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智库 |观点交锋,犀利解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编者按
昨晚的新闻联播,一则消息让成渝人民非常振奋,那就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印发!
从2020年1月首次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到2020年10月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一年多来,川渝合作乘势而上,各项工作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局之年,也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起步之年,显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必须继续加速推进。

该如何实施?可以说《建设规划纲要》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合作发展的“任务书”和“施工图”。

所以读懂这个文件,对于理解未来的发展之路,相当重要,现在就请出我们的智库成员——路鸣和紫青神焰为大家解读,到底成渝的战略定位有何异同?各自的发展目标有何特色?双方如何合作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

向上智库
路鸣
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全文内容由新华社进行独家发布。新华社耗时6个小时对规划纲要的两万五千余字的全部内容进行了滚动播报,在新华社的播报史上也是不多见的。那这个规划纲要究竟有怎样的特别之处,那我们就来看一下。

规划纲要包括目录、前言和十二章内容,前言对为什么要做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大决策部署进行了简要阐释,对成渝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和总结,随后对规划范围和时间进行了相应的明确。

接下来规划纲要提出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规划背景、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其中战略定位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即“两中心两地”。可以看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成渝地区寄予了很高的目标和要求。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镇空间协调示意图

笔者通读完规划纲要的全文以后,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高瞻远瞩、用心良苦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成渝两地网友分别关心的问题进行一下初步解读。

成渝两地网友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是:谁的定位更高?

我们来看规划纲要对重庆和成都的规划定位的表述。

面向新发展阶段、着眼现代化,优化重庆主城和成都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引领带动双城经济圈发展。
重庆。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先行先试,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以长江、嘉陵江为主轴,沿三大平行槽谷组团式发展,高标准建设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重塑“两江四岸”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
 
成都。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厚植高品质宜居优势,提升国际国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城市治理体系,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高水平建设天府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等,形成“一山连两翼”城市发展新格局。

重庆被定位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成都被定位为“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这两个定位的表述,谁更高呢?这个“区域经济中心”究竟是指的是西南、西部还是更大呢?我们回过头去看第一句话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为什么在引用这段表述的时候,会把前面那句话放进来。

开头就说了,优化重庆主城和成都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那成都先前的发展能级是怎么确定的呢?

依据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都被定位为“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既然是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很显然,如果区域一词代表的是西南,岂不是发展能级降低了吗又何来全面提升呢?更何况后面还有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如果区域仅仅是西南或是西部,能够匹配这两个定位吗?由此可见,区域一词不止于西部。那既然如此,国家为何不直接定位为西部呢?笔者认为这里面体现了两个意图,一是有意淡化与重庆辐射区域的直接重合,避免两地为此进行博弈,不利于两地携手合作,二是希望成都立足于西部,但又不拘泥于西部的视野。这就是我所提到的上层的良苦用心之一。

然后又有人问了,那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谁的定位更高呢?有人说经济中心本身就包含了金融中心的功能,也有人说“金融中心是经济中心的高阶形式”。那么这两种说法对不对呢?都对。但对于解读此纲要却没有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三章重庆刚被定位为“西部金融中心”,结果第五章第三节马上又提到“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第三章成都刚被定位为“科技中心”,结果第六章标题就是“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因此对于上述定位的阐释,其实是上层对成渝两地既有的一些优势资源进行了一个各有侧重的定性,本身并不意味着非此即彼的关系

或许笔者这样说,还不够直观,笔者规划纲要中再试举几例大家就明白了。

第五章第二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章节中,规划纲要明确提到了“支持联合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这个政策是今年成都才获批的政策,本身并没有重庆,但依托此规划纲要,重庆市也可以享受这个政策了。

第七章第一节营造高品质消费空间章节中,规划纲要明确提到“支持重庆、成都塑造城市特色消费品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个政策是今年重庆才获批的试点政策,本身获批试点名单没有成都,但依托此规划纲要,成都也可以享受这个政策了。

在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章节中,规划纲要还明确指出“以市场化为原则、资本为纽带、平台为载体,推动两省市机场、港口、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领域企业采取共同出资、互相持股等模式促进资源整合和高效运营。探索经济统计分算方式、支持建立互利共赢的地方留存部分税收分享机制”。

