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的人多了,整体效率却不如一个人辛苦一下就干完了,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倡导“人人如龙”的镭师兄,每天一个观点和话题,今天我们聊一下“提升责任感”。
最近总是被问到一个问题:“团队的人是多了,但是整体效率是1+1+1<2,还不如一个人辛苦一下很快就干完了,到底怎么办?”
这个问题是所有团队都会遇到的问题,只不过有些团队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大多数团队一直在与“低效率”搏斗。
一个故事
一个朋友是开广告公司的,因为规模小,所以只要与广告沾边的活都会接,其中就包括PPT的美化。
很多演讲者或者展览者都只会做内容,不会做PPT,所以他们在确定PPT的基本内容后就将美化工作交给广告公司做。
朋友公司的PPT美化活挺多的,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1、只美化一些颜色、字体:这是基础工作,一个人就能完成。
2、美化图片和色彩:这是难度较高的活,图片多的话,需要多个人协作。
3、整体美化:就是从首页到尾页全面美化,最后输出的每一页PPT都是电影海报级的视觉效果,这需要一个团队来策划和分工完成。这种方式要按页收费,价格不菲。
这个朋友统计了一下,他发现工作效率的差别:
1、只要是一个人单独负责的事情,工作效率最高,有时候为了赶进度,这个人会加班加点地完成(广告业的工作强度还是挺高的,不在这里讨论)。
2、只要多个人协作完成的任务,一定有人拖沓,即使有组长时刻盯着也没用,协调的工作量有时候会占总体工作量的三分之一。
3、如果是“整体美化”这样的大活,那么人力浪费更严重,朋友他以前一个人五天干完的工作,现在需要三个人四天才能干完。
他一直不清楚为什么工作效率会相差这么大。
我给他分析了一下:
“你原来一个人的时候效率最高,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你是为自己干活,另一方面你只有一个人,没有偷懒的空间,所以也不会有依赖和侥幸的心理。”
他问:“那怎么办?又不能只接那些单人就能完成的工作,只有这种大项目的利润才是最高的。”
我给了他三个建议。
建议1:将奖励与工作结果挂钩,让每个人为自己奋斗
大家进入职场,除了要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获得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与组员讲清楚收入分配方式才是工作开始的起点,需要传递的核心内容就是:“你的收入与效率、质量是绑定的,你是在为自己奋斗。”
因为基本工资是相对稳定的,对员工的激励效果最差,所以可以设定灵活多变的奖励形式,来激励大家进入更高效的工作状态。
例如设定月度奖、季度奖、年终奖、项目奖等,对于做得好的人员和团队进行及时激励,让大家能够清晰看到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同时也必须缩短激励周期,提升激励效果。
我见过的最短的激励周期是某手机店的当天激励,每天晚上下班后,店长就对销售成绩最好的员工当场激励,一叠红彤彤的百元大钞发下来,那效果相当给力。
建议2:让工作尽可能地数据化与独立化
1、数据化
所有的任务其实都可以数据化,只不过有些任务费点事而已。
(1)偏计件制的任务:如果能够准确地计件,那么就按照数量和质量确定收入,这种方式最简单,多劳多得。
(2)偏效果的任务:很多任务需要多个人协同完成,无法精准计算出成果的数量,那么就按最终的效果和每个人的贡献程度来分配收入,这种方式会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只要统一标准即可。
2、任务独立化+火车头管控
前面提到了,只要你一个人单独面对一个任务时,你就是唯一的责任人,自己就没有了推诿的空间和拖延的借口,这个时候你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去。
这种情况下,反而更能激发你的战斗力、创造出难以想象的效率和奇迹。
将大型任务尽可能地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小任务,并确定输出的时间和要求,让团队成员能够独立承担起一个相对完整的责任,这有助于提升他的责任感,而且在评定绩效时也能减少领导的主观性。
例如前面故事中的PPT整体美化的任务,第一个人整体负责和设计,第二个人负责所有的图片,第三个人负责色彩和文字,相当于每个人都包干到户,做好自己那一块即可。
这需要整体负责和设计的这个人制定出每一个工作块的具体要求,并对结果进行评判。这个人就是华为内部所说的“火车头”。
这种管理方式下,火车头最累,但是他的收入一定也是最高的。每个任务块责任人的输出效果也容易横向对比,评判出优劣。
建议3:下发责任,而不是下发任务
很多管理者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分配任务:将下属喊过来,让每个人领一个任务回去,到时间点交活即可。
这种管理方式其实最累,因为你将任务分给了下属,下属只是在“完成一份差事”,他们的结果交给你之后,最终还是由你向上级汇报,挨上级骂的是你而不是你的下属。
真正高效的管理者不是简单地将任务拆解成几个小块分配给下属,而是这么干:
1. 将自己的责任拆分几个部分,对这些责任的标准再加点码。
2. 将加码后的责任分配给下属,并对他说:“这个任务非常重要,我这次就靠你了。”
3. 定期跟踪进展,协助解决问题和规避风险。
这才能真正将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中,也能下属感觉是在“和领导一起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应付一个上级安排下来的活。
至于为什么要对分解的责任加码?这不是黄世仁式的剥削,而是基于人性的管理,即《孙子兵法》中说的:“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总结
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因为一旦有了偷懒和拖延的空间,团队成员的效率一定会下降,怎么规避呢?
1、通过激励牵引:让大家为自己的利益奋斗。
2、让任务与成果尽可能地数据化,方便对比和考核,减少主观和扯皮空间。
3、将责任下发给团队成员,让每个人都背上一个明确的责任模块。
前面利益牵引,中间责任下发,后面主管助推,可以有效提升团队的责任感和战斗力。
如果效果还是不行,就考虑换人吧,让吃大锅饭的人长期存在,就是对那些努力工作的人的不公平。
(“人人如龙”,我是聚焦个人优势的镭师兄,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