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莒南庄氏家风: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作为《庄氏族谱》的编修主笔,庄维林(左)和庄宿庭两位老人经常聚在一起研究家族的史志,以便更好地了解、传承那些珍贵的历史。

庄瑶为后人写下的家训。

  在广袤富饶的临沂莒南大地,有这样一个传奇家族,在明清两代300年左右的时间里,家业鼎盛,人才辈出,先后8人考取进士,中举22人,成为临沂范围内著名的科举望族。抗战中,有的族人拿出积蓄,支持抗战救助灾民;有的人从戎报国,赢得了百姓的赞许。解放后,数不清的族人奋斗在新中国的各条战线,开展科学研究、经营企业、带领村民艰苦创业,为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分力量。这就是活跃在鲁南苏北的名门望族——莒南大店庄氏。这个家族从一个贫弱的移民家庭一步步走向辉煌,走出了一条不凡之路。

  家风溯源

  从一个移民家庭变为科宦满门 庄氏族人500余年耕读不辍

  庄子,作为天下庄氏的始祖,一直让后人自豪。据唐代林宝《元和姓纂》:庄姓,出于芈姓,楚庄王之后,以谥为姓。楚庄王嫡派子孙共15代为楚王,无一人以“庄”为姓。直到楚庄王死后222年,战国哲学家庄周率先以“庄”为姓。按照“最先得姓的祖先为始祖”(据《辞海》),庄周是庄氏始祖。

  而莒南大店庄氏从何而来?86岁的庄维林老人多年来一直研究庄氏历史,他说,莒南大店庄氏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临沂人,而是在明朝洪武初年,因躲避战乱从江南东海郡迁居至此的贫困移民家庭。在通过几代庄氏祖先一百多年的勤奋努力之后,温饱有余的庄氏子弟开始从耕作中走出,直到第五世族人庄谦于明朝万历年间(1619年)考取进士,官至陕西巡按,开始了长达300多年封建仕宦家族史,直至在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考取进士,成为翰林,并成为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德成汉文老师的庄陔兰。

  “七十二家”堂号,说的就是莒南大店庄氏曾经的辉煌,据庄维林介绍,大店庄氏最繁荣时期有150多家堂号,土地连陌千里,势力延至苏鲁豫皖四省,有“人走一月不宿别家店,马行千里不吃外姓草”之说。到上个世纪40年代,庄氏家族还经营有6万多亩土地、5万多亩山场,百余个知名堂号,同时还与时俱进,大力兴办工商业。

  “那个时期,整个庄氏家族并不是哪一家独大,而是遍地开花,数不清的庄氏族人秉承祖训,在各地通过勤劳节俭的方式,‘吃粗攒细、留钱置地’。”庄维林说,清末编修的《庄氏族谱》家传篇记载,庄氏族人富裕后节俭成为传统,躬亲农耕、布衣蔬食,族中家长规定子弟“忌托大枉费”、“戒造华屋”。如今,在莒南大店“庄氏家园”中留存的老屋可见,并无一处华丽之所。

  如今莒南大店庄氏家族经过几百年、20余代人的繁衍生息,子弟遍布山东、江苏、河北、辽宁、台湾等省400多个村镇,人口7万余人,而且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也有大店庄氏族人居住。

  家风认知

  崇文重教,传承家训 大店庄氏广办家塾教育子弟

  俗话说,“富不过三”,但庄氏在莒南这块土地上却兴盛了几百年。庄维林说,在续修家谱的过程中,他也发现了庄氏祖先留下来的很多宝贵精神财富,这或许就是庄氏几百年不衰的真正原因。

  庄维林介绍,他通过研究一些地方史志和族谱发现,庄氏家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科举为目标,尊师重教,精心举业,著书立说,办学兴社,以科举诗文为主,书画为辅,以族谱修订为道德教育的手段,与时俱进的教育模式,成为家族教育的一大特色。《庄氏族谱》中记载,庄谦年少时,家贫,靠卖烧饼为生,却经常到私塾门口偷听塾师讲学,后受塾师王凯接济,终于成名。庄日跻读书欲睡,用瓷片刺腿,血流至足。庄谐家贫,每逢考试,步行前往青州府,吞雪充饥,却一日不忘诗书。这些事例,深深地影响了庄氏后学,秉承先辈遗志,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追求。

  同时,在各个时期,家族中有名望的族人还通过著书立说影响后人。其中,庄位中“仁圃斋治家十二忌九戒”,庄瑶的“有余斋忠言十二则”及“家教箴言六则”,庄许的“训弟子箴言”。“勿忘诗书,治家勤俭,处事和平”、“人当砥行砺名,期其远大,区区翰墨词章未足以概学问也”,是庄氏先人对后学的殷切教导。另外,十一世族人庄瑶对后人的“四好”要求“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在道光年间刻于碑上,立于文昌阁,现存于莒南县文物管理所,这也成为今天众多大店庄氏子弟铭记于心的家训。

  “崇文重教是许多名门望族的传统,而庄氏家族在这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庄维林说,在封建社会时期,为让更多族人接受教育,庄氏家族广办家塾,还在乾隆年间建立了林后大学(后改为因原大学),后又成立了文昌社、思诚社两个学术研究团体,邀请在外为官的族人回家讲学,并通过结社交游的形式,庄氏族人形成了一个“学术共同体”,有效地促进了全体成员的共同进步。

