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六十二章之心得分享

第六十二章 道奥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大家好!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六十二章之心得。
本章是讲天下最宝贵的东西不在身外,而一直就在我们身内,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道者万物之奥

”,古代指房屋的西南角,一般为尊者的居坐之处,或者祭祀的神主之位,在这里是主宰和庇护的意思,也有隐秘、深邃的含义在里面,所以“道者万物之奥”是说道是天下万物的主宰和依靠,但我们人类却从未真正的了解和认识祂。

《易经》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即阴阳之气的相互作用变化的造化规则就是道,这个道祂就在气里面,而这个气祂又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天地万物无一不充满着这样的气,这个气在万物就叫“性”,因此,水有水的性,木有木的性,火有火的性等等,当然我们人也有人的性,人们称之为本性。

本性以其生生不息的造化主宰、庇护着我们的人身,让我们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变为一个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有逻辑思维的一个人,而对于这一切我们却“日用而不知”。

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不知道痛苦与烦恼的根源,不知道生老病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等等,道既是万物的的主宰者和庇护者,但却又是如此的深奥难解,所以叫“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善人”、“不善人”不是好人与坏人的意思,而是尊道与不尊道的意思。尊道的人将道视为安身、立命之法宝,时时处处以道为依归,所以叫“善人之宝”;而不懂得尊道的人,虽然其常常干扰、扭曲道的造化,但道仍然不改初心,仍然担当其生命的庇护者、保护者,所以叫“不善人之所保”,不善之人也是靠道的保护才能维持其生命功能的正常运行。

就像我们常常熬夜不睡觉,常常饮食无节,常常焦虑不安,常常怨天尤人等等,总之就是常常干扰、扭曲道的造化,这时候道就会让我们生病,强迫我们停下干扰、扭曲道的造化的行为,道也只有这时才有机会修复我们的身体。

不仅我们的健康如此,我们的生活、事业也是如此,每当遭遇失败或挫折,其实就是道在告诉我们,我们一定有什么地方不合道,需要我们停一停,静下心来去审视,去调整,去改变。

道就是这样的无为而无不为,不因我们的善,或是不善而有所区别,无论是善还是不善祂总是一如既往的庇护着我们,只要我们能“放下屠刀”,祂便可让我们“立地成佛”。(“屠刀”比喻伤害生生不息的本性造化的各种分别、妄想、执着)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这段话是在诠释为什么道是“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交换、交易的意思,这里比喻换得人心。

加人”比喻受到人们格外青睐的意思。

因此这段话是说美好的言语可以轻易地俘获他人的心,礼敬他人的行为可以受到格外的青睐。人的不善,哪里是因道的遗弃所造成的呢?

言外之意是说连“美言”、“尊行”这样外在的东西都可以让人因此而获得这么多的益处,更何况道呢。

因为“美言”、“尊行”属于“礼”的层面,老子在第三十八章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了道才重德,失了德才重仁,失了仁才重义,失了义才重礼,可见礼已经离道非常远了。可尽管如此,礼仍然可以让人获得这么多的益处,而道对人的益处又岂止是一言之美,一行之尊可以比拟的呢!道主宰和庇护所有万物,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本、源头所在,而人之所以不善,是因人不懂得道的生生不息之“奥”,不懂得道的宝贵,误以身外的声名利禄为宝,而对真正的宝贝——道,弃之不顾,任意伤害毁损,哪知伤害毁损的却是真正对自己最有益的东西。所以老子接着告诉我们: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所以无论是被立为天子,或被封为三公,虽然有天子、三公之尊、荣,拱璧驷马之富、贵,其实都不如回到身中来体道、悟道。

天子、三公是天下最尊,最荣的地位,拱璧、驷马是天下最富,最贵的东西,连这些天下之最都还不如回到身中来体道、悟道,那这个世界还有比道更宝贵的东西了吗?当然是没有!

老子这里的“坐进”二字用得非常有趣,“坐”有安住的意思,“进”有从外转向内的意思,因此“坐进此道”的言下之意是说把我们往外追逐的心收回来,让其安住于身中,以体悟我们身中本来就有的宝贝——道,就像上古的人那样。所以老子说: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古人为何要这样看重这个道?因为古人说求就可以有所得,有罪也可以免于罪,所以道为天下人所贵。

这段话前后都好理解,不好理解的是“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这句话是个反问句,不是说求可以得,有罪可以免吗?意思是上古之人告诉我们求可以得,有罪可以免。

为何求就能得?有罪能免罪?老子这里的“求”指的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求,求我们本自具有的本性造化,“罪”也指的不是杀人放火等罪,而是指心中的贪嗔痴爱分别心,干扰、扭曲本性造化的罪魁祸首。

因此“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是告诉我们,往内去探索,去求证,就可以有所得,这个得也许是烦恼罣碍减少了;也许是身体越来越健康了;也许是生活、事业越来越顺了;也许是体悟大道了脱生死了;也许是成圣成贤了……,总之只要往内去求,就一定会有所得。即使我们有再多的贪嗔痴爱,再多的分别之心,只要我们坚持向内去求,它们终究会一点一点被清除,我们本性的造化因此会越来越畅然,这才是我们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让本性的造化回到生生不息的轨道上来,生生不息的本性造化才是我们真正的宝贝,哪怕天子、三公的尊荣,哪怕拱璧驷马的富贵,都不如我们生生不息的本性造化宝贵,更何况我们所追逐的那些声名利禄,更是不值一提。

这也许就是本章给我们的启示吧。

好了,本章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0)

相关推荐

  • 道者,万物之奥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62

    62.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

  • 道德经解读:老子说:“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62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道者万物之奥,奥是深而不可见之意.道非物,但万物之中无不有道.道与万物的关系,是显与奥的关系.人们认识道,也是由显到奥.但认识到道之后,又有两种态度,即老子所说 ...

  • 道德经解读: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这是出自<道德经>第62章的内容,它的原文如下: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 ...

  •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二章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二章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一辈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之心得分享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衿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大家好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六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六章 微明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直译:将要收敛它时,必定扩张它:将要削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六章 知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之心得.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二十六章之心得分享

    第二十六  辎重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继续分享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二十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五十六章之心得

    第五十六章 道贵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大家好!今天与大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六十章之心得分享

    第六十章  治大国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大家好!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六十章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六十一章之心得分享

    第六十一章 为下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蓄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之心得分享

    第六十三章 无难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八章 处厚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