由此可见,整个规划纲要,“联合建设”“共建”“共抓”“合力建设”“互相”等关键词几乎贯穿于规划纲要的通篇,其实这足以说明上层对成渝两地的期许,在政策上,尽可能一碗水端平。希望两地可以少一些隔阂,不要总想着存量博弈,尽可能进行通力合作,瞄准做大增量,共同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极

尽管上层在政策倾向是一碗水端平的,但是在具体工作落实方面,成渝两地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开展绿色发展试验示范部分。规划纲要表述为“支持四川天府新区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先行先试,开展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实施城市生态用地改革创新,探索建立公园城市规划导则、指标评价、价值转化等体系。支持重庆广阳岛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建设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用了较大的篇幅对天府新区的绿色示范发展的诸多政策细节进行了明确。这说明天府新区在前期工作方面做得更扎实更细致

在重大产业平台方面。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挥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旗舰作用,加快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及其他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建设,推动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简单来说,就是在重大产业平台方面,四川有四个:天府新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和天府临空经济区,这四个主体部分均在成都;重庆则只有两个:两江新区和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章节部分,规划纲要提及了成渝两地的承载主体,成都有四个承载主体:四川天府新区、天府国际生物城、未来科技城和成都高新区共同构成西部(成都)科学城。重庆则只有两个:重庆大学城和重庆高新区共同构成西部(重庆)科学城

在打造内陆开放门户章节中,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建设中德、中法、中瑞(士)、中意等双边合作园区。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开展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因此成都近些年的所有国别合作园区全部进入规划纲要,而重庆则只有中新和中瑞(士)项目。

由此可见,尽管政策出处是一碗水端平的,但不意味着两地在工作落实方面是同步的,成都在此次规划纲要中前期工作想必是做得非常扎实,因此成都的所有规划思路以及需要解决的政策瓶颈也都体现在了规划纲要中,便于后续全面落实推进。

最后回答两地网友非常关心的问题。

· 第一是关于重庆新机场写入了此规划纲要。

但表述仍然沿用的是先前陆海新通道中的表述,即“规划研究重庆新机场建设”,对于“规划研究”在前期工作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我们可以从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表述中可以看出,规划纲要指出“规划建设川藏铁路,适时推动引入成都枢纽的天府——朝阳湖铁路项目实施。加快建设成都至西宁、重庆至昆明、成都至自贡至宜宾、重庆至黔江、郑州至万州铁路襄阳至万州段等铁路项目”,这几个项目是已经开工或即将开工的,所以使用的词汇是“加快建设”“适时推动实施”。

规划纲要还指出“规划建设重庆至万州、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重庆至西安、重庆至宜昌、成渝中线等铁路项目”,这部分是已经进入规划了,正在走前期工作报批流程的,因此用词是规划建设。

“规划研究重庆至贵阳铁路,研究论证重庆至自贡至雅安铁路”。这两个项目就属于是否进入近期规划都需要进行研究的项目,渝自雅铁路甚至是还要再论证。足见虽然进入了规划纲要,但由于表述不同,证明项目距离前期工作仍然很遥远,因此在十四五期间开工是根本不可能的。

那在十五五期间,天府机场二期又要开始建设了,加上重庆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刚完工,那么快硬件就又出现瓶颈了吗?显然不可能。至于再往后的事情变数就更大了,笔者也就无法妄加揣测了。

△ 图据重庆机场集团

· 第二是关于共建西部金融中心部分。

规划纲要指出“支持重庆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很多网友不明真相,以为这是重庆要设立证券交易所的表述。其实完全误解了。如果是证券交易所或期货交易所,文件会明确指出。参见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就明确了在广州设立期货交易所。而且不管是证交所还是期交所本身属于金融市场,一定是全国性的,不可能是区域性的。

那么这个究竟是什么呢?这个其实是重庆一直就有的政策,即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也是整个西部唯一的可以挂牌央企股权的交易平台。规划纲要希望重庆联交所可以做出制度和业务创新。这个政策成都的西南联交所多年来一直希望争取到,不过目前看来,仍未实现。

· 第三是关于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其实这个也是属于重庆原本就有的一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2017年就已经挂牌成立了,其股东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上中下游的13家企业共同组建的。只不过由于交易体量不是太大,因此多年来存在感不是很强。

· 第四是关于成都东进和市域铁路。

成都东进是否进入了规划纲要?当然。在成都都市圈章节中“推动成都东进,以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将成都东部建成与重庆联动的重要支点”。很多网友关心的成都都市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这部分其实是规划纲要全文发布以后,会有6个专项规划分别出炉,其中一个就是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这个规划一出炉,那成眉、成德则有望可以开展前期工作了。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鉴于篇幅所限,没法对成都部分再进行详解,以后等成都6个专项规划出炉,我们再一一解读。

