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音:逛书店的日子|散文

赵心放:漫话南温泉的人文景观|散文

文/苏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想想逛书店的日子已有些遥远了,可在书店淘书的日子,却是人生履程中值得珍藏的经历。

最初关于书店的记忆,应该追溯到读小学之前,我识字较早,得益于父母的启蒙,家里订又有几份报纸,记得还未读小学就受大人的影响,也跟着开始了连蒙带猜学看报,当然是囫囵吞枣,可也就渐渐有了阅读的习惯。那时父母就常带我上新华书店为我买《小朋友》杂志,这或许可算是我读书的启蒙,也因此认识了新华书店。

到了读小学的时候,那种以简短文字诠释画面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成了课余的好伴侣,只是当年大家的生活都是要节衣缩食的,连环画可不能想买就买,往往一本向往的好书,得遇家长有了闲暇好心情,或者将一分两分的零花钱积攒着,经好几月的漫长期待,才会如获至宝地捧回心仪的连环画,如《鸡毛信》、《英雄小八路》、《五十一号兵站》、《海底两万里》等等,就是在这样的期待中来到了自己手中,读连环画的年代一直持续到中学时代。

那些年的书店就仅新华书店一家,别无分店,买书自然少不了上新华书店,全市也就两间,一间在新华影院附近,是市属的,另一家在外马路头的永平路,叫地区新华书店。

到了1970年,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举家从滨海城市迁居粤东小城黄冈,那是个才2、3万人的小镇,两条相隔百来米平行的东西走向大街,构成了主城区,北边一条叫中山路,南边那条是丁未路,因1896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这里发动了一场悲壮的反清起义而得名。在中山路上靠镇的西边有一间店面与都市相较也不算小的新华书店。许是从都市带来的习惯,安定下来后,我总是隔一段时间就从镇东边来书店看看,用母亲给的角把零花钱买下一本本新出版的连环画,如《半夜鸡叫》,《草原英雄小姐妹》,《小号手》、《红灯记》……多数都是一本7分、9分钱,稍厚也就0.12元,还有过页数不上百的定价才伍分钱的呢。

小镇只有一家影院,另一个名叫公园的地方,却主要只是个空荡荡的广场,此外就再没有什么娱乐场所或可去玩的地方了,书店便成了最常到的地方,那一个个下午,在书店里漫步浏览,慢慢地看着书架上、柜台里一本本书的封面,那时还没有开架售书,只好边看边想象着里面的内容,好不容易挑出一本让营业员拿出来,翻览几下,又看看封底印着的价钱,依依不舍地又放回去,往往都是好半天才狠下心来掏钱买下一本书。这样的情景大概从小学临毕业始一直持续1976年夏天,在我高中毕业一年后离开小镇的时候,买的书也从连环画进化到有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知识类书籍等,记得就有《海岛女民兵》、《烈火金刚》、《小河流水》等,重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中的3本,还有一回不知什么原因处理一批书,其中一本《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400多页,图谱全部彩印,原价2.8元,降价成5角钱,我就买了下来,至今仍保存在我的书橱中。

1976年后我家迁回了城市,就住在距离市新华书店仅几百米的地方,那几年我在待业状态,无聊中不时到书店打发时光,可囊中羞涩,更多是在蹭书看。后来参加了工作有了收入,自然上书店就不时买了书回家。1984年的一天,我偶然发现了新版的《牛虻》,随即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下。因为我第一次读它是一本没头断尾缺了起码有几十页的书,也不知它的书名,我是日以继夜一口气读完了,那时的我正从两年制高中毕业,面对迷茫的前路每天无所事事地喝茶聊天,正是书中主人公亚瑟的那种奋斗精神和坚毅执着,让我和几位同学的心灵震撼,感觉不能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有了乐观地走向未来的积极心态。这以后我们不约而同地拾起了已丢荒的课本重学起来,待到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他们在一、二年间考上了大学或中专。我因为身体原因限制虽未能报名高考,可在工厂当一名生产工人的那些年中自学不缀,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努力,后来通过高教自学考试取得了双学历。

后来搬了家,我离书店远了,可还保持着隔半月一月逛书店的习惯,可随着生活的变迁日子的流逝,上书店越来越少了,以至难得去了。大概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书店越开越多了,先是新华书店在中山路临汕樟路处开了间分店,它离我家不远,便不时去逛,时不时带回几本书,儿子小时也带他去过多回,买幼儿读物、文具,上了学又买教辅类书。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书店不止新华书店一家了,有了三联、商务、科技、鸿欣等等,这些书店也曾一一去逛过,可渐渐地发现,近年有些书店好像有点名不副实了,除了卖大量文具用品外,还有许多精品饰品,甚至连家居用品钟表首饰也进了书店,有的几层楼的书店,就剩下一层楼在摆放书刊,其余都是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了。再后来三联倒闭了,商务不见了,中山路那家新华书店也关了门,其它书店的客流也少了,好几家书店将店面缩减开起了饮品、快餐店,或出租办起了教学培训班来。

