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赵襄子晚年的悲哀与无奈
导语:
纵使你天纵英明,苦心经营,也抵不过名分的重要性。赵襄子,一代明主,战国时期赵国的奠基人,一生英明神武。但只因他是庶子上位,即使在位三十三年,也没处理好自己的继承人问题。在他身后,赵国在短时间内相继发生了两次政变,错失了赵国在战国初期发展的大好机会。
大家好,我是【骆山河的小跟班】,欢迎大家一起和我品读《资治通鉴》。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赵襄子的无奈。
【材料】《资治通鉴》周纪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有子五人,不肯置后。封伯鲁之子于代,曰代成君,早卒,立其子浣为赵氏后。襄子卒,弟桓子逐浣而自立,一年卒。赵氏之人曰:“桓子立,非襄主意。”乃共杀其子,复迎浣而立之,是为献子。
【译文】(可跳过直接看分析)
赵襄子想着这君位本来应该是伯鲁的,就还想还给伯鲁的后代。所以,他自己虽然有五个儿子,却不肯立自己的儿子做继承人。他封伯鲁的儿子在代城,称为代成君。代成君死得早,赵襄子就立代成君的儿子赵浣为继承人。赵襄子死后,他的弟弟赵桓子夺位,逐走了赵浣,自立为君。但是,他只做了一年君主就死了。赵国人不服,说:“赵桓子为君,不是襄子主公的意思。”于是一起把赵桓子的儿子杀了,再把赵浣接回来为君,这就是赵献子。
【解析】
一、赵襄子为什么不想立自己的儿子?
《资治通鉴》中给出的原因是:
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有子五人,不肯置后。
这个理由,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其一,这可是“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赵襄子,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一个颇有建树的君主,他不可能如此“妇人之仁”。无情最是帝王家,赵襄子能在这个时候念及兄弟之情吗?显然不可能,如果真的念及兄弟之情,赵襄子自己抢伯鲁位置的时候,想啥来着?
其二,虽然传位给侄子,权力也没有流出赵家。但是“肉烂在锅里,不如吃在嘴里”。更何况赵襄子自己还有五个儿子,他不能把这五个儿子的性命,让别人攥在手里吧?!
所以,只有一个解释,赵襄子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二、赵襄子为什么不能立自己的儿子?
美其名曰是因为名分,而真实情况则是因为利益。
赵襄子自己就是庶子上位。当年,他和他父亲赵简子相互配合,再加上“同行衬托”(伯鲁能力确实太差)。好不容易才把已经坐上继承人位置的伯鲁赶了下来。这样做有没有风险?当然有,但是赵襄子自己能力强,在位三十三年,都没有出什么大事儿。所有不和谐的声音都被掩盖住了。可是现在,赵襄子要死了。
在这种情况下,赵襄子要立自己儿子做继承人就有很多困难:
其一,名分论。很多读书人他认死理儿,“兄终弟及”“立嫡立长”的观念,无时无刻不在他们心里,现在伯鲁的儿子还活着,按照当时的伦理道德,就应该是伯鲁的儿子做继承人。你要是敢有别的想法,小心吐沫星子淹死你。
其二,利益分配。要知道,伯鲁是被赵襄子在继承人位置上赶下来的。在伯鲁做继承人的时候,一定也有很多的支持者。这些人虽然没有被清算,但是可以想见,在赵襄子时期,这些人肯定没有什么好果子吃。现在机会来了,这些支持者们开始支持伯鲁的儿子,这样他们就会获得更多的利益。
其三,很可能,赵襄子的五个儿子,能力都不咋地。试想,如果但凡有个能力差不多点的,就复制一下赵襄子自己的例子好了啊。
“老子就是立了,你们爱咋咋地,我儿子以后会像我一样摆平你们!”
这样的信心,赵襄子他没有。但是他还是“垂死挣扎”了一下。
三、一个老父亲的良苦用心。
封伯鲁之子于代,曰代成君,早卒,立其子浣为赵氏后。
第一步:
先把伯鲁的儿子册封出去,让他远离权力中心,去边疆守大门,吹吹冷风。让他自己有操作的空间。给他自己的儿子一些表现的机会。
第二步:
赵襄子安排得差不多了,就给伯鲁的儿子弄个“早卒”,给自己的儿子让路。但是这时候还没扫清所有障碍。
第三步:
立伯鲁的儿子子浣为继承人。这是赵襄子在以退为进,立了一个只有名分,但是没有威望的毛头小伙。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个极弱的对手,自己再帮着儿子取而代之。但是没想到啊,这盘棋还没下完,自己先倒下了,后来还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四、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弟弟”。
襄子卒,弟桓子逐浣而自立,一年卒。
赵襄子的这盘棋还没下完就走了。赵襄子的弟弟(也有说是儿子的),赵桓子就按奈不住了,立马就发动的政变。但不是很成功。只一年“卒”了。怎么“卒”的?史书里没交代。
但是看到这句话,大家就能想明白了。
赵氏之人曰:“桓子立,非襄主意。”乃共杀其子,复迎浣而立之,是为献子。
他也不想想,赵襄子为什么要“缓缓图之”?
笔者认为,就是因为当时支持伯鲁及其后代的人很多,大家被挤压太久,已经是一个牢固的利益共同体,都想借这次候选人之争来翻身!
所以要分崩瓦解,就要一步一步地等待机会。
赵桓子可倒好,不管不顾,看到赵浣好欺负就上。结果正好给了那些人一个名正言顺发动政变的机会。赵襄子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了。
为之奈何!
【闲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很多事情,非人力可改,就像是赵襄子,英明一世,但因为出身不正,给别人可乘之机,被别人咬住不放,最终还是没有跨过继承人的坎。工作中也是一样,不要有原则性的错误,这会使你在关键时刻被一票否决。如果你也存在“先天不足”,千万不可冒进,要缓缓图之,步步为营,守住现有的,握住手里的,也算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