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齐白石影响最大的画家——“扬州八怪”黄慎绘画雅赏

黄慎(公元1687—1766年),字恭懋,后改字恭寿、菊庄,号瘿瓢子,又称东海布衣。原籍福建宁化,后长期寓居扬州,为“扬州八怪”之一。黄慎出身平民,幼年丧父,家境贫苦。他曾有诗描述自己的生活说:“我年一十四,两妹相继殇。幼弟在襁褓,失乳兼绝粮。”为寻找生活的出路,刻苦学习,立志于画,以卖画维持全家生计。

闻诗人张钦“诗中有画”语,遂学诗。又从上官周学工笔画。他苦读苦学,“昼为画,夜无所得蜡,从佛殿光明灯读书其下”。住在寺院中,白天作画,夜晚借佛堂的灯光读书。“十年容类打包僧,无怪秋霜两鬓鬅;历尽南朝多少寺,读书频借佛龛灯。”就是对他自己这段生活的描绘。而这段生活给了他增长见识、体察民情、开拓胸襟的机会,对他以后的创作,特别是人物画创作,有着重要影响。

他在扬州生活了30余年。先寄居在平山麓下李氏园、友人杨倬云的刻竹草堂,而后又搬至广储门外美成草堂,经常与郑燮、李鱓等人切磋书画。黄慎的画由工笔而写生,其书由真楷而行草,复以狂草入画,又以画入书,以诗入画,诗书画相益相济,自成一格,人称“三绝”,一时倾动大江南北,大受欢迎,可谓“持缣素造门者无虚日”,达官贵人“争迎致之”。

他一生十分高产,现存作品中人物画比重比较大。其人物画在吸收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用笔放纵率直,极具个性风貌,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对清末海上画派乃至近现代诸家都有影响力。尤其是对齐白石影响极大。

齐白石到北京开启职业画家生活,在北京看到黄慎的画作后深受其触动,齐白石在日记中:“此人真迹余初见也。此老笔墨放纵,近于荒唐,郊之余画太工致刻板耳。老来事业转荒唐。还特意在“老来事业转荒唐”之后,用篆书缓慢写下“业”“慌”二字,这种现象在齐白石日记手稿之中是极为罕见的。而且在观看黄慎画作第二天,齐白石又表示了强烈的变法决心:“余昨在黄镜人处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犹过于形似,无超凡之趣,决定从今大变。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人喜变更,不独天下官吏行事也,余画亦然。”

黄慎以狂草入画,吸收文人画的精髓,践行传统绘画所倡导的“运用书法之笔法”作画的理念,并自成一格,其独特性不仅在于拓宽了意笔线描在人物画中运用的道路,为后世的意笔线描人物画创作提供实践性的指导,还对民生题材具有明显倾向性。

他在书法与绘画中所作的探索这不单是对市场的逢迎,还包含部分知识分子阶层“忧民”意识的觉醒,侧面反映当时社会阶级矛盾逐渐加深,底层人民生活艰辛,在没有话语权的情况下,意图用画来表达思想感情,绘画逐渐开始传递时代精神和反映现实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