  家风传承

  与时俱进全面开花 庄氏《家传》激励后世

  “富裕不忘勤俭,温饱更要读书”,对于教育的重视,是庄氏家族百年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家族的发展和扩大,大店庄氏从早期的专于科举的功利性,到逐渐重视素质教育,学习内容逐渐转向文学、书画、数学、生物等多领域。

  庄瑶(1791-1865),作为庄氏发展中期的重要人物,政绩卓著,爱好广泛,在诗词、书法、医药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同时,以德行为先,在道光二十年(1839)任河南河北兵备道,后任河南彰怀卫道期间,庄瑶身先士卒,政绩卓著受到当地百姓爱戴和道光帝的赞许,道光帝曾对赴河南就任的官员说:“尔等到官日,做事用心如庄瑶,则朕信汝”。

  另外,孝悌仁爱的事例在庄氏族人中也是不胜枚举。在乾隆丙午年春天,大店镇遇到了大饥荒,庄氏族人庄之枞把自家粮仓的粮食拿出来,救助受灾的族人和乡邻,甚至让灾民生活在自己家里,一日三餐供给饭菜,救活了很多灾民。根据记载,有人劝说庄之枞趁着饥荒,抬高粮价,庄之枞却说:“救活多人命,胜我增数百亩田多矣。”

  新中国成立后,庄氏族人、我国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庄圻泰长期从事亚纯函数方面研究,著有《复变函数》、《亚纯函数的奇异》等书,1964年,在《中国科学》发表论文,解决了国际数学界自1929年提出,一直未能解决的关于亚纯函数理论的一个重要难题,得到国际数学界的高度评价。

  深厚的文化积淀,让庄氏族人在各个时期都能与时俱进。清末民初经济转型时期,庄钰联合创办济南首家民营企业济南电灯厂,为黄台电厂前身。1940年抗战时期,大批庄氏子弟走上战场,仅老龙腰村北《抗日烈士纪念塔》烈士名录中,庄氏族人占到百分之十四。另外,在不同时期,经济建设、文学艺术、医疗卫生等方面,更是有莒南大店庄氏族人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忠厚传家,读书继世,庄氏家族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进而形成读书为立身、居家、应世之本,以仁爱、民本等思想为指导修身齐家,至今仍影响家族子弟积极上进。

  记者庄成 王富军

(0)

相关推荐

  • “名士家风”系列之三学为圣贤 要在立志——王阳明的家风与门风

    "名士家风"系列之三 学为圣贤 要在立志 --王阳明的家风与门风 中国组织人事报2020年05月27日作者:方志远 王阳明像 家风熏陶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q ...

  • 莒南庄氏家园:春秋古镇 600年沸点岁月

    大店庄氏族谱记载,庄氏自明初由江南东海郡海东村迁徙踞地,以农耕立业,经明.清.民国至今有600余年历史.随着家业兴旺,从清朝乾隆年间庄氏开始产生堂号,一个庞大的家族群体,到民国初期有堂号300余个. ...

  • 莒南庄氏家园:春秋古镇600年沸点岁月

    C持家立业:庄氏家训鞭策求进 庄氏为官从明朝到清末,其中不同时期职位较高者至巡按.道台.军机大臣.国会议员.庄氏家族中先后有8名进士.23名举人.20名拔贡.8名留洋生.300多名为官者,五品以上官员 ...

  • 临沂莒南大店庄氏家族:耕读传世600年

    绵延20多代,临沂莒南大店庄氏一族因科举而兴,自明初,他们从异乡人成长为莒南的仕宦望族:至清,家族蒸蒸日上,以耕读传家,攒下巨额财富,终成罕有的商业世家:再至抗战中的红色选择.600年间,社会剧烈变革 ...

  • 李易易 | 对心理学的研究及发展——读《庄氏心理学》

    对心理学的研究及发展 --读<庄氏心理学> 文|李易易 我们已经习惯于一种方式来研究学问,习惯于一种思维模式,也可以说是定向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可以影响社会很长时期,我看到许多心理学书籍,大 ...

  • 莒南大店庄氏家族:忠厚传家 读书兴业

    庄园旧址展出的庄氏家训. 绵延20多代,临沂莒南大店庄氏一族因科举而兴,自明初,他们从异乡人成长为莒南的仕宦望族:至清,家族蒸蒸日上,以耕读传家,攒下巨额财富,终成罕有的商业世家:再至抗战中的红色选择 ...

  • 大店的庄氏是莒南历史上的望族,清代出了一位名人叫庄瑶

    在临沂市莒南县的北部,有个大店镇.这个乡镇在沂蒙旅游圈很有名气,因为这里有一座"庄氏庄园". 庄氏庄园,坐落于陡山脚下.浔河之畔,是一座以堂号为特色的庄园式建筑群体.它见证了从明代 ...

  • 【阅读培养】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培养】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读好书,如同与先贤们交谈

    读好书,如同与先贤们交谈 有一次,到爱国人士于右任纪念馆参观. 在那里,我第一次知道了老先生一生的事迹,让我非常震撼. 老先生为国为民操劳一生后,最终含怨逝于台湾. 在读到老先生那首<望故乡&g ...

  • 金线之上,多读好书

    2012年4月,我曾推出关于文学标准的"金线论"--文学的标准的确很难量化,但文学的确有一条金线,一部作品达到了就是达到了,没达到就是没达到,对于门外人,若隐若现,对于明眼人,一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