向上智库
紫青神焰

关于昨天公布的规划。我其实几周前看到流出的双城定位信息就和网友讨论和评论过很多,现在基于我个人此前的评论内容重新整理下结构发成一个帖子,作为对这个规划的个人解读:

首先要明确两个背景常识:

1、  这种区域规划,地方总规编写,一般是发改委或其他部委牵头组织,就像命题作文一样,把上头的框架、意图、要求、重点这些说好(其中一个要点就是大家要打好定位上的差异配合,因此定位角色一定要错开,显示不同的着力点),让地方写。地方上报然后部委和领导审,没有不对的就按照你写的来,即便是修改,很多时候都是从你提供的材料表述里面选。这里面重要的点是,自己写,自己想要装什么进去就很自主,体现自己的目的和布局。而跟很多人想象的是北京的人来给你写完全不同。人家在北京要管全国那么多地方,他知道你当地具体情况和你的发展思路是怎么样的才怪了。

2、 既然是双城规划,这规划的默认口吻就是,任何没有宾语的规划,都是两省,两市共有。如果是排他性的,就会单列具体点名支持具体谁和谁的项目。这点很重要,不明确这个默认原则,就看不懂这个规划,很容易把很多共有的政策认为是某地独有的。这里面要特别注意标点符号,特指的项目,句号后就是下一个共有政策了,不要整错了。(我也是心累,但是太多语文水平太差的人,不得不提醒)

接下来,我整体的感觉就是形式上,这个规划是个相当平衡的规划。川渝两边,成渝两城的政策,形式上都十分的平衡,很多的政策,直接就是两地共有,谁都没有落下。举个例子,大家最为关注的对双城的定位上来说,你们有没有觉得双城定位就像在写骈文?

原文引用:“重庆。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先行先试,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以长江、嘉陵江为主轴,沿三大平行槽谷组团式发展,高标准建设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重塑“两江四岸”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
 
成都。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厚植高品质宜居优势,提升国际国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城市治理体系,打造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高水平建设天府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等,形成“一山连两翼”城市发展新格局。”

接下来,那么我就以这个关键点为例,来分析下,几个大家纠结很多的点:

先从形式上来说,凡是有点基本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经济是包含金融的,难道金融还能跳出经济范畴?重庆提金融中心,其实只想在经济下面的这个子领域更加聚焦资源,在单项上形成比较优势,或者是说人家设计的自己要使力努力的点在这个细分领域。然后对比起来你成都是追求整个经济全部领域的中心地位。一个追求单项,一个追求综合,你说谁输谁赢?我认为其实谈不上,只是大家的侧重点不同。反过来说,成都提了全面经济中心,难道重庆经济,除了先进制造业和金融两个行业,其他行业瞬间就消失了吗?或者说就不发展了吗?那也是不可能的。骈文的最终要义就是,其实彼此都是大同小异,这在后面正文阶段细节描述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彼此的政策都是一样的。这点跟中央要求成渝地区城市群一体化的精神高度一致。

我们再从实质上来分析,成都背靠西部第一大省,金融单项也不可能让给谁来当中心。北京从来没说过自己是金融中心,但是事实上他就是中国的金融中心,金融最基础的资金量——全社会本外币存款总额将近20万亿,比全国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的上海都强。所以结果就是有了北交所。中国的四个可以算得上金融中心的城市是北京、上海、香港、深圳(资金总量递减),恰恰就是资金量前四位,都在10万亿以上。一个超大城市是不可能真正放弃任何一个城市功能或者产业的。仔细想想北京有多全面,上海有多全面就应该明白没有人会主动放弃某种重要产业,即便规划没有提,毕竟规划不能一一罗列所有的城市功能。

再举一例,截止2021年7月,重庆全社会本外币存款总额4.5万亿,成都4.6万亿,成都市在最近10年这个数据上大部分时候都是高于重庆的。而只要四川省愿意,还有跟成都一样大的资金资源(截止2021年10月四川省全省总共是超过10万亿资金总量)可以聚集到成都为成都所用,比如四川银行的建立,和四川省信用联社的改革,全省金融机构的成都集结趋势是比较明显的。那么如果仅仅从规划定位表述这么小一段里说重庆是西部金融中心,这能成立了吗?成都和四川这边比他大一倍多的存款就瞬间就不存在了?我想动动脑筋大家就都有答案了。还是那句话,大家使力的方向不同。

