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如何才能开窍?浑浑噩噩活在当下...

人到中年,如何才能开窍?

浑浑噩噩活在当下,想要改变却又无从下手,改变的第一步首先要找到那个破局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开窍,但开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往往需要一些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的刺激,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开窍的逻辑到底什么?如何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我们开窍,开启中年人生的破局之旅?

我们先要明白一件事,为什么你意识上明知自己要改变,却又无从下手,踯躅不前呢?勒庞在《乌合之众》里讲过一句经典的话,”在和理性的较量中,感性从未失手。“我们知道这件事是理性,存在于我们的意识层面,但并未触及我们的感受,就如同李宗盛在《和自己赛跑的人》里写的歌词一样,”人有时候,需要一点点刺激,就如同你的女友离你而去。“一个人如果不经历一件事,在感觉上被刺激并且有所触动的话,按照正常轨迹发展,是很难自己去主动寻求改变的。大家试着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你的每一次重大的改变是不是都因为某件事受到了刺激所产生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称之为文学界的马里亚纳海沟,他文章的深度以及对于人性的描写和心理的刻画纵观世界文坛,无人能出其右。著名哲学导师刘擎教授把他称之为自己阅读文学的最高峰。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是一名文学家,还是一名存在主义哲学的大师,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能成为如此备受赞誉的文学大师呢?

早年的一段向死而生的经历给了陀大师醍醐灌顶式的帮助,年轻时因为参加自由派别而被捕被沙皇处于极刑,就在将要被枪毙的那一瞬间,沙皇或许是良心发泄,也或许是本来就只准备给这帮年轻人以警示,枪决被改成了流放西伯利亚。我们无法判别在那一刻陀大师从地狱到人间的心理变化,但这段极端的人生经历让他整个人生价值观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西伯利亚冰天雪地里的历练更加深了他对于人生本质的洞察,并非文学科班出身的他因为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让他反而成功地刻画了人性和心理的另一面,最后阴差阳错成了文学大师。

看了陀大师的经历,我们是不是也心有戚戚焉,唯有那些能给我们感觉带来强烈刺激的事情才会可能触发我们的反思,颠覆我们的认知,正如勒庞说的一样,感性和理性在我们大脑里博弈,最终胜出的往往是我们的感性。

回想我自己的人生,也是如此,三十来岁时过着悠闲自在的中年生活,晚睡晚起,觥筹交错,完全没有自律这个概念,直到后来胆结石发作的疼痛和高血压来临时候头脑的昏胀给了我自己最强烈的刺激,三十来岁身体尚且如此,今后的人生该怎么过,身体发出的信号不仅让我感受到健康锻炼的重要性,更让我深切体会了随心所欲只会将自己不断拉入无尽的深渊。从那之后,我就将自我管理提上了日程,从先用一个小本子记录开始,到慢慢形成习惯,直到现在已经不需要本子记录来约束自己,而成为了一种自发的行为。

现在我们明白了,人看似是理性的动物,实际在关键时刻还需要感觉来触发自己的思考,所谓开窍的破局点就在于自己的感觉。上面我们说的不论是陀大师还是我自己的经历,都是被动发生的,也就是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么我们能够主动求变吗?当然可以。

既然我们明白了破局点在感觉,我们就可以从自己的感觉着手来改变自己,比如我们熟知的孟母三迁,三次搬家经历能改变孟子的关键在于环境的变化触发了他的感受。在私塾旁,孟子听到的是朗朗的读书声,接触到的都是爱读书的小伙伴,自然而然在这种读书的环境中,孟子的感觉被触动了,他体会到了读书的氛围,进而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快乐。

我们常常说环境能改变一个人通常真正的改变其实是从感觉开始的,你从一个市井的居住环境搬到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你的心境也会随之变化,这点我相信大家应该都有所感触,当我们从原来居住在城里的老旧小区搬到城市规划好的新区之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会表现得不一样。工作环境也是如此,周围人都是积极工作的状态,自己也不会懈怠,而如果周围人都在浑水摸鱼,自己也难免会偷懒,其实就是环境影响了你的感觉。

除了环境,周围的社交圈也会在潜移默化俘虏你的感觉,你的思想也难免会被周围人所同化,为什么年轻人都要选择挤破头也要从三线城市离开,进入一线城市,周围人待人接物的感受也是影响他们选择的关键。在三线城市,关系所能起到的作用或许远胜于能力,而到了一线城市,大家都能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里比拼,价值观也更加趋同,这也使得人在社群中能产生愉悦感和认同感。

如果你不想被动地撞大运,等待人生的洗礼,希望主动求变的话,那就先试着尊重自己的感受,换一个环境,或者换一群人交往试试,改变对于感觉的刺激同样会改变你的思维方式,你的想法将会发生变化,时间一长,逐渐从量变到质变,在某一瞬间,打通你的任督二脉,让你开窍。

不管是主动求变还是被动接受,感受始终是触发你思维发生改变的第一环,人到中年,如果你觉得积重难返,那就要尝试刺激一下自己的感觉,你或许只是对自己麻木太久了。

(0)

相关推荐