随着年龄的渐长,如今的我再不能似当年一夜就啃掉一本几百页的书了,生活的多元化也让时间分摊到更多方面,如上网等,书是读得比以前少了,可阅读仍然还在我的生活中,这已成为一部分,一种习惯,读书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心灵的一块园地,逛书店的日子,仍是一段快乐的时光。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

(0)

相关推荐

  • 《我与小人书》

    <鼓楼静语>邮箱1225077169@qq.com 欢迎老街坊们投稿. 光阴的故事 笨笨口琴 最近游览百度看到很多介绍连环画的文章,多数说的是<三国演义>的故事,从每本连环画绘 ...

  • 消失的中山路新华书店,逐渐模糊的城市记忆

    每一个城市的市中心曾经都有一座新华书店,我们的老街里,胶州路和中山路交界处,现在国货对面闲置多年的那座大楼的位置,就是青岛曾经最大的新华书店,那时候中山路人行过街天桥还没有建,老远就能看见楼顶上&qu ...

  • 推荐|唐 爽:新华的温度

    新华的温度 文|唐爽 万物有温度,新华也有.说起新华的"温度",有些人觉得挺新鲜,挺不合理的.其实,新华的温度,很多时候体现在书店背后的文化.故事和情感上面.小时候是个" ...

  • 留给孙女的传家宝:30多年来购置的4千多本连环画

    2015年10月间,终于将30多年来购置的4千多本连环画逐一分类登记.造册,装了9个纸箱.去年1月,又做了一次胃癌全切手术.人经过多次死生往返,难免不会想想如何处理自己的集藏.儿子还没出生前,就计划着 ...

  • 【宋璨专栏】与书结缘

    人与书相遇,是一种缘分,而缘分,从来都是美好的事情. 现代作家.学者钱锺书,他的名字的由来,就是与书结缘引起的.杨绛在<将饮茶·记钱锺书与〈围城〉>中记载:"锺书周岁'抓周',抓 ...

  • 苏音:在恢复高考的日子里|散文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 苏音 [作者简介]苏音,本名张跃飞,会计师.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汕头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偶然翻出一张老 ...

  • 【散文】逛书店

    逛书店 每到一处,总喜欢逛各种书店.书店,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地方的文化氛围.想知道这个地方的阅读情况,那就去书店去看看吧! 逛书店,不一定要买书.走进布局精美的书店,欣赏精美的图书,观看各色购书.读 ...

  • 苏音:当年的自行车|散文

    韩雪丽:手机(外一章)|故事 文/苏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飞鸽.永久.凤凰--每每看到这几个字眼,不由会想起曾经的自行车年代,那承载了几代人的一串串不可复制的记忆,在岁月的沧桑里渐渐风干.褪色, ...

  • 苏音:当年的自修大学|散文

    李立纲: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文/苏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高中毕业后,要好的同学和朋友先是上山下乡或参军去了,随后恢复了高考,一.二年间他们几乎都考上了大学或中专,到外地读书去了,我 ...

  • 苏音:还忆鸿爪惊喜来|散文

    山野:红苕的多种吃法|随笔 文/苏音 不记得有多少日子没写过信了,回了回神想到上一次写信大概还是2000年时的事了,一位相交二十多年在珠海的朋友,他大病初愈,电话虽扯了几回,可毕竟吝啬随着分钟跳动而流 ...

  • 苏音:过年捡爆竹|散文

    张德富:莫让恋爱当成一场青春的落花 文/苏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如今的都市,过年多数已不闻爆竹声了,有点寂静,也少了点气氛.古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新一代的孩子们想来会有点 ...

  • 苏音:穿越时光的音像记忆|散文

    孙英杰:炊烟里行走|组诗 图文/苏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当年的MP3) 如今互联网的"云时代",欣赏影音的方式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看大片,大尺寸的LED电视直接上网,许多网 ...

  • 【阅读悦读丨散文】苏音《养猫轶事》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 苏音 [作者简介]苏音,本名张跃飞,会计师.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汕头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们家养过的一 ...

  • 【阅读悦读丨散文】苏音《端午节情思》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苏音 [作者简介]张跃飞,笔名苏音,会计师.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汕头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端午节是华夏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