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白鹤报恩的民间传说可谓是家喻户晓。白鹤被人救了之后,就化为女子嫁给救命恩人,每天织成美丽的锦缎拿去售卖。后来夫君打破了织布时不能偷看的禁忌,发现她是一只白鹤,是用自己身上的羽毛来织布的。白鹤被发现真身后无奈飞走。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织布技艺跟日本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京都北区紫野今宫神社内有座末社,名字为织姬神社,祭神为栲幡千千姫命,名字直译过来,就是"用很多布帛,织成薄如蝉翼的上等绢丝的技师",她被尊为丝织始祖。对这位女神我们不太熟悉,不过她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天孙琼琼杵尊,即日本天皇的始祖。所以这位女神跟黄帝的夫人嫘祖一样,都是丝织先祖。
神话故事已不可考。据历史记载,将养蚕丝织技术传入日本的是在公元五、六世纪开发京都盆地中起到重要贡献的大陆渡来人集团秦氏。如今在秦氏的根据地太秦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蚕神社,供奉的是养蚕、丝织和染色的守护神。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之后,将织工统一纳入织物司的管辖之下,实行国营化经营,生产绫和锦等高级丝织品。平安京的织工集中住在一起,形成了织部町。平安中期之后,这些官营的丝织工坊逐渐衰退,织工们开始独立经营丝织业。到了室町时代,成了行业组织大舍人座,不仅生产内供品,也接受普通公卿勋贵的订制。还吸收大陆的先进技术,发明出唐绫,用于神社佛阁的装饰品。到了室町中期,围绕着八代将军足利义政的继承人问题,细川胜元与山名宗全等守护大名发生对立,进行了长达十一年的内战,史称应仁之乱,这也是战国时代的开端。当时织工们纷纷逃离京都,战后在西军的本阵所在地重新发展纺织业,因此得名西阵织。到了江户时代,町人文化兴起,西阵织在幕府保护下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纱线批发店和纺织品批发店比比皆是。一天的生丝成交量超过千两,就出现了"千两辻"的地名。京都超过法国里昂及意大利米兰,成为"丝绸之都"。江户中期之后频繁发生的火灾和饥荒以及幕府的奢侈品禁止令使得西阵织遭受毁灭性打击。明治初期,佐仓常七等人从法国引进了提花织布机,实现了现代化。其中,传统艺能能装束的唐织可谓精妙绝伦。
西阵织最具代表性的制品当然要属和服及和服腰带,也作为小包、披肩、领带、茶席、地毯和Zakka的材料被广泛使用。
西阵织制作技术来源于云锦,又进行了各种改良。如云锦是用大花楼木织机由拽花工和织手两人相互配合织造出来的,这种高楼织机在明朝时传入日本后,拽花工的作业机械化,由织手一个人来织造。西阵织跟云锦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同样为熟织提花印织物,使用天然色料先染色,然后织成图案。大量使用金银丝线,编织品色彩斑斓,富丽堂皇,灿若云霞,美轮美奂。其工序复杂,共需要制图、纹雕、纹编、织布等二十余道工序,由专业人员分工完成。"既绵华而稠彩,亦密照而疏朗。"二战之后,因为传统手工业衰微,后继无人,在京都的很多在日韩国人从事西阵织行业。
同志社大学附近的西阵织和服会馆,由织工操作古代的织机实物来演示织造过程。四条乌丸附近的西阵织Asagi美术馆,则是用西阵织中的最高级工艺来表现尾形光琳画派及受到浮世绘影响的梵高、莫奈及雷诺阿等画坛巨匠的名画作品,织法细腻娴熟,忠实地再现了画作风貌,又融入了西阵织的独特创意。
日式Zakka创意作家藤本光荣子家族世代为祇园艺妓和舞女制作和服。她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成立个人品牌Mieko Style,以西阵织腰带作为原材料创作各种精美可爱的Zakka,备受欢迎。
上下图:光荣子制品;
每件西阵织制品,都是以日本传统美意识为经线,以匠人匠心及精湛技艺为纬线细细织就。行走在京都的大街小巷,在领略千年古都风韵之时,不妨走走停停,探寻一些西阵织的小包或茶席这些精美手作物,更深地体会到这座城隐于文化背后的悠久历史。
文字:昭静
...THE END…
至今我在开始织制时,仍然会先驱散心中的烦扰。只有去除了杂念,方能心静。手艺活需要包含自己的心意,若非如此可不行。
出发的路都是耀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