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蜘蛛结网形古宅号称客家第一祠,走出名人一大把
坐落在福建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的李氏大宗祠,亦称惇叙堂,该宗祠始建于清代道光丙申十六年,也就是在公元1836年,为了纪念李氏火德公之恩德,共同集资而建造的,
在清代道光己亥十九年落成,历时3年,共耗资白银2万余两,由湖坑火德公第二十二代裔孙、辛卯举人李梦兰倡建,官田二十二代裔孙李高凤主持,该宗祠总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
是一座独立的建筑群落,有门楼1栋,大厅2个,客厅26个,住房104间,后花园1所,池塘1口,
造型是上外围后半部呈半圆型,前半部为方型,采用明清庙堂建筑艺术与客家土楼建筑艺术于一体。
厅堂等主体建筑和宗祠正面门楼为古典庙堂式建筑,宗祠的其他三面外围则为客家两层土楼,
而且一楼与二楼之间不设置楼梯位,在二楼房内陆板开有小口,是由一楼临时架梯而上,
具有典型的南方山区民居特色。整座建筑为砖木瓦结构,周围是青砖砌墙,成“回”字形,从高处看,则呈“蜘蛛结网形”,也象征着裔孙以祖地为中心,衍派四海五洲。
并牢记祖宗德泽,慎终追远不忘记根本。爱好者把它称作蜘蛛结网,它聚圆楼和方楼为一体,既有客家民居的建筑特色,又有着皇宫群体建筑风格,充分利用最小的空间,
设计出了大小合计共有130间房。这里不仅是李氏后裔寻根谒祖的圣地,也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建筑文化历史遗产的一部分。
此宗祠被当地人誉为“客家第一祠”,今天我带大家到这里看看这里的山水和自然的地理环境,
大家跟着我们的镜头一起去品赏,宗祠的正面大门是用灰青条石、石板砌成的牌坊式门楼,显得十分雄伟壮观,
大门楼牌坊上竖着一块长方形石板,上面雕刻有“恩荣”二字,此为清代道光皇帝所赐的,其下横梁上,
刻有李氏大宗祠五个大字,两旁石柱外刻有“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的对联,两旁门空内有“登祠恩祖德,
入庙念宗功”的对联。在1996年9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将其核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月入选第四批国家A级旅游景区名单,
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共同学习,相互陪伴,大家好, 我是走乡下古海,孟子名言“不孝有三,无後为大”,是这样解释的,其中父母做错事却不纠正,总是顺从他们,让父母陷入不义的境地,
这为其一不孝;家里贫穷父母衰老,不去赚钱或者当官来赡养父母,这为其二不孝;不娶妻,不生育子女,绝断了祖先的祭祀,也就是没有后代去上坟供奉祖先,这为其三不孝;在三者之中,其三不孝为无后为最大,火德公与原配夫人伍氏相亲相爱,可就是没有生养有子女,
这也成了他和夫人的一块心病,直到火德公六十三岁时,由伍夫人亲自操持,娶了当地陈氏之女为侧室,梅开二度,在九年里连续生育了三一郎、三二郎、三三郎,和桂英、淑英,共三子二女,按此算来,他在七十岁的时候还有生育能力。这也令人称奇,正是这不同凡响的开端,
给了李氏家族强盛的繁衍能力,更让火德公的后裔就此连绵不绝,呈几何级数之增长,火德公为李珠公之四子,生于宋代乾德丙寅四年,终于宋代仁宗嘉祐壬寅七年,享年九十七岁,配伍氏、陈氏,曾任汀州府宁化县儒学教谕,他出自陇西望族,是唐祖李渊的第二十八代裔孙,
原籍宁化石壁村,在宋宝庆三年,迁居上杭胜运里丰朗村,在此生根散叶,成为了此处的李氏入闽始祖,该宗祠建立在千亩平川的田野中间,形同建造在一张大网上的“蜘蛛”,四面峰峦列势,黄潭河从左侧环抱流过,周围阡陌纵横,平畴方正,呈龙真局状,还有水绕山环之势;历经185年的风雨,经过1901年和1984年两次的大维修,至今仍保存着原形原貌。
此地立亥巳正针,向上是约周天150度,我们退到外面去看看这座宗祠的整体外形,我们在外面往白虎方这边看一下,我们再看一下青龙方,我们从外面飞回去看看这座宗祠和后面的来龙,我们在后往宗祠这边看一下,我们在后面往左边看一下,我们再看一下右边,我们在后面飞过这座宗祠的上空到前面去看一下,我们在外面重新飞回去看看这座李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