成都既然要做经济中心,还会放弃金融业?  我们回到正文找个例子,第五章第三节最后一段开头三句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支持重庆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支持开展共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解读一下:

(1)、西部金融中心不是重庆独家定位,而是成渝,川渝共建。

(2)、重庆区域股权市场就是N年前就有的重庆联交所(有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的授权,西南地区的中央企业股权交易只能在重庆联交所或北京上海进行股权交易),但据悉交易量这么多年来很少,并没有太大影响力,不是新政策。我们看看酒瓶能不能装入一些新酒吧。

(3)、“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是大家都可以开展的。

所以看看,正文里面就把双方的实质说得很清楚了,是共建,没有指名的政策,都是共享。政策仍然是平衡的,后续就看大家谁利用得更好,做各个方向的工作中,谁做得更出色了。因此,实质上政策层面两方都不存在谁吃亏的问题。有些网友连股权交易市场、证券交易市场都分不清,以为传说中的“渝交所”到手了,显然是会错了意。

结论,别看定位表述上大家打出了差异,实质正文里讲的很清楚,大家都是共建共享,一体化享受政策。国家政策精神就是一碗水端平。

到底是什么样的区域,是长江上游,是西南,是西部,是中西部?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是在一个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级城市群的规划文件里这个场景。在中国,特别是城市总规,城市群/区域规划文件层面。只有两个层级,一个是全国,一个是区域,再小的范围,中央和国务院,或者国家发改委是没办法搭理你的。区域一般就指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几个大区,同时也可以指本文件所描述的区域,但也不可能比这个还小了。当然还可以扩展成西部,中西部。有的人非要说可以理解成川西,四川,我就想告诉他,“你高兴就好,你甚至都可以理解成你们生产队这个区域。”

在现实中,这个最终还是要看自己努力能做到什么程度?光喊自己是西部金融中心,人家西部很多个省跟你成渝地区金融都没有什么来往,你就是了?问过人家西部10来个省区认不认了吗?所以有些人看到重庆写西部,而成都写区域,就觉得他们赢了,我都笑得捂不住嘴。区域是个大词,关键还是要看你自己能力。规划只是愿景,做不到还是要被打回原形。没有冒犯的意思,但是确实存在的事实是天津总规写过北方经济中心,现在还提吗?重庆多年规划的长江上游中心,现在怎么不提了?他们最后都做到了吗?有时候规划说的太死太绝对,最后实力办不到说大话的事,确实令人比较尴尬。要我说,中国的行政壁垒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客观存在,不管怎么样,都要尊重这样的事实,有时候话不要说得那么死,说太死了人家不认,还是没用。

我觉得成都市还是聪明的,使用了个大词,区域。这里面想象力就可大了,也不会现在就引起中西部广大地盘各省的反感。但是有一天他有足够的辐射力了,这个区域就自然会被解读成中西部,做不到,也不至于丢脸,是很有弹性的一种表述。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成都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方案》里面,成都市对区域的描述是“泛欧泛亚”区域。其实我想想这并不奇怪,我们不能把眼光总是瞄准国内,关起门来“老子天下第一”,咱们既然都要做双循环互动的节点了,要做一带一路节点,可不是应该有着国际眼光吗?不然谈什么“国际门户枢纽”,又建什么“世界文化名城”呢?此文件一直没找到,有机会要找来研究一下,看来成都藏的雄心还是有点多。

其实,我看来只是各个城市根据自己的演进路线和目标,阶段性的自然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前面所论述的,其实大家都不会只做写了的定位,不做没写的定位的工作。比如重庆,他现在主要工作就是侧重先进制造业、金融业、交通枢纽打造。你成都就是全力营造全面经济中心综合性地位和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的比较优势。所以你说谁比谁优?其实很难讲。大家产业结构都不一样,优势劣势也不一样,因此选择的着力点就不同了。

最重要的,在此时此刻的时空历史坐标上,大家发展水平已然分化。制造、金融、交通,终究是老的传统产业,是工业时代的典型领域。而科技和文化(艺术和文创),才是后工业时代的演进目标产业,高端产业。

