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游记】孙树恒《梦幻西塘,一次美丽的邂逅》(下)

【阅读悦读丨游记】孙树恒《梦幻西塘,一次美丽的邂逅》(上)

文/孙树恒

【作者简介】孙树恒,通辽市奈曼旗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在线签约作家。出版个人诗歌集《长夜当歌》、散文集《父亲的草原》等书2部,《跑街的女人》荣获第二届金融文学二等奖。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5

“青石桥傍木廊旧,细柳阶边水阳楼。小院真情休莫问,岂与花事竞风流?”不能错过了醉园,从水阳楼走进廊棚,过一段青石板路,右手边就是“醉园”。“醉园”因王宅“醉经堂”得名,初建于明,碧池清石,回廊翠竹,秀色醉人。园中有一座小桥,仅容一人过,玲珑剔透,细腻精致,清秀美感。王氏世代诗书传家,祖父精于书法,父子醉心版画艺术创作,园内书厅有“水乡风韵”版画系列。一张张看过,小小版画,容入大千世界,一笔一刀,俱由心生,表达了王氏家人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再一个,我没有忘记去西园。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浪潮影响下,于1909年11月在苏州秘密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为志的南社。南社的发起人是吴江著名诗人柳亚子,他在西塘发展南社社员18人,较为著名的有余十眉、李钟麒、郁佐梅、沈禹钟、江雪塍等。南社是一个革命团体,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革命,与同盟会互相呼应,成犄角之势。一时京、沪、苏、浙、湘甚至南洋等地不少报纸,都为南社社员所掌握。正如柳亚子所言“欲凭文字播风雷”,为反清民主革命大造声势。后来,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诗友,又组织了胥社,宗旨不变,人员不变,成为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组织。胥社成员的诗文绝大多数保留了下来,这些诗和他们的“宗师”柳亚子在西塘留下的诗文一起,成为西塘的千古绝唱。

过西园,入内,小园香径,绿草茵茵,主人倚栏默待窗月映水,轻叹往日如烟,流年似水,革命无涯。当年南社才子们在园中的诗酒之乐,随风飘远,后人知道南社才子的已经不多,而西园还保持当年的样子,真是物是人非啊!稍坐,别有情趣,这样的地方,可观,更可居。独成一家芳菲,颇能引人遥想。

6

我一个北方人,第一次来古镇,兜兜转转,分明徘徊在古镇的角落。走累了随便进去一个茶馆,没有招牌,只见粉笔在墙上写一个“茶”字,店里放着几张桌子,卖几元一杯的茶。我占了靠窗的桌子,舒展着我走累的脚趾,店家看见并不惊讶,也不过来兜售他的茶,只是笑着自顾自忙碌。我叫了一杯茶,一口气喝了个干净,透心清爽。解渴呀,真的。

天气不早了,我遍寻不着出口,正遇上一个古镇保安兄弟。他说,这是石皮弄,可以出去。我说再走走,他说,那你越走越远了。我掏出了票,看上面的地图。上面叫弄的很多,我也走了几个弄了,只不过是懵懵懂懂的。

让我百般遐思的,是寂寞立于墙隅的弄。据介绍,西塘弄多,这是全国古城小镇之最,古镇在明代以前大户人家有唐、王、赵、陆四姓,明以后又有倪、蒋、朱、卜、陆等大户,故多建有深宅大院。宅深形成长长的弄。

这些小弄还是一根根的网绳,将整个小镇联成了一张网,从每一点出发都可以到达任何地方。走进这张网,就要有耐心,象走进八卦阵,绕来绕去找不到出口。宅弄深处,曲径通幽,诉说着历史的痕迹,所有的弄,都只有头上窄窄的一线阳光,即使是烈日下也透着丝丝凉气,两旁是斑驳的墙,脚底是凹凸不平的砖,而青苔正沿着墙角慢慢生长……一切都让人感到那么久远,恍若隔世。走进每一条小弄都会有种深不可测的感觉,而不经意间峰回路转,出现几个岔路口,走向“死胡同”,带你走向另一个小弄。在这窄而深的弄堂里,拥挤在这些如经似纬般的弄巷中,幽深而静谧,而随处可见的“一线天”,总给人恍若隔世的感觉。

这些小弄里,最著名的要数“石皮弄”,全长68米,由216块石板铺成,最窄处居然不足一米,最宽处也仅一米多。石板薄如皮儿,取名“石皮弄”真是贴切至极。我走了进去,前面有一个老太太,踯躅前行。走到尽头,便是出口。我不忍走开,想再转转。

走进石皮弄上最有名的种福堂。西塘的大户是王氏人家,据说现在镇上还有两千多王姓子孙,这从王家的院落中足以看出。王家宅院有七进,厅堂、天井、花园都很有气派。

走进去,木桌木椅散发着特有的光泽,楼板咯吱咯吱作响,扶手已被磨得光滑,凸显它的久远和精致。种福堂内随处挂联悬匾,字句都很尊尚,画也崇尚自然,无穷的妙趣。王家久以经商为业,不失诸礼,且代代相传耕读继序的家风,堂前屋后是无处不在的儒商气。我想象清瘦的宅主轻捻细须,他穿着一件长衫,手里还要握一本线装书,意态幽闲地穿过偏廊。在阳光下走久了,在厅内的木椅上稍作休息,既安静又悠然,颇能体会古人的风雅。

