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胖:讲讲职场那些事——如何科学对待“前公司”和“前老板”?

无奈和悲愤过度以后,就是嬉笑。

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

上个月我还因为一些纠结的小情绪自己跟自己打架,但有一天豁然开朗。

可能凡事笑着说出来,心情会大不一样。

毕竟在“劳资冲突”跟“医患冲突”都同样严重的时候,作为一个职场过来人,我反而愿意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讲一些有利于“老板和员工”之间该有的“潜规则”。

这种“潜规则”不仅有利于一个公司内部的生态环境,还有利于个人未来的职场发展。

01

用“政治学”诠释人情世故很科学

有位网友问了我一个问题:

办公室里该不该讲老板的坏话?

我觉得该。

为什么呢?

因为“老板”和“员工”永远是对立的,双方无论做什么,怎么做,都不会换来彼此的绝对满意。

而且在商品经济时代,肯定不能再去搞“如果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那一套。

那是属于计划经济时代大锅饭的产物。

我有理由相信如今的年轻人都具备独立的思想,再去盲目束缚或是生硬地灌输不合时宜的理念必然会自讨没趣。

所以不妨换一个思维看待问题:

用一个论调来站稳脚跟,获得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只要大家在一起和睦开心,作为老板要看到的,必然是工作的结果,而不是关心你们是情同手足还是你死我活。

这不是该有的关注点。

同样的,这位网友还问了另外一个问题:

老师,如果我在职期间一直对老板不爽,那我离职后,该说还是不该说呢?

我觉得不该。

为什么呢?

说一个可以“活学活用”的例子:

对待前公司和“前”老板的态度,一定要像对待“1949年以前的国民政府”的态度一样。在你们还处于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时候,必然要尊称人家“蒋总统中正先生”的。人家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合乎法理的。

即便你“解放”后,也要学会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怎么正确呢?有心人要先看看两岸的关系,只有情商低的人才痛斥人家“蒋匪”,高情商的人会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不但显得大度,还很有格调。旁人看着也会觉得无论是“劳资”双方的任何一方都值得深交。

不信的话再设身处地的想一件事:

你能在离职后把前公司和前老板斥骂一顿,那么有一天你从我这里离开后是不是也会这样呢?

这就上升到人品问题了。

所以世事无论对错,旁人看问题总是很清晰的。

02

用“经济学”解读未来发展很玄学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正确的解读并不是说彼此谁都不容谁,而是说很难去衡量一件事、一家公司的同行业标杆对比,或许各有各的特点,或许真的一无是处。

但无论是什么情况,还在处理并同为其中一员的时候,是不该对外界吐槽的。

一来不符合职业道德,二来人家同样会思考一个问题:

既然人家哪里都不好,你还在为人家工作,说明你也不咋地。

而且这种在职时还跟外人吐槽自家内容的行为,就有点类似渡江战役——

解放军过了江进了总统府你才能夹道欢呼,人家还没过来你就单枪匹马跑到总统府门口唱《国际歌》,你说不毙你毙谁?

虽然是玩笑话,但都有前人的智慧。

只要不涉及到底线的问题,你大可以跟同事们一起吐槽加班加点不落好,人傻事多钱还少。甚至还可以吐槽一下老板的衣着品味等。眼里有格局的人听了都不会介意,顶多生个闷气。

但是底线很重要。

底线就是——

不能涉及到一些公司的商业机密和行业评价。这些无论在哪里都属于非常敏感的话题。

依然同理可证:

你能轻易吐槽这些,将来未必不会背对着我跟别人泄露我的机密。

我在职场上看了你来我往的这些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每次彼此交头接耳的小伙伴,最终都会成为陌路人。而始终站在顶点的人,定然是克己严守的人,只有克己严守,才能得到更多更大的信任和交托。相反,平庸之所以平庸,是因为平庸往往是扎堆的。

只是彼此不自知而已。

03

结 语

人只要对了,事情就对了,再糟糕的事情都能在共同扶持下克服困难。

人如果不对,事情就糟了,再美好的未来都会毁在自己的轻言妄行中。

要是认真展开的话,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人和事。包括友情、爱情、亲情,也包括家庭、工作和事业。

所以情商低的人会总是以一种“被害者”的思想发声:

我不满意,因为我就是不满意。

而情商高的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会保持“贤者模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