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兴陈户│岭子长拳美名扬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由于村子隔着比较近,小时候很想到岭子村去学打拳,无奈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里,不去上学就是去讨饭(当地叫要饭),就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秋收完了,还要跟着大人一起去讨饭。梦想没能实现,直到参加工作后,到岭子村采访时,才有幸了解岭子拳。岭子拳是北方长拳的一种,又名岭子长拳。抗日战争期间,很多岭子村人参加了革命,用自己的一身功夫消灭敌人,报效祖国。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时,村里就有三个参加过抗战的老人获得了纪念勋章。他们以自己的英雄气概,给岭子长拳增添了无尚的荣光。
武术爱好者在练习长拳(陈彬摄影)
相传,岭子拳是400年前,明末清初由外地传承来的。当时,有一个名叫赖杰三的少林游僧,不知什么原因,来到现在的博兴县陈户镇岭子村避灾躲难,看到这里的乡亲们诚实可信,便在村里住了下来。乡亲们对他非常照顾,出于报恩,他便在农闲时,把自己的一身好武艺——梅花拳、敌功拳、通臂拳、黑虎拳、罗汉拳、大洪拳、少洪拳等近百种少林武功和棍术、刀术等数十种器械的使用,传授给了当时岭子村的年轻人。400多年来,村里人取众拳术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套路。自此,岭子长拳很快就响遍周围几百里。该村便拳以村名,村以拳名,“岭子长拳”因此而得名。
据村里人介绍,“三路梅花、五路敌功”,是岭子长拳揉和了多种少林拳术的长处而来,攻防兼备,刚中带柔。“脚下不让步,拳下不留情”,出拳威猛有力,刚烈有余,连攻带防,让对手无力接招应对。岭子长拳能一代代传承下来,一方面为的是强身健体,另一方面在多事之秋,求得是看家护院,以求自保。几百年下来,岭子长拳威名大振,也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些套路。
武术习练者在岭子小学表演三节棍对枪(陈彬摄影)
“岭子长拳”在鼎盛时期,岭子村85%以上的人都习练武术,50%以上的人熟悉多种武技。这时的套路也很多,光是拳术,据说就有50多种,其中通臂拳也称通背拳,强调以猿背或猿臂取势,故又称“通背猿猴”。据介绍,通臂拳以其特殊的伸臂动作而著称。伸臂动作要力由背发,通过肩、肘,以达到指尖,所以要求背、肩、肘协调,用力伸展,并非单纯地伸臂。通臂拳的特点是能以较高的姿势迅速而巧妙地出击,在练功防技术前要练很多柔软功。
梅花拳又名梅花桩,是在桩上练习的一种拳术,也常用来作为基础功练习。岭子长拳在初练桩时,通常先以砖块代桩,在平砖上练习,再站横砖,进而站立砖,随着功夫不断增进,再上桩练习。梅花桩最适合两人以上的集体练习。其动作要求虚实分明,交手讲究躲、闪、带、打,避其锋芒,攻其虚弱,进如暴风雨,勇猛敏捷。
棍法、枪法、刀法等器械运用也是岭子长拳武术的大宗,有齐眉棍、梅花棍、三节棍、五虎枪、梅花刀、燕尾单刀、梅花双发刀、七节鞭、九节鞭等,器械对器械拳术对练套路有空手夺刀、三节棍进枪、二节棍对棍、单刀对枪、九节鞭对棍等。对练时“刀如猛虎、枪似蛟龙”,一招一式都显示出威武、凛烈的气慨。
张同华与武术爱好者对练二节棍对棍(陈彬摄影)
岭子长拳使岭子村出了不少英雄豪杰,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相传,“岭子长拳”第八代拳师张作干,身材高大魁梧,力大无比,精通各种拳术达60余套,并掌握刀、枪、三节棍、七节鞭等多种练武器械,他随身携带一把百余斤重的燕翎大刀。在一次押镖路经沧州时,一双手带铁爪的飞贼,突然从二层楼上跳下拦住去路。这时,只见张作干不慌不忙伸出右手臂向后轻轻一抡,只听“咔嚓”一声响,房前水桶粗的顶梁柱已断为两截,飞贼见状大惊,一下子就被张作干的功夫震住了,眨眼间就不见了踪影。后来,这个飞贼伙同他人,利用张作干不擅水性的短处,经过周密策划,在张作干过黄河时把他杀害。当船行至黄河中心时,他们在张作干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迅速把船门窗堵死,并把船底刺破,使船与张作干等同时沉入黄河中。
“岭子长拳”第九代大师张蓝奎,在给麻湾一大财主看家护院时,先后遇到多次上门打家劫舍的,都被他打跑,为此,惹恼了这些地痞流氓,说是张蓝奎断了他们的财路,决定要把他赶出麻湾,便约张蓝奎到黄河边上一比高低。他们六战一,从黎明一直战到黄昏,那六人被张蓝奎一一治服。张蓝奎也因这一战,腿部受了重伤,回了老家岭子村养伤,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出去给人看家护院。
再有岭子长拳习练者张学农,他学会50余套岭子拳术,为养家糊口,只身一人来到烟台港口当装卸工。因不堪忍受当地一些地痞流氓对他经常的人身伤害,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用岭子长拳当场把五六个地痞流氓全部打趴在地,并被他一人制服。从那以后,地痞流氓再也不敢到码头上找他麻烦的了。后来,他被码头老板升为护院领班,从此再也不用费体力、扛麻袋了。
武术(周武山摄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自从土地分到个人手中,人人忙于挣钱致富,没有了集体时的时间和机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尚武之风自然有些消退。岭子长拳的衰落仿佛是历史的必然,尽管村里的老人们多少有些无奈。虽然“尚武习武”不时兴了,但近年来“岭子长拳”在当地没受到冷落,随着岭子村舞狮锣鼓队的异常突起,让虎虎生威的岭子长拳突然找到了振兴的契机。每年到县城及乡镇参加民间杂耍会演,在舞狮表演的中间,尽兴地打上几套岭子长拳,真刀实枪地对打一阵,赢得观众阵阵喝彩,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张同华在表演大刀(陈彬摄影)
岭子长拳发展到现在,还剩10多种武技,其中第十一代传承人,75岁的张同华,还会16种武技。农闲时,在有百年历史的张氏家庙前,威风凛凛、虎气生生地演绎着祖传的岭子长拳,一招一式,一丝不苟,拳掌带着风,脚下踏出声,尽管他已过花甲之年,却依然带着练武人独有的利索与爽快,腾脚跳跃中,迈着轻盈但又沉稳的步伐。张同华还有一身好气功,腹部击石、游锤灌顶等武技让人叹为观止。
张同华在表演岭子长拳 (陈彬摄影)
中华历史光辉灿烂,民间艺术五彩纷呈。“岭子长拳”无异给民间艺术的百花园里增添了色彩,是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
作者:周武山,字士臣,博兴县人,曾任陈户镇委报道员、新闻干事,广播文化站站长等职。作品多次在省、市、县报刊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