走在弄中,细长的小巷是一条时间隧道,那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弄堂,看弄堂里边听越剧边喝茶的老人,生活是如此的闲适和安逸。那民居,那小吃,那老酒,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着满腔的往事。

走过小弄,两边的墙壁夹着人们的梦,谁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的走着;走过小弄,仅有一尺的距离与空间,两边的高墙露出的一线天空,谁都是那么希望梦想可以飞出这里。此时不得不承认,西塘确实让人深醉。

7

“江南忆,最忆是西塘。阶前流水桨声远,巷月桥影梦里长,晓市闻渔唱。”夕阳恋恋不舍坠入天边的树梢,黄昏的轻纱慢慢掩上石桥、老屋、河流。华灯初上,千万只红灯笼映红了西塘,江南水乡夜色,又是一番迷人的风景,这也是西塘最是迷人的时刻,雕栏画檐,五彩绚烂。然而此刻所有的繁华都隐没在夜的灯光里。

水面上氤氲淡淡的水烟,贴岸斑驳廊檐的倒影。河面上那一方光亮,显然不是岸上的灯笼,那是在水上飘浮着的,走近了才知道是舫。是啊,是该有舫的,舫现在只是悄无声息的静在那里,灯光也显得热烈,有游客走进舫里。舫不再静默,喝酒行令声音悄悄的传来。

朵朵荷花灯,泛舟河面,那是女孩子们手捧许愿灯,轻轻地放在水中,承载着纯的女儿心,祈求时光静好,爱情甜蜜,彼此安然。

我站在岸边,看着行人穿梭在各个小巷中,静观水面盏盏红灯,夹杂着水中倒影,如诗如画,分外撩人。我好想乘夜色坐在乌蓬船上,沿河观赏,一杯清酒,几盘江南特有的小菜,朋友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把酒抒怀。或拍一下夜景的江南。或弹奏古筝一曲,或缠绵情歌一首。

我聆听脚下的青石板,透过一扇扇窗棂,从斑斓的古民居门缝中,想许久以前屋内古人生活的情形。逝者如斯,古屋犹在,岁月的流逝,只不过是古屋易主罢了。古屋中柔和的格局,只不过多蒙了几许尘垢罢了。那古窗、古棂、古门洞溢出的喜悦,古旧宅邸里那一方久远的光影,只是一个个长出了青苔的老故事,在商业的新气息中有一些凋敝,却始终存有千年古镇的风骨。

西塘是美丽的,西塘是富于诱惑的,而这诱惑还来自“小河穿市过,人家尽枕河”江南水乡独然的情趣。始终呈现着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的不断变幻的水乡风情画。西塘,被人们称之为生活中千年古镇,确实里面还生活着一群人!

我到西塘小吃街,这里人声鼎沸,小摊密集,各种当地风味小吃,如八珍糕、千层饼、水豆腐等,既下酒又可作点心。我只品尝了五元一块荷叶粉蒸肉,滑软爽口,香而不腻。想再喝二十元一碗鸭胗汤,可是肚子容量有限。小吃街的香味飘出,弥漫在街巷中,久久不散。

回头望去,一个酒馆高高的酒旗在微雨的夜色中沉寂,一户人家正借着灯廊把酒夜话,那软软的方言轻轻在对岸的墙面上产生回响,又在水面上荡开去……

想得入了神,河里还有小船轻轻划过,橹子声吱吱嘎嘎从远而近。感受西塘古镇带给我的那份恬淡与宁静。我将何去何从,还真没有认真寻思,只能期盼下一次,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游走这里,寻找古镇的踪迹和那些烟火的故事。

8

“淡我前生孤寂梦,行云逝水纵吴歌。依依垂柳缠丝絮,绊入残塘又橹波。”我离开西塘返程了,一下午的时间很短,我虽然没有融入江南古镇,却让我承载更多的温暖。西塘这样的地方是足以濯涤尘嚣之气了。可能这儿以前并不富庶,因而造就了一方淳朴、厚道的民风,真如这儿的黄酒醇厚无尽,绵软悠长,一杯杯饮下去,醉人醉心。

“偷得浮生半日闲”,虽然脸晒黑了,胳膊脱皮了,脚底磨出了血泡,可是心情难得这么舒展和愉悦。我坐在返程的出租车上,望着天空的月亮,那么明亮,那么照彻心扉,让心情平淡如水,薄凉明镜一般。

在路上,出租车司机跟我说,若是遇上节假日,有幸可赏得极具江南特色的戏剧演出。若能听上几句,定会被这吴歌软语所吸引。婉转柔美的吴侬软音总能抵达人的心灵深处。我不由得想到古镇那个“听涛留云”古戏台,“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舞台就是人生,这舞台就是留人的魂,那是生命的交响,让天下人痴迷!

出租车在疾驶着,我静静的想像自己像鲁迅作品里的孔乙己一样,坐在船儿飘摇,走在送子来凤桥上,坐在酒馆里喝酒的样子……梦想有一位妩媚的女子带着绽放荷花的清香、轻抿着阳光的笑意,深情地立于西塘古镇的廊桥翘首等待。等待一场浪漫的邂逅,等待一份期待已久的约会。

先生,到嘉兴了。出租车司机轻轻叫道。我从西塘古镇的梦幻中醒来,我看到了嘉兴城市的车流穿梭、华光流溢、霓虹闪烁的城市夜景了。瞬间,我的心一阵悸动而潮湿了。

《琴泉》微信号stzx12345678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