放眼全国也只有这里存在,究竟是一种什么职业呢?接下来就让我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生活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职业各不相同,但职业并无三六九等之分,各行各业都有它存在的必要和独特的价值。天下的职业究竟是哪“三百六十行”呢?其实大家应该也猜到了,三百六十,只是一个约数,并非准确数字,如果按照类型粗略划分,大致上职业可以分为:士、农、工、商、军五种,它们互相依存,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
在传统行业之外,还有一些另类的行业,古称为“外八行”,金点(算卦)、乞丐、响马(抢劫)、贼偷、 倒斗(盗墓)、走山(山贼)、领火(放火)、采水(海盗),这些上不了台面的行当,自然是被现代人深恶痛绝,将它们排除在三百六十行之外,但是秦兵马俑博物院的这一职业,同样不在常规职业之中,却被许多人羡慕,它叫做“职业签名人”。
一九七四年,西安市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几位村民聚集到了秦始皇陵附近,他们尝试找一个位置挖口井,最终选定皇陵东侧2000米处,开始动工,当挖掘到地下五六米时,地下的农民忽然发现,在泥土中有一些陶瓦的碎片,起初他们也并未在意,但当一个人头形状的陶制碎片出现时,众人马上意识到:可能挖到了当地传说中的“瓦爷”。毕竟这里就在“皇陵”附近,还是谨慎为好,于是这几位农民马上联系文管会专家,请他们前来调查。
专家赶到后,立刻开始进行细致分析,随后发现地下存在惊人的遗址群,这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秦兵马俑一号坑”。随后几年里,经过考古学家坚持不懈地钻探和研究,秦兵马俑遗址的范围,逐渐越来越大,不仅成为第一次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誉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从一九七五年开始,当地工作人员就已开始筹备建立博物馆,一九七九年十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放,因为规划合理、设计全面,再加上兵马俑强大的吸引力,博物馆很快就获得了“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荣誉称号,眼见有如此多游客前来,当地人自发开始发展当地服务业,老百姓也逐渐富了起来。
西安市文管会的专家们,都很欣赏当时几位农民的行为。如果不是他们具有保护文物的意识,没有及时的和当地专家取得联系,那后果真是不堪想象,为了表彰这几位农民的行为,也是为了给博物馆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博物馆先后将九位农民请到博物馆,作为“秦兵马俑发现者”,给来往的游客签名合影留念。为馆内增添效益的同时,他们也得到了成就感和物质奖励。
几十年的光阴一转而过,到了今天,当年年轻力壮的农民,早已变成了“弯腰的老爷爷”,一开始的九位农民,有四位已经入土,剩下的五位农民,还在博物馆中继续给购买图书的游客签名,享受着当年最早发现兵马俑,给他们带来的幸福。
当我们抬起头看秦兵马俑博物馆时,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自豪,都以自己作为炎黄子孙而骄傲。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