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道生活读懂茶
任世界喧嚣,我把它泡在茶里;任时光匆匆,我将它泡在茶里。慢下来,是一种生活态度!人生在世,求淡雅之美,淡名,淡利,无争,无夺。一切自然,一切脱俗,一切入幽美邈远的意境去。方为一盏无味而至味的茶,淡雅,吾之所求。淡雅,吾之所愿!
茶还是状物感怀、抒发胸中块垒的仰赖之物。据说,东晋志士刘琨每“闻鸡起舞”必先饮茶,原因即在“体中溃闷,常仰真茶”。至于佛门寺庙,种茶、制茶、饮茶之风向来盛行,东晋时名僧慧远就曾在庐山植茶,敦煌行人单道开以饮茶苏助修,故有“禅茶一味”之说,意思是品茶如同参禅。到了唐代,喝茶蔚然成风,出现了茶圣陆羽写的《茶经》。自兹,茶作为一种文化广泛渗透到社会各方面,制茶法有唐饼茶、宋团茶、明叶茶、清工夫茶,饮茶法从唐煮茶、宋点茶、明泡茶而清沏茶,由此又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画、茶道。茶由药用而食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这就有了艺术身段和文化意蕴。茶还是茶吗?不是,而是文化。茶溶于水,茶亦融入文明。古代中国不仅“以茶治边”,还借由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把茶叶运往境外,茶在诸多重大事件中串演了文化使者、政治筹码的关键角色。由是观之,茶出入雅俗之间,无俗即无雅,其雅亦若俗,此间意蕴,尽显茶之本真。
茶文化是历史的积累,茶由历史走来,且传遍各地。我们把茶文化比作河流,源头为茶的发现。随着“股股山泉”汇入,茶文化由原本小小的水源逐渐变大。而其所经过的流域和环境对河流本身影响很大,甚至直接决定了河流的走向。茶文化的“流域”,就是茶文化的环境和推动茶文化发展的后续力,亦即我们的传统文化。它对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和走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人生百载,恍如梦幻。或富贵至极,或穷困潦倒,总是无法超脱在繁纷杂芜的尘世之外,世俗的虚幻的名利,任凭物欲的横流,人都有失去自我的时候。无法真正的做到,无欲无求,洒脱自然在喧嚣混沌的尘世间,渐渐的失去我们身上仅有一点宁静和纯真。
若这个人独爱绿茶,那这个人必须是清纯可爱,脱俗迷人;若这个人甚爱红茶,那她必定端庄大方,独具气质;而如此人惟喜奶茶,那么此人必温柔恬静,向往温馨;还有人喜欢xo(人头马)如痴如醉,那么这类人必是出生名 门,情欢情调。
小院闲坐,可独啜,也可三五好友,但不宜过多,否则小院的闲适则破坏了。此时,最 好是初秋季节,天朗气清,秋叶初黄,却也不至于太冷,疏篱内菊花盛开,引一二好友,撑一张木桌,品茗闲话;或是春季清明过了,和风日暖,窗外垂杨千万缕,正是莺莺燕燕之时,品茗之余,细赏春日。恰如唐皎然与陆羽饮茶之景,“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与“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之时。
“人生如茶,第 一道苦如生命,第 二道香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作家三毛说。清清灵灵一撮茶泡在水中,焕如积雪,烨若春敷,顿时沁人心脾的清香味弥漫了整间小屋。 端杯看那水面上起伏旋转的嫩嫩的芽或叶,在水的滋润下,缓缓褪去颓败的颜色,重新变得嫩绿明亮。清澈的水,因茶而绿,碧绿的茶,因水而明。浅浅啜饮一口,任浓郁的香气伴着淡淡的一丝苦涩在口中慢慢溢开,那种温文尔雅的感觉,醇厚而甘甜,染得春 色无限,倍感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