制造业向来不是成都市的比较优势;金融业也自知斗不过国内东部三个既有金融中心,要素市场早已瓜分完毕,就不用去做梦和死磕浪费时间精力;交通领域成都市域内(四川省域还有大量交通基础设施在建)满足现今社会发展该修的新机场、高铁、地铁、高速几乎都已修完或者已经开工,剩下的都是为未来前瞻布局的项目?基建投资已经不是发展工作的重心。但是科技和文化恰恰是成都擅长,并且是全国少数城市有能力做出名堂来的,因此必须要转移投资重心,大力主攻科创和文化产业。成都已经在往后工业时代的产业义无反顾的演进了。

那么我们对比看看重庆为什么不把侧重点放在这些是国家倡导和未来经济演进的方向呢?

我说话比较直,重庆读者别介意。

一是欠账还多,交通领域基础还太差还需要大力投资。江北扩建,二机场要筹备10来年,渝昆西渝宜渝渝万等着开工。交通建设投资的压力还很大。地铁也要弥补欠账。因此在整个145期间,基建仍然是他需要解决的,并且应该是投资重心。制造业方面也有挑战,光有规模并不先进,还需要大力扶植产业升级换代。成都和周边区域还能造J20,C级轿车,百万级别跑车,大型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新能源装备,无人机等航空航天器,航空发动机,光学精密仪器。重庆最先进的制造业能拿得出手的产品其实并不多。

二一个,可能因为前面大力引入的网络小贷等金融创新尝到了甜头,觉得金融业大有可为,可以作为支柱。忘了金融中心必须有强大的本地经济作支撑,要有比肩沿海的外贸和物流规模,有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汇聚,实质性的跨省区域辐射力服务于目标区域,有排他性的全国要素市场,才可能形成金融中心这些客观条件,因此把金融中心的建设想得太简单。

三,科教文卫都有明显短板,无法支撑城市产业向科技和文化全面演进。因此只能困在传统产业的阶段继续夯实基础,补齐短板。从这次规划定位部分,应上面的要求,大家要定出差异(一定是结合各自客观所长选择)来说,我看到了重庆的无奈,和成都的前瞻导致的大家侧重点的不同。

很多人其实无法及时,准确的感知城市的发展态势。高新区、天府新区、东部新区,这些一般人从来都不曾到达的地方,才是现在最能代表成都发展成果和方向的地方。前段有人从麓湖拍了个往天府新区的照片,我放朋友圈几乎引起轰动。为什么?很多成都人都没去过天府新区,以为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结果照片一出,震惊了。我有时候好笑,成都市投巨资修了环城公园和无数大公园,懒鬼们都不出来薅社会主义羊毛的吗?

同样的,很多人以为科创板成都10多家(重庆为0)独秀中西部,一年30家IPO的企业,是凭空产生的?其实成都市全力主攻科创产业,真的不是一句口号而已。推荐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天虎科技”,你们看了就明白成都市做了多少的细节工作以全生命周期的扶持科创企业,成都市现在的中小企业,科创企业融资活动有多活跃。这真的不哪个城市都能做到的,成都市的眼光、执行力,工作的细致程度,跟东部先进地区比,都是不差的。

可以看得出来,重庆的骨架没变,核心还是两江四岸,还是以渝中区和两江交汇处为圆心的城市重心布局,结合重庆市最新总规的说法,他们是要开发东西两个槽谷,形成9宫格的城市格局。

而成都则是要翻过龙泉山,极大的拉大了城市的骨架,龙泉山东以新机场为带动全新开辟,龙泉山西天府新区,东安湖扎实填满。这个骨架是冲着装3000万+人口去的,所以也有了藏东-甘孜(阿坝)-成都的1000千伏超高压电网网架规划作为支撑,这个超高压输电项目也会惠及重庆,支线要修到铜梁给重庆送电,同时配套引大济岷引水工程彻底保证成都平原的巨大用水量。

规划并不一定能成真,这里又要提到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天津的北方经济中心两个规划表述,都存在了很多年,都没有实现。所以规划是可能不能实现的。
一切的规划,只是愿景,最终还要是通过落地,执行,才看得出结果来。就成都市和重庆市过去10年的各项目标达成,和执行能力的各种案例来说。我当然还是更看好成都,成都的执行力太强了,地铁成网一年200多公里5线同时通车全国瞩目;天府机场不仅按时投运而且规模直接干到7千万人次处理量;大运会配套项目几十个新建改建体育场飞速保质保量建成,总体上执行力是超强的。反观重庆过去10年地铁的拖沓和由先进到落后;红岩村长江大桥及中梁山各种隧道的拖延长达10年的案例;17年发布三年铁路行动计划,到今年4年了,14个项目只实现了5个,还有9个处于拖延中。两相对比,很难对重庆的执行力感到乐观。
就像大家都知道的,早年成都政策相对重庆弱势的年代,我们发展都一点不差,表现优异。现在政策一碗水端平了,政策差距不再,我们还怕干不过?

因为关注我们费力挤上的这个第四个国家级城市群的政策,我此前也研究了下东部三大城市群的规划。人家的发展水平及国家设定的高位再进的目标,是全方位领先于内陆的,我们成都也好,重庆也罢,完全没有沾沾自喜的理由和条件。或者说有些人以为出来个规划,就可以又躺着吃个5年10年等下一个政策了,这是最愚蠢的认知。

按照我对四个城市群的规划对比来看,其实成渝城市群,在本轮十四五规划里面,都还是在打基础,补短板的过程。也因此,前面三个都是“发展规划纲要”,而成渝是“建设规划纲要”。这也是为什么规划全文里面,也只是提东部三大城市群,我们还无法和东部三个相提并论。十四五期间我们也无法直接承接国家高位求进的任务,主要是打牢基础,即使强行让你跟东部三个等量齐观了,也无法服众。所以十四五规划这个时间段,是我们努力恶补与东部三大城市群的差距的一次机会,不说完全追上东部三强,但至少要明显拉出和其他城市群的差距来。

如果大家努力,才能寄望于十四五结束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基础条件和基本的比较优势,承接类似今天国家对东部三大城市群的优化发展,往更高层次社会发展水平演进的目标任务。如果这个五年计划仍然是碌碌无为,机会就会错失,悔之晚矣。政策照顾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如果自己真的不行,无论如何都是会落后和被淘汰的,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具体到我们四川来说,挑战也特别巨大,二级城市普遍欠发达,只有宜宾近年来跟成都互动频繁,产业落地规模巨大,财政状况也很好,已经超过德阳紧逼绵阳,发展速度超常的快。其他地市州的大部分还在犯迷糊。

同时,成都市缺乏大型企业集团,没有强大带动性的主力企业也是一个巨大的隐忧。如何在科创年代扶植数个具有对全产业链,全国范围有影响力的企业集团,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的,都应该作为一个重难点问题下决心解决。就好像一个民航机场一定要有强力的基地航司,才能形成航班波,一个城市和省的发展,也需要这样的主力企业,与省市共同发展,协助省市执行发展战略。

成都要更积极的做好往后工业化阶段全力演进的安排和既有发展模式的衔接。四川的二级城市们全部要努力完成工业化,主要通过制造业实现,形成各地市州自己的产业造血机能和产业链。同时成都和地市州紧密配合做好产业分工,参照上海和苏南联动发展的经验。只有这样,四川和成都才有机会说下一步往更高层次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成都市和整个成渝双城经济圈内的四川地市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跟重庆的关系也是一样,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内耗打嘴仗呢?东部三个城市群人家已经那么发达了,都在搞融合、一体化,大家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共同优化发展。我们相对欠发达还在这里争论不休。要我说,少打嘴仗,都把自己手里的事情干好,才是第一要务。比本事要比彼此干出来的成绩,而不是比谁更会咬文嚼字。本文有数处观点是结合了其他网友的意见和评论,无法一一具名,在此一并致谢。

 ▼ ▼ ▼

从两位智库成员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成渝地区发展,对于成渝地区来说确实是重大历史机遇,希望两地停止内耗,兄弟齐心,加快规划纲要落地见效,让蓝图早日变成现实。

进一步了解重庆,可以读UP君7月的系列专题哦:

成都向上首下重庆系列报道(一):8D魔幻交通,让成都人迷失在层层叠叠山城里
成都向上首下重庆系列报道(二):成都地产er可以从重庆学到什么?
成都向上首下重庆系列报道(三):一口气看完七个文旅项目,重庆能吊打成都了?
成都向上首下重庆系列报道(四):暴走重庆的多中心商圈,谁还没两把刷子!

成都向上首下重庆系列报道(五):重庆,一座为拍照而生的城市!

成都向上谨以此文
抛砖引玉,欢迎批评

THINK TANK

向上智库

特约撰稿人:路鸣、紫青神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